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世纪70代年末我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开展以来,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体系的专著、教材出版面世.如刘愫贞主编的《法律语言:立法与司法的艺术》,宁致远、刘永章的《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许秋荣等人的《法律语言修辞》,余致纯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潘庆云的《法律语言艺术》,王洁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教程》,华尔赓等人的《法律语言概念》,陈炯的《法律语言学概述》,李振宇的《法律语言学初探》,姜剑云的《法律语言与言语研究》,彭京宜主编的《法律语用教程》等等.在大量法学著作里也都用一定的篇幅论述了法律语言的问题,诸如吴大英、任允正的《比较立法学》,吴大英、刘瀚等人的《中国社会主义立法问题》,高铭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孕育与诞生的过程》,谷安梁主编的《立法学》等著作.且令人瞩目的是:在20世纪西方学术界浩浩荡荡的"语言学转向"思潮的影响下,国内法律语言学界也开始关注法律语言的研究转向,专家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法律语言.法律语言与哲学、法律语用学、法律语言逻辑学、法律语言修辞学、法律语言语音学、法律语言心理学、法律语言与文化、法律语言方言学、法律语言语义学等法律语言学理论研究以及法庭语言研究、法庭翻译、专家作证、法律双语和多语研究等法律语言语用研究,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其中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试从文化角度浅谈中国古代法律语言.  相似文献   

2.
非婚生子女“抚养义务”的义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法与司法活动中,语言学不仅需要考察法律语言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更应该探索语言分析方法如何运用于立法与司法过程的可能性。以"生父、生母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义务"问题为例,1980年制定的《婚姻法》忽视了生母的义务问题;而2001年对于《婚姻法》的修订又在抚养方式上出现了新的疏漏。如何避免顾此失彼,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语言分析技术问题。在立法过程中,如果对于重要的概念都能够加以"义素分析",则可能避免很多疏漏,明显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根据笔者在一个法律语言规范化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主要讲述立法、司法层面的语言问题,以及语言法律问题。在立法层面,法律语言与法律思想伴生伴行,立法过程就是法律语言运作的过程;起码也应当将语言看作最为重要的立法技术。司法活动是一连串的语言行为,研究这些行为,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司法文书的规范化,是应当重视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语言新媒介,各种新的语言技术、声像技术,已经成为司法证据研究的新课题。此外,法律语言学还应当关注为语言、语言活动所建立的语言法。在全球视野里,关于语言的法律已经成为公共事业领域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4.
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谓句和兼语句是汉语中特殊的句式,前人对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这两种句式作了详细周密的论述。本文将对《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按动词结构的语义关系来分,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顺可以分为四类;而廉语句从结构上则分为三类。本文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借此蠡测秦代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在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殿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书中对讽刺手法的运用灵活多变。从夸张、对照、细节描写、对反面人物语言的独特描写四个方面分析《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指出其讽刺艺术的精华是"笑中带泪"。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立法文本英译工作缺乏具有明确法律意义的系统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标准的具体现实,本文从奈达等效理论出发,以法律解释为工具,将等效理论运用到立法文本翻译研究中,构建法律等效概念。通过法律解释的具体运用,本文将等效理论的三项内涵(主要精神、具体事实和意境气氛)在立法文本翻译中具体化为立法意图、法律事实、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适用效果四项法律等效参数,并对我国立法文本英译译本进行了实证剖析,以期为我国立法文本英译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古代通俗小说中寻找法律演变轨迹。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观念和司法活动反映在各类典籍和艺文书中,古代通俗小说对古代民众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生活表现得也很充分。敦煌变文描写了不少社会法律生活,从此,法律成为通俗文艺描写的一个重要表现对象。宋代勃兴起来的话本小说沿着变文的通俗文艺道路行进,在描写上同样将笔触深入了普通受众喜闻乐见的曲折案情故事和执法破案内容。宋元话本对配刑等刑罚的充分描绘,留下了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明清时期是中华法系成熟的时期,也是古代小说创作非常繁荣的时期。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素材,专门描写司法官员判案的公案小说大量出现。而在描写世情的写实小说中同样有大量的法律生活题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小说的思想得到深化。由于古代小说描写了法律生活,文本中羼人了为数不少的法律文体。这种文体在小说中大体表现出两种,一是脱离了法律意义上的实用性,成为了文学化的文体形式,与小说中的诗词作用相去不远一是征实化,营造逼真的氛围。法律文化的渗透、小说大量描写现实法律活动是古代小说中穿插法律文书的根本原因,司法案牍的编刊为小说引用、撰写提供了范本,科举制度培养了小说作者写作此类文书的能力,部分小说作者的职业身份促成了他们在小说中偏好援用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8.
国际国内立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规范与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1975年国际法协会《威斯巴登决议》与1989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对外国公法规范作为准据法的确认,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立法中的地位;荷兰公司股票案与欧洲国家引用《欧洲人权公约》排除外国法的适用,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司法中的地位。文章从利益角度、法律选择角度、价值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物权行为及我国立法之选择屈茂辉物权行为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我国《民法通则》中没有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划分,学术界对此亦很少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需要我国在理论上弥补这一缺陷,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修订的《公司法》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规定了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方式,明确了对于侵害股东知情权行为的司法救济渠道,从而解决了对于股东司法救济缺少法律依据的问题.但是,由于法条对该项权利的规定过于简单,导致该项权利在权利的界定、适下用范围、权利的实现方式和法律救济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实际需要入手,对我国《公司法》中的股东查阅权的权利主体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立法语言还是司法语言的运用,都离不开逻辑这个工具,法律语言在句子的运用上也要遵守逻辑规范原则。本文试从三方面对法律语言在句子运用中所遵循的逻辑规范原则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法律本身所具有的权力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处小心,他们必须从语用学指别的角度对司法语言中人称指别的角色定位,语篇指别的自指话语中的指称,以及社会指别的头衔等角度,充分体现司法语言的权力意志,还必须顾及英汉法律文化的差异,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权力缺失。  相似文献   

