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广播公司于1995年9月27日首次进行数字声音广播(DAB),我国佛山电台在1996年12月15日也开始数字广播,并且于1999年10月13日开始数字多媒体广播(DMB)。在国外数字卫星广播(World Space)和数字调幅广播(DRM)出现后不  相似文献   

2.
数字广播诞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但是在我国的发展却非常缓慢,覆盖面小,并且带有实验性质,不能上规模,没有达到实用的层次。在技术上,我国的数字广播是紧跟世界潮流的。英国广播公司于1995年9月27日首次进行数字声音广播(DAB),我国佛山电台在第二年,即1996年12月15日就开始播出。佛山电台还于19,99年10月13日开始进行数字多媒体广播(DMB)。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8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和《中国广播》杂志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广告中心协办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电台广播广告改革"座谈会在上海电台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平面媒体中心业务指导、高级编辑裴建平,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副主任江小青、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金  相似文献   

4.
周涛 《声屏世界》2009,(7):44-45
2009年6月18日,"中国广播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广播联盟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首批成员台包括中央台和全国省级电台和部分地市县级电台等共132家.  相似文献   

5.
一、竞争中的公共广播和商业广播。出行之前已从资料中了解,欧洲的广播分公共广播和商业广播两种体制。在北欧五国,“广播”一词一直是国家公共服务广播的代名词,所有的广播机构都是在1925年和1933年之间建立的。丹麦的DR,芬兰的YLE,瑞典的SR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又开始了第二和第三频率的广播。进入8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对广播垄断法案进行了修改,允许私人经营地方电台。自此,商业电台像雨后春笋般在北欧大地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市场开始逐步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虽然我国网络广播在技术、资金和经验上还存在不足,但是利用互联网的广播数字化,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的弱点,扩大传播范围,改变传播方式,为广播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广播的出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广播改革的标志。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经济电台以其调频广播良好的收听效果和直播方式这一新手段的采用, 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成为当时各城市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广播。然而从本世纪开始,相对于电台的交通、音乐广播的日趋红火,作为各地“老字号”的经济广播却走入节目路子窄、收听率不高、广告滑坡、影响力下降的困境, 与诞生之初的火爆之势形成强烈反差,经济广播进入了转型关键期。经济广播尤其是城市台的经济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本人十几年来一直在经济台工作,亲身历验了电台经济广播的发展变化,在此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陕西广播业的潮落潮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中国广播业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巅峰状态之后开始走下坡路 ,陕西的省级电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几个地市电台也都无一例外。广播业衰退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当时迅速崛起的电视业的挤压与冲击 ,另一方面是广播业几十年一贯制的传统传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听众的要求。内外交困的局面迫使广播业产生了一股变革图强的思潮。八十年代末 ,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掀起了中国广播业的第一次改革浪潮。在此背景下 ,1 992年至 1 993年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文艺台、科技教育台、宝鸡经济广播电台等省、市电台应时而生 ,相继开播 ,这些…  相似文献   

9.
徐神 《声屏世界》2010,(9):49-50
女性广播频率的发展现状 中国女性广播频率诞生于2000年,兴起于2003年广播发展年后。2003年后,多家省、市电台纷纷开设女性广播(或称“妇女广播”):2004年11月,湖北电台妇女儿童频道开播;2005年10月,贵阳电台女性频率开播;2006年1月,杭州余杭电台“丽人广播”开播;2009年,郑州电台女性时空广播开播,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功发出了中国经济广播的第一声,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电台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经广"旋风,为推动广播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广播的一道独特风景,经济广播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由于受到广播专业化系列电台迅速扩大的内部竞争冲击,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的针对性专业化竞争,其发展出现了困难和徘徊,有些地方出现了分化,甚至关、停、并、转。近年来虽然也不乏在竞争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骄子,但其发展中的困难显而易见。在2005年10月召开的"2005全国经济广播委员会年会暨创新论坛"及11月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经济广播不该就此衰退,而是应该科学认识市场,重新找准定位,再振发展雄风。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一组文章是去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一些经济电台总监、副总监的发言摘要。由于篇幅所限,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未能刊发,请见谅。  相似文献   

