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9份小麦品种中,抗性达R、MR、MS、S、HS级的材料分别占鉴定总数的15.3%、40.7%、32.2%、6.8%、5.1%,从整体结果看,表现MR、MS级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较大,而表现R、S、HS级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并认为同一品种的抗病性指数年度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草莓品种抗性不同,经田间常规栽培和空白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法兰地、公四莓2个品种综合表现抗性较强、品质较好、产量较高;麦特来虽然综合表现抗性不强,但是果实风味好,栽培增产潜力大;瑞菲抗性中等,较稳产;鬼怒甘虽然果实风味好,但是综合表现抗性较差,种性退化快,病虫害严重,经济产量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对5种十字花科植物的12个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萝卜A211、A212、A382和拟南芥对甘蓝黑腐病抗性较强,其余品种抗性较弱,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一些基础性材料.还选取了实验室保存菌株和田间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检测,发现两菌株在不同品种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致病力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大白菜上,致病力差异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引进的125份稻种资源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播抽期以90~120d的居多,占总数的90.4%;株高变化幅度在60.5~197.4cm之间,偏高株型主要集中于籼稻和爪哇稻;穗长变幅在9.54~31.86cm之间,总趋势是爪哇稻>籼稻>粳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幅度在8349.26~2571.05kg/hm2之间,最高为粳稻W132(越光),平均8349.26kg/hm2.筛选出W132、W155等24份材料在株型、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等综合农艺性状较为理想的优良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表接种的方法,对145份适合于淮河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以病小穗率为指标,与株高、穗长、旗叶长和旗叶宽等农艺性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能够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的赤霉病抗性品种比较匮乏,145份材料中没有发现达到免疫和抗病水平的品系,2份达到中抗水平,46份材料表现为中感,10份材料介于中感至感病之间,87份材料表现为感病。从材料地理来源上看,仅有来自江苏的种质存在较好的抗病基因资源,而山东、安徽和河南地区的小麦品系普遍缺乏抗病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病小穗率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极显著正相关,感病性的降低和丰产性的提高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对108份"西农"系列、"宛麦"系列小麦新品系在南阳地区的抗性、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探究适应南阳气候的小麦特征,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性品系容易遭受冬季冻害,春性品系容易遭受春季冻害;大部分品系对条锈病和叶锈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白粉病很少发生,全部品系均遭受赤霉病病害.对筛选出的16个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系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冬前蘖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春季蘖和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数与冬前蘖呈显著正相关.在满足综合抗病性好的基础上,冬前发育稳健且春发能力强的品系能够增强抗寒性、增加穗数、协调穗粒数,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总的趋势是16.67cm行距产量、成穗数最高。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株型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据此,在生产上根据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豆黄酮对草杂鸡消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健康草杂鸡,分别随机分为5组,即Ⅰ组和4个试验组。Ⅰ组饲喂基本日粮,在Ⅱ,Ⅲ,Ⅳ,Ⅴ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mg/kg,20mg/kg,30mg/kg,40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表明:与Ⅰ组相比,(14日龄)DaⅣ的回肠长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28日龄)DaⅣ和DaⅤ的空肠长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DaⅤ的空肠和回肠的重量均表现差异显著(P<0.05),(42日龄)DaⅡ的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的长度均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回肠的长度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DaⅤ的空肠重量表现差异显著(P<0.05)。此外(28日龄)DaⅡ的腺胃重量表现差异显著(P<0.05);DaⅤ的鸡体重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但是整体观察,28日龄和42日龄草杂鸡体重是随添加Da的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大豆黄酮对草杂鸡消化系统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合丰25等来自13个育种单位的13份大豆(Glycine max)品种对大豆20个连锁群上的100对SSR标记进行筛选,最终保留了扩增稳定且多态性较高的43对SSR标记,分析了黑龙江省83个主栽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共鉴定出等位变异157个,每个位点2-7个,平均为3.65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16-0.937,平均为0.638 4,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大.故拓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甜瓜芽期和苗期的耐冷鉴定指标,采用13份甜瓜材料,研究三个低温条件下的发芽能力、甜瓜幼苗在4℃低温下受害表现、恢复后的成活率及相对电导率,采用极点排序法对低温发芽能力综合评价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活力指数在13份甜瓜中差异极显著(P<0.05),与综合评价得分相关性都极显著,三个指标均可作为芽期的耐冷鉴定指标;4℃下处理3d后恢复3d的成活率与冷害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可作为幼苗期耐冷差异鉴定指标,处理48h后相对电导率的增加也可用于苗期耐冷鉴定.  相似文献   

11.
昆虫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是外温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应不良低温环境的抗寒机制.现主要总结了耐寒昆虫与耐冻昆虫对低温适应的生理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昆虫抗寒能力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徽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存完好,昆虫种类繁多。在春夏时节,利用学生野外实习,采用多种采集方法采得常见昆虫102种(含未定种),隶属21目,78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在黄山地区采集的昆虫标本,整理报道该地区天蛾科昆虫44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25属。  相似文献   

14.
Supporting young people with global crises mitigation strategies is essential, yet loaded with ethical dilemmas for the educator. This study explores whether young people will make ethical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food choice in schools, and based on the processes identified, what educators’ needs are in supporting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where young people under the age of 14 have been tasting edible insects and discussing their role in a more sustainable diet. The article draws on mixed-method research with over 180 young people and their teachers in three schools in Wales and examines responses to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of edible insects into school canteens. Highlighted is the complexity of sustainable food choices—likely to be identifiable with other young people and educator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article considers how educators and policy makers may need to frame routes to positive sustainable action and the associated impacts these may have on personal, social, political and environmental spheres.  相似文献   

15.
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自 1 90 1年发现以来 ,一直在微生物学、昆虫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Bt能形成对许多昆虫具特异性毒力的杀虫蛋白 ,因此从 1 959年开始Bt已被制成杀虫剂防治鳞翅目害虫。近 1 0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使人们增加了有关晶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知识。Bt的杀虫活性主要是其能产生含有杀虫晶体蛋白 (ICPs)的伴孢晶体。一些杀虫蛋白基因 (又称cry基因 )已经成功用于转基因抗虫植物中。本文将从Bt微生物学、Bt制剂在害虫防治中以及Btcry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植物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林州典型森林生态区昆虫采集和分类鉴定,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分布于林州的森林昆虫种类及区系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昆虫有14个目68科196属233种。其中鳞翅目共122种,占52.36%;鞘翅目共49种,占21.03%,然后是同翅目、半翅目。通过系统的区系分析,以古北与东洋区共同分布种比重最大,共113种,占48.50%;其次是古北区系型成分共56种,占24.03%,与其他区系共同分布种相对较少,4.29%的种为世界性分布。说明林州森林昆虫区系属于古北区。  相似文献   

18.
从读者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健康及图书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高校图书馆藏书卫生及损害图书的因素,并提出应对书库进行杀虫、灭菌等防范措施。对高校图书馆做好藏书卫生工作及图书保护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晋东南地区蚧虫区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经调查共记录蚧虫5科23属35种.描述了主要种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约马蜂在福建为1种常见的中型马蜂.野外摘取盛夏繁殖高峰期的蜂巢,室内观察计数各类幼体数目,研究该蜂蜂巢的各种特征,结果表明:约马蜂8月下旬最大蜂巢巢脾直径可达23cm,有775个巢房,其中蛹房最多占33.8l%;产卵雌蜂与职蜂在外形上无法区别;在室温32℃下蛹历期12.5d,并据此推算卵历期4.3d,幼虫发育历期11.3d;马蜂的巢为单脾的裸巢,较为原始,第二代幼蜂已有1/3雄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