13.
刑法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离不开刑法的解释。目前,刑法解释主体的多样化带来了诸多矛盾:刑法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存在失谐,司法解释内部存在冲突。本文在考察我国刑法解释权的现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刑法解释权进行尝试性的重构,以期促进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协调,实现刑法解释权的合理配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于是,因国家权力中心的差异而有了“立法国”、“司法国”和“行政国”的划分。而“行政国”则凭借行政权固有的优势,正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统治疆域。日益扩张的行政权改变了传统法治的结构.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危机的思考,以重建对法治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规范意义下我国司法解释的类型可以界分为解释、规定、规则、批复、决定五种.关于实践中司法解释存在的脱离个案进行规范抽象解释的现象,不少学者将其概括地描述为司法解释的"立法化"趋势.通过对不同类型司法解释的分析可知,规定、规则和批复型司法解释仍属于最高司法权力行使的应有之义;而决定、解释型司法解释则具有明显的准立法性样态,...  相似文献   

16.
以历史研究法考察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指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核心问题是自由裁量权的问题。然后从立法权与司法权关系的角度,用比较方法分析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不同制约机制,指出:以两大法系的经验为借鉴,在我国移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键是要由立法机关运用这一原则为审判机关设定冲突规范,以确保审判机关正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7.
行政裁量权的永远存在,意味着对行政裁量的控制是个恒久性的问题。行政法学传统的观点认为,依靠立法权和司法权来监督和控制行政裁量,即可达到最佳控制的效果。然而,在实践中,虽然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而行政程序控制理论的出现,弥补了立法途径与司法途径的不足。相信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者控制的结合,能有效监督行政裁量行为,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刑法解释的制度设计与体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刑法解释中,有权解释是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两种法定的解释构成我国刑法解释的二元体制。但由于法律解释权的二元分立,造成刑法解释体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重新定位法律解释,并建构科学有效的刑法解释体制将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准确性是立法语言的灵魂与生命,是立法者孜孜以求的主要立法原则之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立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使用一方面保证了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立法语言中模糊语言的存在理据,以及对法律制度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