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  相似文献   

2.
王秀梅 《宁夏教育》2023,(Z2):105-106
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习作教学。传统的习作评价往往强调学生发展的共性,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能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快乐,增强表达欲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3.
习作体验是习作活动中的一种独特体验和感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能动元素。教师要基于学生当前的习作体验,提升学生的习作体验能力,把习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创新思维,呵护习作兴趣;读写结合,丰富习作实践;反思激励,深化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4.
刘策 《宁夏教育》2007,(9):31-32
学生习作是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情感体验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具有独特感受的练习过程,是学生展示自我存在、彰显个性的最好平台。本文试从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习作教学中的一些理解、认识及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从学生习作情况和写作指导教学现状考察,目前学生习作过程中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内容虚拟化,缺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语言贫乏化,缺少童真童趣;思维固定化,缺少自由与个性;过程被动化,缺少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欲望。这些问题反映了作文教学的四个相关问题:习作指导重技巧,轻过程的积累;习作指导模式化,缺少情境与活动的多样化;习作要求统一化,缺少应有的选择性和自由度;习作评价单一化,缺少多元互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习作评价兼有评价习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体验式学习,倡导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细化加分,让学生享受习作的乐趣;多层评价,促进学生习作的发展;多角度打分,鼓励学生习作的个性;多方位展示,让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真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次习作教学实践,我不仅想传递给孩子们责任、热情、愤怒、理智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期盼着孩子们能写出富于个性,体验独特的真作!课堂是真实的,情感是激越的,孩子们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章,但立足于关注学生习作全过程的内在动因,通过现象分析本质,以下几方面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要进行习作评价?我们知道,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让习作评价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真正为学生的习作进行服务呢?  相似文献   

9.
学生习作应是用我的自由之笔,抒我的自然之情,是释放生命、展现个性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在习作时,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学生习作过程成了苦难之旅,习作课堂成了学生的炼狱。如何还学生习作以原有的精彩?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引领学生达到习作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10.
张红霞 《新疆教育》2012,(21):126-126
新课程呼唤习作本质的回归,强调习作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习作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习作的童心、童真、童趣。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1.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为学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积淀厚实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习作教学应如何千方百计地张扬学生个性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习作评价基本是由教师给以学生习作以一个分数或等级,再加上几句简单的评语。待批改后再返还学生,往往又经历了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只关心评价的结果,对自己习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未认真地分析、消化。这样的习作评价,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制约了习作教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教”的重点与核心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心灵思想的自由,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精神的升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使他们愉快地参与习作,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总之,只要教师的“导”触动了儿童的心弦,孩子的创作激情便会喷涌而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是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可以是: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唤醒经验,激活写作源泉,积累写作素材,让习作言之有物;拓展思维,丰富体验,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多视角创造性表达,在习作中体验美,让习作言之有法;多元评价,关注过程,指导写法,完善表达,让习作言之有...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把语文教学视为对学生个性、悟性和灵性的培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悟性和灵性,就是具有独特体验的表现;没有独特体验,也就不会有学生的个性、悟性和灵性。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教学可以把学生教聪明,也可以把他们教愚笨。何去何从,取决于对学生的个性、悟性与灵性是培养、激发还是漠视、扼杀。我们做老师的往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悟性与灵性,自己还不知其然。比如,面对学生的"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老师不  相似文献   

18.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相似文献   

19.
赵莉 《教育革新》2006,(6):66-67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北师大版语五年级上册中提到了学生自评习作的方法。这是把学生自评的过程看作学习写作的手段。学生应当成为写评语的主体,在写评语的过程中,练习辨别是非、正误、美丑,学习写作知识,提升审美水平,增强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从此出发,我们尝试着在学生作中进行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重视评价过程,重视在评价中提高。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自评、互评、交流、修改、师评。这五步评价方法,一改过去只有教师作为习作的主裁判一厢情愿的作出评价的情形,充分的展示了作为习作的主体——学生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习作教学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育人目标,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文章从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三个阶段,论述逐步提升习作能力的方法 :习作前,创设情境体验,鼓励个性发挥;习作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抓住细节描写;习作后,建立自主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