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洁 《教育文汇》2009,(10):44-45
近年来,教育类的图书出版了不少,而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并不多,《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应该称得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这不仅是因为王荣生教授是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更因为他思考问题的角度没有落人一般人的窠臼。他思考问题之所以有深度和水准,自然又与他的专业素养与视野有关。  相似文献   

2.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是一本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善,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的书。本文就书中“谋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善”这一章节,结合王荣生教授所提出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来谈一谈自己对一节好的口语交际课的看法。下面以段兴禄老师执教的《假如我是导游》一课为例来进行研习。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一次教育教学年会上,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第二课时。同一篇课文同一个课时,三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却截然不同。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王荣生博士在他的《语科课程论基础》里,呼吁语教育研究的学派发展。我以为,以一定的历史继承关系为线索,以相同的社会化和教育条件为前提,以一定范围内已经形成的某些相关性为基础,以共同的目标为动力,形成以地域为标志的语教育研究学派,是有必要和可能的。从这个认识出发,我提议,开创语教育研究的浙江学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黄干 《现代语文》2010,(5):16-18
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王荣生教授和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于2007年8月出版发行。该套教材自问世以来,以其充分的学理依据、深度的课程内容开发、新颖的教材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位学者在全国语文教育研究学术会上说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语文教育有三次转变。第一次是以语盲为视野。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三老。第二次是以文学为视野.代表人物是王丽、钱理群、王富仁等。第三次是以课程论为视野.代表人物是语文教育博士王荣生。”作为王教授的同事.他的人品学品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此次.我受《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之托.对王荣生教授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对其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印象深刻。文中说“北大一位著名的教授曾举过一一个例子:他所接触的大学中文系学生,拿到小说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老师,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位教授说:这种人已经与文学无缘了。”  相似文献   

8.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次聆听我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宁波大学王荣生教授关于新课程研究的一些意见,颇有感触:今年三月,在浙江绍兴召开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座谈会上,又一次听了他的《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讲座,其中“一堂好课的标准”引发了我的许多感想。他提出的“理想标准”应当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0.
杨烁 《考试周刊》2011,(1):43-44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里面有一篇对省一等奖的课进行点评的文章,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地指出这堂课连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没有掌握好。前几周,在越秀区也有一堂《竹影》的公开课,因为王荣生教授的点评,所以教研员们评得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11.
正猛然间,发现进入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后,执教一节课竟是走一条路:利用寒假阅读王荣生教授的两本著作——《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利用所阅读并能自我吸收的王荣生教授的理念解读需要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欢乐的泼水节》《最大的麦穗》;成员碰撞智慧共同解读一篇课文,质疑问难,导师姜树华解疑;两人以"课时合理划分与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两年前,在某市举行的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年会上,来自不同地市的三位青年教师同教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第二课时,我们姑且不论三位教师本身素质多高,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课堂教学如何生动活泼,教学设计如何独具匠心、各显特色,但看他们的设计说明,却吃惊地发现同一篇教材同一个课时,三者制定的教学目标却截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较早提出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荣生博士,他在2001年12月发表于《教育探索》的一篇文章《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中认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能否成为有效途径,可用三个标准来衡量:清晰的概念内涵、框架的中义性和框架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最高镜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朱永新  我敬佩朱永新,不是因为他是市长,也不因为他是教授、博导。我敬佩朱先生,仅仅因为他的教育理想,因为他的教育信念。因为他的教育危机感和教育忧患意识。于是,朱先生成为我现阶段的偶像。  相似文献   

15.
江金勇 《学语文》2011,(5):40-40
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一文中认为,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一、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语句章法;二、作者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据此,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教学,“领悟作看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应确定为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参加教研活动,聆听了郭思乐教授和王荣生教授的讲座。因为观点及表述形式上的针锋相对,有的教师就说这两位教授如果相遇一定会"打起来"。郭思乐与王荣生真会"打起来"吗?郭教授把学生的大脑比作是有一定容量的仓库,说因为这个"仓库"里装进了过多"师本"的内容,"生本"的  相似文献   

17.
北大教授钱理群发表在2012年9月13日《南方周末》上的‘告别教育”宣言,令人沉思。中国现在的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就业教育,这两句话概括了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失望。他表示,应该提倡从我们身边做起的一种静悄悄的教育变革,相信来自底层的众多草根教师大胆主动的改革能逐步推动教育现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读过王荣生教授和儿童文学专家方卫平教授等主编的《新课标语文学本》小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以下简称《学本》),心灵为之一震。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教师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而随着传统文言篇目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增加,对文言教学的要求也必然有所提高。笔者结合文言文《北冥有鱼》的教学,以王荣生教授“一体四面”的文言文教学理论为方向,以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20.
郭方  余白 《湖北教育》2004,(21):14-14
日前,肖宗六教授教育思想报告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省内外100多位教育管理界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肖宗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管理专家,今年恰逢他80华诞,从事教育工作55周年,从事教育管理研究25周年。本次报告会以“学习肖宗六教授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