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图书馆在四化建设中能起什么作用呢? 有的人说:“图书馆不过管几本书,借借还还而巳,除此还有什么作用?!”说这种话的人,显然是因为他对图书馆缺乏了解,不足为怪。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搞组织和人事工作的同志,也认为图书馆的工作“简单”、“轻松”,随便派几个人去应付一下门面就行了。因此,常把体弱多病或不好安排在其他部门工作的同志,往图书馆派,派去以后又很少过问,不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和培  相似文献   

2.
谢顾问:有人说,搞新闻的人要有“点子”,带着点子去采访才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大海捞针,事倍功半。可也有人说,应当有什么事写什么搞,如果带着“点子”去采访,往往容易造假。请问,到底能不能带着“点子”去采访?54676部队赵志军赵志军同志:要回答你提的J,1题,先要弄清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点子”。有的通讯员通过认真学习上级的宣传精神和新闻单位的宣传计划(或者叫报道提示,宣传打算),从而根据本部队的实际,列出几条选题重点,壬。果把这些选题重点叫“点子”,我看带着这些“点子”去采访,确实有助于在采访中准确地确…  相似文献   

3.
档案宣传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宣传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五借”:一是“借船”,主要是指借社会庞大、健全、敏感的新闻宣传队伍和宣传媒体这个大“船”,进行全方位的档案宣传,以弥补档案界所拥有的宣传队伍学识面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有限、敏感性不够、掌握的宣传媒体少、宣传报道面窄力弱、难以形成轰动效应的不足,提高档案宣传效能。二是“借风”,主要是指社会发生重大新闻、领导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档案界举办重大活动这些“风”,把档案宣传穿插其中,弥补档案宣传报道存在的专业性强、与社会热点问题距离远的不足。通过借…  相似文献   

4.
借我一双慧眼,这首歌唱出了现代人的迷惘和无奈,也唱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心愿与企盼。作为记者,不仅需要自己理解、体会,还必须深入浅出地去阐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帮助群众。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说,“借我一双慧眼”吧! “借我一双慧眼”的目的在于,很多事情都不是黑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新闻报道的疏导功能?即宣传思想观点、传播文化知识、表达舆论倾向、指导实际工作等等.也就是列宁说的“说服人民”和毛泽东说的“教育人民认识真理”的功能.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给人们,引导人们为实现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要看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大社长”与“小记者”黄发兴题目中的“大社长”是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而“小记者”则是福建莆田市湄洲日报的年轻记者郑金铸。他们相隔五六千里地,是什么将他们“连”在一起的呢?说起来也许有点缘分。1985年秋,当时还是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邵华泽,去...  相似文献   

7.
要研究宣传效果问题,离不开对宣传过程的分析。一切宣传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宣传员、宣传的内容、宣传的媒介和宣传的对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宣传就是谁对谁通过什么途径说了些什么,这里的两个“谁”、两个“什么”都与宣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前些时候,一位领导同志去审看由新闻单位参加主办的一项图片展览的预展,站在一幅照片前仔细观看起来。这幅照片画面上是一些参观者正在听讲解员解说和记笔记。照片的文字说明却是参观者们正在说什么什么,是一番表态的话。这位领导同志看了以后笑了起来。说,文字说明中“他们说”的那套表态的议论,是不真实的。我看他们并没有在说,而是在记。这个“他们说”,显然是你们给加上去的,是你们记者、编辑说的。这是新闻报道的任意性。你们需要人家说什么,就写人家怎么说。你们的文字报道中也常有这种毛病。这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走进图书馆,我听他们说— 图书管理员的话千百个读者对我说:“我借《家》”,“我借《复活》”,‘我借《微积分》”,‘我借《十万个为什么》”……我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我们饥渴!我们饥渴£”我走进书架林立的书库,—潜入知识的千江万河,我取来一本本精湛的书籍,—引来一股股  相似文献   

