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之离婚法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纯文本的研究,而应将之放在当时司法实践中加以考察。文本的规定往往并不能等同于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具体案件的定性分析与法条的合理运用。只有把文本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相对准确地认识一部法律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法律移植作为比较法学中较引人注目的课题,对我国立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从法律移植定义着手,阐述法律移植可行性论争、分析我国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厘清我国法律移植概况、剖析我国法律移植存在的错误思路、提出完善我国法律移植需注意的问题和应当遵循之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移植和借鉴了西方法律制度,建构起了中国现代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并形成了现代的法律思维。但是,我国公众的法律思维没有随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而根本改变,仍然受我国传统法律思维的影响,进而阻碍了现代司法理念和制度在社会中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法官在司法裁判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在我国现代法律思维与传统法律思维仍然冲突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语言包括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对于目前我国最早的法律文本—《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睡简》)来说,尽管其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界限并不是那么严格清楚,但从各篇目的句类选择运用及其分布来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法律语言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从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对《睡简》中的句类进行静态描写分析,描写我国古代法律文本在立法、司法等语言中对句类的选择要求,试图探寻现代法律语言对古代法律语言在句类上的继承和发展,整理出句类在我国古代法律语言中的功能特点,这对于研究我国法律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法律移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法律移植的意义、实质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国外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做到有选择地移植;移植过来的法律还要面临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移植法律的同时必须注意植入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精神、意识和观念.从而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作为我国法律所明定的司法原则,是法治与人治的基本式别所在,强调并坚持这一原则对于中国法治现代化有着根要珠意义,但是,在法律运作过程中,宜加强对有限的法律文本以及文本与法官交互行为的法社会学考量。因为,受个性化“前见”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法官对于有待解释的“文本”会有不尽相同或相异的看法,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法律执行的公正,因此,克服立法与司法间的张力,限定司法解释的合理范围,方能形成关于法律相对完整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就司法审判制度的革新而言,通过移植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在司法改革中遵循分权原则,致力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实践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最大亮点。由于清末司法与行政的分立依旧以皇权为终极根据,决定了司法独立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体现,但在实践方面只能处于"能言不能行之"的状态;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独立审判制度的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司法独立的实现程度是相当有限的,有些司法独立制度规则的存在也仅具有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刑事证据在立法层面上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现状,在法学理论层面上面临着先进法律制度和司法观念的移植同中国传统司法观念的固守的尴尬境地,在司法实务层面上处于无法将瑕疵的法律规定同实际案件完美结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化和推进司法改革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了“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并未完全建立.因此,通过梳理与总结日本刑事司法改革的社会特质与技术路径,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并予以超越,并重新审视与调整法律借鉴与移植过程中的中体西用观念.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法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早在历史上的制宪时期,汉密尔顿对之就有过阐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为司法审查制的形成创造了起点,其最终确立是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实践历史演化的结晶,同时又与美国独有的宪政文化、体制不可分离。他国要想移植,必须使之适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土壤。  相似文献   

11.
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是因索要债务引发的特殊行为,刑法及司法解释认为合法债务和非法债务都能导致非法拘禁罪。这一规定存在一些不足,应当对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适当修改,将合法债务与非法债务区分开来,并且修改绑架罪的规定以纠正量刑不公问题。通过对债务、行为的具体分析对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2.
司法判决是联系公民和法律的桥梁,公民通过司法判决来认识法律。提高司法艺术,坚持司法公正,将法律的要求通过司法判决完整地展现给公民,实现“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的统一,法律就不是仅仅从外在观点来看的不具有确定性的“预测论”,而是从内在观点来看的具有确定性的“义务论”,如此才能建立公民和法律之间稳定的“熟人关系”,法律权威在这种“熟人关系”中才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孟庆华  王伟 《天中学刊》2011,26(1):31-34
刑法司法解释的应然主体不应为法官个人,而应为作为法官整体的最高审判组织。尽管法官解释刑法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是大量的,但不能由此推导出法官具有刑法司法解释权的结论。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系统中的集权,即最高人民法院的"垄断解释权"是完全有必要的。解释法律的集权胜于分权,如果地方法院都享有解释法律的职权,则统一适用法律就难以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具有刑法司法解释权也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法理学是一个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法律基本问题的学术门类,与法律哲学或法哲学含义相同,都是探讨法律的一般性问题的学科。与其他法学门类相比较,法理学的对象超越了实在法规范,甚至更多地以相关法律思想和学说为研究的直接对象,从中获得思考现实法律问题的精神养料,目的是建构和探索法律的理论问题。因此,法理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启心智、启蒙思想、提高法律职业者的理论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6.
宪法司法化是世界各国司法发展趋势之一,受宪法的法律特性及地位、作用所决定,宪法在司法活动中予以适用是必然的。中国宪法目前在司法活动中还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致使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及宪法与人们之间的联系不甚密切,这直接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实现宪法的司法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法意识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贯穿于法治建设的金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提高公民的法意识;法意识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法律理念的确立,而法律权利本位、法律至上、司法自治和程序正义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法治理念,才能更好地强化法律意识,使广大公民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已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秩序,使农村法治陷入困境。针对造成该困境的原因,我们可在法律信仰、法治秩序主体、行政司法体制、民主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20.
判例制度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判例制度与判例法有本质的区别,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即法律的起源,法的生长点,解释、说明制定法,解决当前司法标准的不统一,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法官正确地适用法律,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及有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