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鉴于根据地初创期干部短缺的情况及动员群众全面抗日、坚持与维护统一战线的需要,干部教育成为根据地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中共中央和淮北区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干部思想、创建干部学校、融入具体项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干部教育。通过以上实践,淮北抗日根据地干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干部政治觉悟提高,根据地得到巩固;干部文化素养提升,根据地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迎合了抗战需要,培养出众多抗战人才。  相似文献   

2.
一部颇有特色的抗日根据地研究专著──读《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根据地政权》宾长初抗日民主政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人民抗日武装、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人民武装,没有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比较重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在职干部教育工作。为了适应根据地斗争形势和抗战需要,山东抗日根据地从实际出发,在业务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文化教育三个方面大力开展在职干部教育,并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和领导制度。严峻的抗战形势和艰苦的斗争环境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在职干部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平北抗日根据地独具的创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实现建立冀热察边大块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一年之后,创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平北根据地创建的时间特殊,当时所处的环境恶劣,而它的地位、作用又非常重要,因此形成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不同于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特色。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成功,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社会化视角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被纳入整个政治社会化体系.它通过课程设置、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学校的组织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实践活动的介入等途径推动政治社会化.其作用表现在:培养了社会精英;增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众的政治认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他们的参政意识和参政技能,扩大了政治参与面.  相似文献   

6.
抗日根据地干部在职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胜败存亡的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提高在职干部的理论水平,从而开创了独具特色且极具成效的干部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干部教育史上以及成人教育史上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江苏抗日根据地的盐区开发及其贡献于海根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建立华中敌后根据地后,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在苏北沿海荒滩上招商兴建晒盐场,一度使盐区的产销收入成为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支往,为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往,对华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浙东抗日根据地地处东南沿海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又邻近原国民党及日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它在发展教育事业以及同敌、伪、顽进行文化、教育方面斗争的实践与经验均较丰富,特别是在关于贯彻党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育工作开展统战工作,以及依靠公开的教育事业掩护党的秘密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尤具特色。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较晚,但浙东抗日根据地一开始建立,就对教育事业极为重视。1942年7月18日,谭启龙同志初到浙东(当时浙东区党委还未建立),在“浙东敌后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妇女积极参与生产,勇于参政。随着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了她们群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妇女的社会舆论表达。她们提倡妇女解放和生产、婚姻解放,宣传妇女参政和妇女教育,参与抗日宣传表达等。通过妇女组织引领社会舆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扩大了舆论传播力,同时也推动了自身解放。  相似文献   

11.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12.
美合抗日根据地是琼崖革命历史上著名的根据地之一,但过去对它的研究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认识不足。本文经过认真的研究,对琼崖特委和冯白驹为什么要建立美合抗日根据地,美合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于1937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山东地区军民与日军展开斗争而创建的一块抗日敌后根据地。为了更好的配合我党展开的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戏剧等文艺作品,以此来宣传党的思想政策,达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红色音乐作品是与根据地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因此本文将音乐作品与山东地区的人文环境等因素进行融合,以此来分析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王荣科,宋家标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内,民主建设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抗日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地人民充分享有的民主自由、人民民主意识的普及与提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人民高昂的抗战积极性与斗争精神,而...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中共山东省委转战泰安9个月。省委刘杜会议决定黎玉赴延安汇报工作,引起中共中央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密切关注;南上庄会议,绘就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宏伟蓝图;省委南征北战、南下东进两次重大战略展开,沉重打击了敌伪势力,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中共山东省委转战泰安的9个月,是为建立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的9个月。泰安,成为对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建立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革命历史地标。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此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的教育也具有了特殊的含义。特别在广大的抗日根据地,教育无论在内容、形式和目的上都形成自己独有的特征。本文旨在就抗日根据地在教育内容上的重点突出性、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上的实效性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以唤起人们对那一段难忘历史的回顾,汲取历史的经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7.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阜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海,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政权,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占领区.三种政权有着三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抗战时期——的教育.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至1945年4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已达19处,面积956,960平方公里,人口955万.这些根据地的创建、沿革、规模各有特点,其教育状况也互有差异,而以陕甘宁边区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抗日根据地小学学校设施被毁,教育基础十分薄弱,教师匮乏且文化水平低。本文通过大量史料阐述了山西抗日根据地小学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条件下,贯彻落实中共教育为抗战服务的指导思想,培养大批抗战建国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抗日根据地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有着丰富、生动的内容。其教育实践是在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总方针指引下,结合各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打破中外传统教育模式,坚持教育为战争服务的原则而创造的一种革命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