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日各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与《源氏物语》,在创作上既有类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类同揭示了中国文体对日本小说创作的影响,相异则阐述了中国长篇为何比日本晚生300多年。本文专门针对后者加以分析,探讨人们对物语、小说概念的认识差异以及创作环境的不同对小说产生所起到的阻挠或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杰作,由于作者独物垢创作思想,创作方法,这部小说呈现出散文化抒情化的艺术体式和寂寞,感伤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最后的莫希干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开创了美国民族文学的先河。文章在分析了作者创作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小说的艺术——结构、人物以及小说的影响作了具体翔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体,从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来看,如果视小说的认识现实的一维,或认为是对生活的复制,或认为是与生活无涉的纯符号化的审美形式,都是对小说本体的误读,会导致小说创作的工具化,世谷化和形式化的错位。小说以其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本世界的虚筑与重构,搭建起人类灵魂的慰藉地,小说作为心灵的世界与人的现实生活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猫城记》是老舍的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现代讽喻小说。作者运用了高超的讽喻艺术,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主题蕴涵在小说的故事中。文本解读者必须正确分析解读与小说主题有关的讽喻性事件,揭示出它们潜在的隐喻性含义,进而正确理解小说的讽喻性主题,同时获得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戴萦袅 《新读写》2008,(6):32-34
《被磕痛的心》是一部很有才情的少女小说.小说作者戴萦袅曾在本刊发表过多篇习作,这部长篇小说是她在高中时开始创作的。当她考取了复旦大学的时候,长篇小说《被磕痛的心》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真是双喜临门!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着力探讨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首先,小说结构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小说结构应具有形式美。我们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王雨小说创作中的故事曲折婉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长篇小说《飞越太平洋》最可贵的是塑造了夏坤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9.
《甘肃高师学报》2022,(4):76-78
按照符号学的推论,一篇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创造的第一个角色和“纸面的人物”。它替作者出面进行叙述评说,因此而成为小说作者、人物事件、读者之间的联结者或中介物,与上述三者既存在密切的耐人寻味的关系,但又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  相似文献   

10.
论小说的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符号学的推论,一篇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创造的第一个角色和“纸面的人物”。它替作者出面进行叙述评说,因此而成为小说作者、人物事件、读者之间的联结者或中介物,与上述三者既存在密切的耐人寻味的关系,但又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  相似文献   

11.
马德清作为彝族的一位当代小说家,其创作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其长篇小说《厚墙裂痕》,不仅在史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彝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民族志资料,而且从小说语言、叙述姿态和小说结构三个方面凸显出其创作与生活同构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描述了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论述了屠格涅夫的随笔故事,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体特点,确定了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在俄罗斯学和欧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进行系统分析。文中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以阐释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在小说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点明基本原则对小说创作的指导作用,以此给作家提供创作方法与规范。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学的名作家,他是中国新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和童话的作家,本对叶圣陶小说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叶圣陶的小说在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形象的同时,融进我国的美学传统,追求传冲荚,创造深浓的意境,在小说的创作中较好地融合了中西美学的审美观念,为中国现代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浮世画家》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创作的一部以日本二战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小说中,作者以陌生化理论与不可靠叙事为主要艺术手法刻画了主人公小野在日本战败前后的生存状态,以此表达作者的一些思考与态度。文章尝试从不可靠的叙述者、对主人公形象的期待发生反转的读者及具有文学良知的作者这三个维度对该部小说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6.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作家董启章长篇小说《体育时期》是一部将音乐艺术特征赋予小说创作的典型之作。作者在小说内容中有意运用日本摇滚歌手椎名林檎的音乐,使其成为推动小说发展的线索。同时,小说的整体基调与椎名林檎音乐精神相互呼应,构成文本与音乐更深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10部长篇小说,2000年一发表就获得布克奖,代表了阿特伍德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艺术显示了作者对小说创作艺术的高度把握。小说打破了故事的线性时间叙事,故意取消或模糊了时间标志语,使用了叙事线索多头并进、几个文本交互出现又彼此互文的空间转换策略,同时在不同空间文本间实现灵活的叙事视角转换,使整部小说呈现空间交叉立体化结构。这部小说不仅以拼图般的文本布局独具特色,而且体裁上呈现出杂体性,有回忆录、通俗爱情故事、科幻小说、书信、新闻报道、诗歌等。《盲刺客》是一曲叙事诗学的交响乐,既有文学固有的可读性传统,又具有后现代鲜明的艺术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14):17-18
众所周知,小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读的关键是对人物的分析,因为在小说中,人物的刻画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蕴含着作者深层的情感。在解读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文本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在本文中,我将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展开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