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育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中存在着"分析"与"思辨"两条互为辩难的道路,然而两者都蕴含着投射主义的研究预设。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批判反思下,审美话语的过程性分析取代了投射主义下体育之美概念逻辑推演方式,主要展现为审美性的形成,运动性的融汇和"双向建构过程"的发展。体育"错误——纠错"行为是体育审美话语分析的一个范例。鲍姆嘉滕、波兰尼、霍普斯科尔、康德与尼采的理论观点分别呈现了体育"错误——纠错"审美话语的审美性、运动性和"双向建构过程"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反思与范例研究的基础上,体育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方式从概念阐释转向了"体育表现"到"体育之美"的建构过程,并形成了实践分析的步骤和程序。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7,(2):33-39
随着体育娱乐文化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以及时代发展的大众文化转向,所引发的现实与理论危机也逐渐引发关注。文章对体育娱乐化转向的现实危机与再造途径进行研究,认为:社会转型促使体育文化由政治化向商业化方向转变;体育文化参与和表达的主题由过去的"精英化"向"世俗化"和"平民化"转变;体育文化的参与意识由娱乐有罪化向娱乐合理化转变,民众思维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是当代体育娱乐文化演变的主流趋向。体育娱乐文化过度商业化与世俗化促使体育原本的教育和精神价值弱化;在体育娱乐文化的强大场域烘托之下,极易引发民众盲目参与和跟风行为;体育娱乐大众化促使体育话语能力的体现者呈现多元行为表达趋向则是体育娱乐化转向现实危机的多元呈现。文章进一步认为社会急剧变迁催生"文化堕距"现象的出现,进而衍生体育娱乐文化的理论危机,迫切需要理论创新引领与现实互补;防止媒介体育文化传播娱乐化的异化和泛滥,着力营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娱乐方式;延续传统美学的兴味蕴藉传统提升受众品味,避免体育娱乐文化掉入市侩主义泥淖是体育娱乐文化危机的再造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学与美学的视角对奥运文化形式的审美价值与视点进行美学理论与方法的透析。通过美学"场域"的理性阐释,对深入理解与弘扬奥运文化,充分利用奥运文化的审美教育功能,传播奥运审美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实践有着重要的推动力,对丰富体育美学理论体系具有显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体育艺术化是当代体育发展的一个显著而重要的趋势。以当代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体育艺术化这一现象,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体育艺术化趋势的形成原因。认为体育艺术化是时代的产物,具体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从现实层面来看,体育文化自身由伦理中心转向于审美中心为体育艺术化提供现实依据。从理论层面来看,艺术概念的转变为休育艺术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4,(1):129-132
体育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众体育文化的迅速崛起,流行的大众文化理论之一的权力美学理念,是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大众文化视野下,主流意识早已充分认识体育所具有的魅力,包括情感渗透和沟通能力,权力美学具有独特的社会聚合功能和国家主义的大众体育文化工具性。本文通过对权力美学的阐述,论述大众文化时代体育审美权利的主导力量,认为大众体育文化通过对国家主义权威性的消减实现了现代体育的世俗化转变,以迎合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心理需求,这也是大众审美与权力美学之间的一场博弈。并提出运动世界应以真善美救赎正在走向异化的人性,这也是大众体育文化价值的当代社会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篮球审美与美育关系为立足点,通过对CUBA的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和篮球文化校园的美学内涵及篮球审美与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关系的论述,研究了篮球美学对我国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影响以及CUBA所折射出的校园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实现完美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7.
在“以体育人、以美化人”的时代需求下,以哲学、美学、文化、体育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梳理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阐释其思想内涵,并深入研究其具身实践与内在逻辑。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具身实践包括可感之身和可思之身的技术实践,中庸之道和君子之道的文化实践,生命关怀和日常生活化的审美实践;其技术实践恪守功夫逻辑,文化实践遵循伦理逻辑,审美实践体现生生逻辑,总体上三者之间呈螺旋递进的逻辑关系。武术身体美学资源不仅为身体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素材,更是为身体美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学理支持,期许通过管窥之见达致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8.
以媒介形态理论为基础,对媒介形态变迁下的体育传播特征、受众诉求与文化表达进行研究,认为:媒介形态变迁的推动是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体育媒介形态变化也带来了受众的多元文化诉求和表达;从口语媒介到数字化媒介主导的文化时代,体育受众群体经历了自由平等传播、阶层分化再到自由平等的自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其特征表现为纸质印刷体育媒介竞争日益激烈,重内涵、讲深度成其立足之本,受众呈现集中化和精英化倾向;电子媒介带来了体育消费的全新时代,在真实反映体育赛事具体镜像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数字媒介提供了相对自由、平等的舆论平台,为体育狂欢提供了虚拟空间;印刷体育媒介的出现催生了休闲体育文化兴起,受众群体中的阶层差异和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电子体育媒介推动受众文化朝向视像化和普适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深了体育的商业化进程;数字体育媒介背景下受众文化转向复杂的媒介文化时代,虚拟狂欢与自由表达成为受众文化的主题,但是受众分化在所难免,是不同体育媒介形态下的受众群体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9.
以有关体育审美根源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当前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审美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下,探讨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之异同,研究认为:1)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为核心的身体审美是体育审美实践的逻辑起点,而哲学思维则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支点;2)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不同之处有:一是体育审美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对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身体运动进行审美判断的动态审美,观众在欣赏中可以体验到节奏、韵律等不同动感,最终汇聚成生机勃勃的运动美和生命美;二是体育审美是一种需要主体参与的动态审美体验,运动者不仅可以真切体验到体育之美,体育还可以给运动者带来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健康美和形体美。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体育社会化的本质,并从校园文化、体育美学教育、体育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体育社会化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校园文化、体育美学教育、体育文化传播在体育实践中的作用、表现、具体操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