11.
类型化电台是世界广播史上最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广播媒介发展的主流,类型化是中国广播的又一次改革。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推进类型化的改革,从1997年开始研究类型化电台,成立了研究所、翻译小组、创新小组、类型化电台设计院。在2007年我们又投入了200多万元和法国的一个新闻学院共同开办了国际传媒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培养了32名硕士,有26名硕士生专题研究类型化电台。  相似文献   

12.
一.竞争中的公共广播和商业广播。出行之前已从资料中了解,欧洲的广播分公共广播和商业广播两种体制。在北欧五国,“广播”一词一直是国家公共服务广播的代名词,所有的广播机构都是在1925年和1933年之间建立的。丹麦的DR,芬兰的YLE,瑞典的SR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又开始了第二和第三频率的广播。进入8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对广播垄断法案进行了修改,允许私人经营地方电台。自此,商业电台像雨后春笋般在北欧大地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快速便捷、大涵盖量、强覆盖率,一度是公众对广播优势的评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传媒工具和信息交流平台的诞生,曾经广播所具备的这些优势已渐渐的淡化,中央、省级电台也都在各地开始出现,并与地方电台显现出抗衡之势,于这种大环境之下,地方广播"融合"的主要特点显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纵观广播发展史,社会的需求推动着广播节目的更新和广播技术的发展。从我接触广播工作开始,短短十几年,广播就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发展。第一次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各级电台由录播节目发展到部分直播和全时段直播,使广播信息传播速度再上一个台阶。1989年收音机脱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期待快速的新闻报道和及时的消息传递,而电台直播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听众参与节目。从听众点歌到股票点评,人们参与热情随90年代中期股市发展而高涨。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15.
刘兴 《声屏世界》2000,(11):23-24
进入90年代,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开始显现出它的巨大优势,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向三大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对广播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江门电台抓住机遇,开发网络媒体,以进一步推动广播事业的发展。1999年1月,该台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辟了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功发出了中国经济广播的第一声,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电台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经广"旋风,为推动广播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广播的一道独特风景,经济广播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由于受到广播专业化系列电台迅速扩大的内部竞争冲击,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的针对性专业化竞争,其发展出现了困难和徘徊,有些地方出现了分化,甚至关、停、并、转。近年来虽然也不乏在竞争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骄子,但其发展中的困难显而易见。在2005年10月召开的"2005全国经济广播委员会年会暨创新论坛"及11月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经济广播不该就此衰退,而是应该科学认识市场,重新找准定位,再振发展雄风。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一组文章是去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一些经济电台总监、副总监的发言摘要。由于篇幅所限,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未能刊发,请见谅。  相似文献   

17.
佟红 《河北广播》2008,(3):37-40
世界上最早的主持人起源于美国。我国最早在1981年的对台广播“空中之友”栏目设主持人,1993年,我国的各电台开始涌现出大量的节目主持人,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广播主持人年”。广播主持人的出现使广播节目令人刮目相看,广播节目变得更亲切、更贴近听众了,也使广播的互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2008年1月,《中国广播报》发表文章《2007年中国广播发展8大趋势》指出:"早在两三年前,广播界就提出了‘办看得见的广播’的理论,2007年,全国各地的电台开始将这一理论付诸实施,而这也是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隔5年,当我们在百度网站搜索"办看得见的广播"时,赫然耸现于眼前的是1750000个相关结果。在这上百万的网络文章中,广播人近年来对"办看得见的广播"的思考与求索跃然在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广播的广告收入及收听率都在持续下降,日本广播面临着如何走出广播衰退的"负螺旋"怪圈。2013年日本商业广播联盟委员会提出了"广播再价值化工程",旨在着眼"新媒体、年轻人",向日本社会广泛诉求并深入开发广播的媒介价值。日本作为灾害多发国度,灾害广播成为民众防灾、救灾的生命线媒介。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一批临时灾害电台迅速成立,在防灾救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日本灾害发生的特定背景,重提了一个重要命题——新媒体支持下的社区广播和临时性灾害广播。  相似文献   

20.
实现广播频率专业化,这是当前媒介市场格局与广播行业过渡转型期间的一种大众需要和寻求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2003年中国广播发展年中,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发展方向。然而,更多的电台,特别是同类型的"专业化电台"的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