10.
宣传领域党内法规是党管宣传工作法治化的实施保证。本文旨在回答宣传领域党内法规“是什么”“怎么样”“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基本问题,明确宣传领域党内法规的概念界定,梳理宣传领域党内法规的历史演进,提炼宣传领域党内法规的价值取向,讨论宣传领域党内法规的发展方向,以期形成日趋科学完备的宣传领域党内法规体系,为党管宣传工作法治化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访日即景     
不久前,上海市友好代表团去日本访向。在从东京机场去旅馆的路上,两位日本记者同我们的代表坐在一辆车上,一路上边看边谈。有一个景象引起了我们一位代表的注意:不少人家的房门口都竖着一根旗杆,挂着一串各色的“鲤鱼”。他便问日本记者,这是什么标记?他们说:从四月五日到五月五日,是男孩节,凡不满十岁男孩的家庭都要挂“鲤鱼”,红色代表母亲,蓝色代表父亲,小黑鲤代表儿子,这同中国“鲤鱼跳龙门”、“望子成龙”的意思差不多了。第二天日方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中,不仅写上了他们交谈挂“鲤鱼”的材料,还评论说:“这反映了中国代表对日本风俗的关注”,用了“这是什么?”作副题,十分醒目。使我们这位代表很有感触,没想到我们出于好奇的提问,成了他们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晚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报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一种报纸不同于另一种报纸的质的规定性,它决定于报纸的读者对象和不同分工,同时又规定和制约着报纸的宣传内容、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可以说,这是任何一张报纸能否办出特色的重要前提。 那么什么叫晚报呢?顾名思义,晚报的主要特点,就在“晚”字上。正如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所说的:“日报出版以后,到了晚上还有许多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发生。白天本地发生什么大事,有些什么新闻,可以在晚报上看到。所以‘晚’字这个特点是日报抢不去的。这也是晚报最主要的特色。”赵超构在强…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媒体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只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才能抓住受众的心,才能保证自己在和其他的媒体竞争时不处于劣势。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受众的心呢?让受众自己来参与、来“说”、来活跃声波频道,用各种方式保证他们的“说”,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办法。“说”出什么是他们想看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的,什么话题活动他们愿意参与甚至在媒体上说一说、秀一秀的。  相似文献   

14.
“家里太穷了,学费都是借的。”2006年3月7日上午,13岁的王勤对记者无奈地说,“尽管我很用功,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够继续学习到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在飞速发展,作为广播宣传主体的经济报道也应相适应,如果还是按照老程式去搞,势必就跟不上形势,更不能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或者说,就会失去广播宣传的价值,尤其是各类新闻手段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这个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人们对于满足他们需求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根据马克思这个价值的概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满足他们需求”和“外界物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悟出:我们的广播宣传所取得的价值,是与满足需求成正比例的关系,而这个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对拒借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对于什么是拒措和应该如何登记与分析等,在理解上常常并不正确。例如有的根据索借数计算拒借率,有的则根据图书的借出量来计算。对同一出版物的多次拒借,一些图书馆按照索借数登记,另一些图书馆则只作为一次拒借记录。拒借的分类问题也不是一致的,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注意到了“潜在拒借”,对读者在目录中找不到的出版物,他们根本不去询问,而有时把用相同出版物代替索要的出版物也算作拒惜。目前正在争论中的一个问题是,满足读者需求超过了规定期限的是否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拒借。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南方周末》发表了题为《少表扬分内事》的“读者来信”。南京读者吴文静在信中说.他和老伴都是医生。他们发现如今媒体表扬医生的门槛很低.什么态度好、拒红包、挂水“一针见血”。都能登报上电视。想当年(1960年代),他们“护理重症病人几夜不合眼.给病人洗脚擦身,在家里熬米汤、骨头汤喂他们,天经地义,从没受过表扬”。他担心,“做点分内事都宣传.会降低医生职业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拥有丰富新闻宣传经验的宣传大师,其新闻宣传的相关论述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在现在看来,这些思想理论并未过时,它对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马恩新闻宣传思想对当今的启示:研究受众心理,有效选择宣传媒介和宣传方式;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巧说“新闻故事”;根据宣传时机和环境,分别选择“一面说”或“两面说”。  相似文献   

19.
奇特的学府     
我是南市区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它的业余书评员。两年来参加书评组工作,耳闻目睹,促使我想写点什么。这就是这篇小文的来由。一进入座落在上海市方浜中路上的南市区图书馆,不只是墙壁上的宣传画、书评栏鲜艳夺目,也不只是醒目的“先进集体”的奖状使人自豪,而是工作人员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对读者的春风般的温暖使人难忘。在外借处,他们不厌其烦地向读者介绍新书和推荐好书;在阅览室里,到了晚上九时,他们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以前 ,跟人说单位是“档案局”、“档案馆” ,常见对方一脸迷惑地“啊”一声 ,就完了。如今再提到工作单位 ,经常会遇到“你们那里净是什么档案 ?有没有我的档案 ?”“档案局管什么”等一连串问题。从一声不吭到问题多多 ,既反映出社会对“档案”的认识提高 ,也充分暴露出新时期档案宣传上的严重滞后和不足。笔者认为 ,在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从档案工作自身发展需要角度 ,档案宣传都必须被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概括讲 ,新时期档案宣传需要在观念上“一改” ,在行动上“三多”。一、改变传统的为宣传而宣传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