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龙天娇  魏兰 《海外英语》2014,(19):234-236
文化因素对习语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的意义来源于无数个人的认知体验,是有理据性的。文章通过分析文化、隐喻以及习语认知的关系,试图说明习语的可分析性以及其对英语教学和对学生使用词典进行自我学习的帮助和启发,进而促进学生习语习得。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任意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是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有理据和可分析性.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解释和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通过阐述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对习语理解的传统现、认知观及其可行性与实效性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认知的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4.
李曼钰 《海外英语》2011,(5):271-272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着三种认知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习语是概念的、系统的、可分析的,而非任意的,这就为英语习语教学提供了教学依据。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习语的认知特性,根据习语的认知理据进行教学,注重对习语认知分析的课堂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而且这些隐喻性概念在很多方面都因文化而有所差异.本论文化通过对英语习语的认知特点和形成机制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或转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文化知识对习语的意义理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认知隐喻观着重分析了“可分析显性”习语,发现习语语义并非完全不可预测.隐喻概念为之提供了部分语义理据。据此,笔者认为英语习语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隐喻概念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习语习得,也是对目标语言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传统习语观极大制约着习语研究和习语教学。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习语的研究与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同时也为习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借助隐喻、转喻和常规知识等认知机制能够对大多数习语意义进行分析;在教学中,应关注习语并注重对习语认知分析的课堂输入和适当教学策略的配合,使学习者意识到汉、英习语在概念体系和文化内涵上的异同,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习语(idiom)理解的困难是阅读中的一大障碍,而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习语学习的难点。笔者认为教学生透过习语的文化语境而不是仅按字面意义去理解习语的含义,对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习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翻译、写作能力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习语意义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其语义可以推导.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是习语意义产生的认知机制.习语认知机制的提出确认了习语意义的可分析性,并有助于对习语的理解和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10.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核心,习语的习得则是扩大词汇的重要手段,而习语的习得却是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掌握习语存在的缺点和差异,以便于教学更有针对性,本研究将习语分成动词性习语、形容词性习语、副词性习语、名词性习语和谚语,选择每类各20条共100条习语对126名学生进行记忆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学生对动词性习语和副词性习语的掌握比较弱,而其他三种类型习语掌握得较好。文章最后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探索适合大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茜茜 《海外英语》2011,(8):200-201
Due to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versity, exact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very hard to achiev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cour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s, we should properly adopts six methods on how to translate idioms by giving specific examples of translating idioms as omission, amplific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back translation and borrowing.  相似文献   

12.
夸张常常在大于词的语言结构中,特别是句子中运用最为常见,而在成语中创造性地运用夸张则属夸张辞格较为特殊的用法.成语运用夸张辞格不仅精当,而且类型丰富.  相似文献   

13.
惯用语语义可分析性理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惯用语是一种"死喻",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其意义是不可分析的。认知语言学经验主义观则认为,惯用语作为深藏在人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的表层现象,其意义是可分析的,可活用的。文章所分析的惯用语意义的四个理据说明惯用语是可以分析的或可分解的,惯用语的意义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虽然惯用语是以概念为本体,其语义的形成和理解具有文化背景性和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14.
成语分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语的分类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依照不同的参照物,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试图从来源、音节、结构、修辞、义类五个大的方面,对成语予以系统的疏理、分类。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发展和传播短短30余年,由于其对汉语研究的高度适合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汉语成语研究也由本体研究转向认知语言学研究。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汉语成语,成功地突破了结构主义研究的困境。成语的认知研究,不仅仅就成语的本体和文化谈成语,而是把成语视为概念的产物。从认知思维着手研究成语,是顺应研究的趋势的,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认知语言学毕竟是一种较新的理论框架,洋为中用势必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断地对比、验证、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附带性习得一些习语,并且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对附带性习语习得有显著影响。这项研究不但丰富了目前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内容,并且也进一步证实了Laufer和Hulstijin(2001)提出的投入量假设。  相似文献   

17.
就成语的源流、意义演变以及思想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以期能够把握朱熹诗文中成语的语言特色以及其诗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经典著作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的精华.习语使用恰当,可以使语言精炼、生动形象,达到言简意赅、锦上添花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英汉习语的定义、文化渊源及背景,表层结构及内涵,英汉成语的相互借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生活的镜子,习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体的参与,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与人体部位或器官有关的习惯用语,即习语。英语的人体习语十分丰富,所以,要想精通英语就得研究这些习语。主要对英语中常见的人体习语进行分类、释义及探源,旨在帮助初学者正确应用此类习语。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形成了各自语言的民族色彩。本从英汉对照的角度分析两种语言中习语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这两种语言在习语运用中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