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所产生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集众家之所长,众书之精华,流传至今,并被后人所传承,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髓和瑰宝。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和健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引导者,要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世界文化长河中发光发亮。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传承,使中华文明在新的文明发展中吸收、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得以完善.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语文教学应该科学指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放出眼光、运用脑髓”积极主动地“拿”;要找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结合点,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文化条件。对传统伦理文化首先要区分精华与糟粕,摈弃其糟粕,对其精华也要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传承传统文化要做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汉口宝庆码头是湖南宝庆地区先民争夺而来。这里从兴起至今一直保留着不同于武汉都市的独特文化。宝庆码头文化继承了码头文化中的霸蛮性格、宝庆商帮的冒险精神和湖湘文化中小国寡民的生存状态,既成就了宝庆码头今日特有的的文化,但同时也阻碍着宝庆码头的进步与发展。在新时期,宝庆人应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弃其糟粕,积极融入到武汉文化和现代中去。  相似文献   

6.
小学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为此,语文教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优良文化,并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使学生感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文选是古代典籍的精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让优秀的道德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有重政治、轻文学、为应试的弊端,同时也有重语感培养、语言锤炼的精华。对古代语文教育传统,应本着“三个面向”的精神,清除其糟粕,继承其精华。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道德,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是传统美德。以恒德为标准,辨别道德规范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对精华进行现代诠解,才能正确理解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0.
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脉,在去除其封建“糟粕”之后,其精华乃是“国学”的精华。语文课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体现,对青少年道德培养和师德建设有当代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精华的传统文化毛泽东也认为应该按照“我们自己的”时代特征来进行现时代的解读,这样才能够构建适合时代需求的文化。毛泽东的这一观念对当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当今时代相结合,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2.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精华的传统文化毛泽东也认为应该按照“我们自己的”时代特征来进行现时代的解读,这样才能够构建适合时代需求的文化。毛泽东的这一观念对当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当今时代相结合,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根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只讲批判不讲继承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去思想基础;但继承也只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只讲继承不讲批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儒家化。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讲授不仅是文字的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更是肩负着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责任。国学内容中有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虽然其中不乏历史时代发展中的糟粕,但其精华之处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仍然值得当代人学习。学习国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有益内容指导人们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作为中国人应该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清明节与其习俗定义和清明祭祖由来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和有效保护的角度入手,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寻根文学"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理论先于创作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张扬与肯定,另一种倾向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寻根文学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文学流派,弘扬了传统文化,批判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同时,寻根文学还推进了小说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使得文学创作由政治话语开始转向民间话语,也标志着当代文学对政治的疏离,这种转向对于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有糟粕更有精华,存在一个如何对待的问题。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反对虚无论和保守论这两种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的观点和态度,坚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把握"批判继承"方法,科学对待,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诸方面,对《诗经·颂》诗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颁》诗虽有糟粕,但也有精华。它们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思想领域内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从史料学、民俗学、文化学、文学发展源流等方面看,它们也有自身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企业,其生存和发展都与它自身的文化条件及所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成功的保证。文章着重阐述了传统文化中儒、道二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简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我国企业在创建组织文化中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抛弃糟粕,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从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以儒家经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从众思维、定势思维、对权威的敬畏等方面入手,分析和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当前创造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