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ISM规则对船舶适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SM规则(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有的船舶强制实施,它给海上运输的各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笔者就规则对船舶适航内容的增加、对船东适航保证要求的提高以及对传统适航中各方责任分担的改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述,并指出由于规则的实施,在使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同时,也过分增加了船东的适航保证责任。  相似文献   

2.
借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的先进理念,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并对体系策划、实施步骤及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体育安全保障体系须解决的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ISM规则的实施将严重影响现行海事法 ,特别是船舶适航规范方面。规则扩大了适航概念 ,将船舶安全管理作为船舶适航和船员技能的组成部分 ,新的适航概念的引入必将对承运人的适航义务认定产生重大影响。依据ISM规则 ,承运人谨慎处理的义务有被重新认定之趋势 ,对于未按照ISM规则标准经营船舶的承运人 ,法院极有可能判定他未尽适航之责或未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  相似文献   

4.
船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和违章行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中小型航运公司对船舶存在安全生产风险认识不足和应对能力不足问题,提出实施船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措施,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保护水域环境,进而提升中小型航运公司船舶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船舶驾驶员、引航员如何采取避让行动以避免碰撞的发生;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规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规则》存在容易引起误解的某些条款提出个人的理解和修改意见,以利于《规则》的更加完善和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船舶、分公司、集团公司3级安全管理要求,分析应用需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起船岸一体化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形成1个开放的集查询、控制、管理、决策于一体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船舶安全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以中远集团(COSCO)船舶安全管理为实施对象,成功地设计和开发了依据国际国内有关船舶安全管理规定、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原则、航运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检查与事故处理业务流程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7.
鉴于智能船舶的快速发展使得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修正尤为迫切,根据智能船舶的含义和自主分级,从船舶避碰实践视角分析智能船舶与规则之间一些不可避免的冲突,如在智能船舶的适用性、任何能见度下和互见中的行动规则等方面存在的冲突。提出在船舶不同自主级别下对公约修正的认识和建议,以期促进船舶航行安全,为国际海事组织及相关立法机构梳理和修正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DEA的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中准确、客观地给出权重,根据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客观性较强的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DEA相结合对航运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将ISM规则的要素与航运公司安全需求、行业组织安全指南相结合,把体系运营过程和体系运营结果作为一级评价指标集,把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管理、体系完善管理、环境污染程度、事故数目、外审通过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集,确定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4层结构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运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识别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建立LNG船舶进出港风险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该方法从LNG船舶进出港全过程涉及的安全要素着手,由ISM专家小组确定16个风险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风险因素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将LNG船舶进出港的影响因素划分成6个层级.根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分析LNG船舶进出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保障LNG船舶的航行提出安全措施建议.模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直观地把握对LNG船舶进出港作业产生影响的各因素的层次关系,可为有关部门保障LNG船舶进出港作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掌握洋山水域船舶事故特征,提高通航安全和减少船舶事故的发生,选取2016—2020年洋山水域船舶事故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对事故特征进行时空挖掘,构建关联规则网络图,基于Apriori算法挖掘洋山水域特定通航环境下的事故潜在风险因素。结果表明:洋山水域船舶事故多发生于南支航道延伸段、漕泾东支线航道等水域;500总吨以下船舶与事故关联程度较高;易在大潮汛期间发生自沉、碰撞等事故;春冬两季为事故潜在高发时段。依据上述结果,给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为洋山水域海事管理机构更有效实施现场监管、保障船舶通航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