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静 《浙江档案》2009,(4):29-29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乐清县志》记载:“社里笙歌达巨,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由于乐清地处海滨,在风俗信仰中注重祈海神和信龙神,逐步形成了对龙图腾的崇拜。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问,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因它形如船,故称龙船.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  相似文献   

2.
父亲从事新闻工作已30多年了,也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2000年退休后,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的刊物首推《新闻爱好者》。一晃4年过去了,《新闻爱好者》成了父亲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整整齐齐堆满了大小书柜的《新闻爱好者》是些,一查,父亲的《新闻爱好者》不见了,问我妈  相似文献   

3.
甄西 《出版参考》2010,(11):41-41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三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4.
1971-1981年,我—直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后在从事家庭社会学教学的同时,又潜心于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我本是从消极目的出发搞自然科学,想不到后来取得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嫁接的积极效果。进大百科不久,我就发表过介绍科学社会学的文章,如《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画报》1980年12期)、《科学的生命在于真》(《博物》1982年12期)。  相似文献   

5.
我于1995年从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了现在的这个乡政府大院子里上班.到现在十年多了。到乡村工作不久.我就开始为《农民日报》、《重庆日报》和《半月谈》写稿。我读大学是学理论的.以前也没有从事过文学创作.拿起笔来尝试写东西也是偶然。我一直认为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在报上发表是作家才能做的事。读大学的时候.同班有一位同学爱好计算机.常写些相关小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才发现原来写文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陈新 《新闻记者》2005,(6):51-51
《报刊文摘》今年2月25日摘登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四郎探母)显示文化的力量》一文,说龙的父亲16岁在湖南乡下“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从此70年不曾再见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但《知识文库》今年第2期摘自台湾《中国时报》的文章是.父亲“在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与龙应台的原文是一致的。《报刊文摘》将“跟着去”当兵,改成被“抓了壮丁”,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改动,我以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7.
黄素影 《档案天地》2012,(4):4-6,17
黄素影。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原北京电影制片厂优秀演员。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十八岁走上表演之路,在《吕梁英雄》、《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几十部影片中有过优秀表演。1984年,黄素影从北影退休。而后的她不但没有淡出荧屏。反而出现在更多的作品当中,《卧虎藏龙》、《手机》、《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第一书记》等一部又一部作品,见证了黄素影宝刀不老的实力。她应该是中国还活跃在银幕上的最年长的电影演员。1993年,她因《天伦》获第三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1997年,获第六届学会奖金凤凰奖;2001年,她因《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2002年获得第六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2003年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2009年第十三届“北京放映”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一梦红楼,二十年出个林妹妹。从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至今,两个二十年,两代人相继谢幕。到如今陈晓旭的出家,为后二十年对林妹妹的诠释划上了一个感叹号。而即将出世的第三代林妹妹或许已不在我们的审美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倾注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和智慧。不论是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还是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都始终关心着《人民日报》的发展;不论是《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的大政方针,还是《人民日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他都给予明确的指示;不论是《人民日报》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还是《人民日报》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他给予的都是信任、帮助和殷切期望。《人民日报》的同志怀念他,怀念的不仅是党的领袖,也是一位党的新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人民日报》一位可亲可敬的导师和朋友。邓小平同志对…  相似文献   

10.
《石仓十二代诗选》是明末著名的学者、诗人、藏书家曹学控所编纂的一部历代诗选,所选之诗根据时间的先后共分为《古诗选》、《唐诗选》、《宋诗选》、《元诗选》、《明诗选》五大部分,姑诗选》又包括了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再加之后面的四个朝代,故称为“十二代诗选”,亦名《石仓历代诗选》①。是书是曹学任一生所编撰的最大一部书籍,也是我国诗歌编纂史上规模宏大的一部诗歌总集。但是,由于成于乱世,又加之编纂过程中的种种原因,《石仓十二代诗选》至今已散佚不全,而后人对此的著录各执一词,颇有出人,以至…  相似文献   

11.
新闻本身是热闹的,而搞新闻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多出成果。这是我这个业余报道员的深切体会。两年来,我先后在《解放军报》、《空军报》和《战士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稿件100余篇。  相似文献   

12.
执着阅读     
余华 《出版参考》2010,(10):5-5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音乐类选秀节目瞬间点爆大众的音乐热情,各大卫视随后也纷纷推出类似音乐选秀节目。湖南广电旗下的金鹰卡通卫视凭借其平台优势强势推出大型儿童歌唱类节目《中国新声代》火热一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声代》节目特色的梳理以及播出时段的收视情况对比,分析节目的影响力,探究节目播出对同类少儿频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告别演出 借调濮存昕来演的《秦皇父子》是我导的最后一个戏。为什么最后一个戏是这个呢?因为到了1987年的时候,那年我60岁,办了离休手续。我也不想再拖下去了,虽然他们有的人拖了几年.可我还是在1987年整整60岁的时候办了离休手续。到这时。就只剩下一个《茶馆》有时候还演,这个剧组不能不去,大家也都回去了,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集》出版过两次,我都担任责任编辑。第二版共有26卷,前面25卷书稿,七百万字,在一年多一点时间里发齐,排版十分顺利。可是,第26卷的“传记”(即《父亲长长的一生》)的撰写发搞,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为,这要靠叶至善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  相似文献   

16.
卖书     
郭沫若  一元 《出版参考》2004,(10):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书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中第一本是金敬迈的小说《欧阳海之歌》。这本书是我9岁的时候读的,那时我还在冀中平原上一个古老的小镇里念小学三年级。我的家里可读的书籍很少也很有限,大概那本《欧阳海之歌》是做公社干部的父亲拿回家来的。《欧阳海之歌》是一部苏联术语意义上的"定制小说",所以今天看来小说同时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这不妨碍我一直认为金敬迈是个好作家,他在那个时代已经做得足够出色。  相似文献   

18.
我的外祖父顾学颉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家、古文献专家、诗人和书法家。顾学颉幼承家学,在父亲的教导下,自幼能讲解背诵《尔雅》等诸经,文选及唐宋诸大家诗文名篇,规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自阅《通鉴辑览》,部分参阅正史。每到一阶段,向父亲汇讲书中大事。《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三侠五义》等古典名著成为他最喜爱的业余读...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我读的不多。王蒙18岁发表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岁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轰动文坛。文革结束后不断有佳作问世,他还曾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任文化部长。惭愧的是,我只完完整整地读过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另一部就是前两年出版我刚刚读过的《我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0.
甄西 《出版参考》2007,(10S):35-35
《富爸爸穷爸爸》在美国成为“百万册畅销书”。这本书的作者属于美籍日本人的第四代,年轻时因从事商务活动取得成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作者在书中讲解了金钱哲学,这是一本以前不曾有过的有关金钱的图书。在日本发行销售以后,同样出现了爆炸性的行情,同样是“大安打之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