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畅  张婷婷 《兰台世界》2014,(5):146-147
本文从宋代茶马贸易发展的原因着手,对宋代实施榷茶制的意义加以分析,并对宋代实施茶马贸易的机构及贸易政策的措施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得出,茶马贸易属于互惠互利和互通有无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2.
自明代弘治年间以后,民营茶马贸易已占了整个藏汉贸易的50%以上.在通往藏族地区的交通线上,商贾满于关隘,而茶船遍于江河,民营茶马贸易发展迅速,繁盛兴旺.在民营茶马贸易过程中,交换商品的品种增多,范围扩大.汉族商人输入藏族地区的商品,除了大宗茶叶之外,还有食盐、布帛、缎匹、瓷器,铁锅、铜器及其他杂货;藏族地区输出的商品除了马匹之外,还有耕畜、药材、佛像、皮毛及其他山货.由此可见,民营茶马贸易,无论是交易的数量,还是贸易的广度,都远远超过官营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3.
甘晓芸 《大观周刊》2013,(5):277-277,178
明代是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河州的茶马互市,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成为西北茶马互市最重要的地区。河州茶马互市繁荣了西北地区民族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代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稳定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明朝统治者为了保护官茶、限制商茶及杜绝私茶,设置了茶课司、茶仓、茶厂、批验所及茶马司等机构,专理茶马交易事务。凡是茶叶产地,均设有茶课司,以征收茶叶税。各大茶仓专司收贮茶叶,茶运所及茶厂都设在了边境茶马贸易重地陕西,从而利于茶叶的转运及储藏。批验茶引所负责辨别茶商所携茶引及茶由的真伪。茶马司专门负责以茶易马,御史、行人等官员则负责定期巡视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5.
唐来以来,茶马互市作为中原汉族农业区与西北少数民族游牧区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的历程,至明代而趋于鼎盛。然而经过明末的社会动乱,茶产凋敝,册籍荡然,茶缺牧空,茶政日非。清初统治者出于军事政治需要对茶马贸易极为重视,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对茶马制度进行了整顿。现主要依据档案史料对顺治年间的茶马制度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宋代香药贸易有效地刺激了经济的繁荣,与其相关联的香药进口贸易、香料贩运贸易以及加工生产、销售,组合到一起成为宋代香药业贸易的核心。本文对宋代香药朝贡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香药发展与宋代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内部联系。  相似文献   

7.
段倩 《兰台世界》2012,(36):76-77
宋代海外贸易法律制度规范了贸易主体、程序、监管机构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这些制度适应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政府收入,但同时也因为政府对制度的过分掌控,导致宋代海外贸易未能健康、良性、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临夏,明时称河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合部,自古是西通青藏和西域,东连中原的交通要冲,是民族之间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的旱码头,也是历史上中央王朝控驭西北少数民族的桥头堡。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早在隋唐时就已出现,唐德宗年间,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是为我国茶叶外销漠北之始。接着吐蕃也因茶易消化肉食,逐渐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饮料。而马又是封建王朝军事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遂进行了以马易茶的商业性交换。到了宋代,朝廷鼓励中原与边疆进行贸易活动,并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河州设立了榷场,市易司专管。此时贸易的主要商…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这一珍贵的档案史料,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一、茶马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我国是世界上种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地区已开始种茶饮茶,历经汉魏六朝,到唐代已形成我国茶叶生产的大发展,中原人民普遍养成了饮茶的习俗,加之茶叶所具有的助消化…  相似文献   

10.
清代四川马神信仰的盛行与四川绿营兵等军兵对军马的需要、古代驿递铺对马的依赖以及四川境内茶马互市贸易的繁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民间马神信仰的繁荣则主要源自于农业生产、生活对马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的几条重要商路中,茶马古道因其路途的艰险,民情风俗的多样,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以及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形成的特殊文化,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茶马古道陇南段是连接西南茶叶产区、西北茶叶消费区和进入中原,乃至进入欧洲的重要通道,在茶马经济和茶马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地区已开始种茶饮茶。西域居于亚欧内陆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枢纽。中唐之后,西域茶文化逐渐发展,中原与西域逐渐出现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13.
贺菊莲 《兰台世界》2013,(12):10-11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地区已开始种茶饮茶.西域居于亚欧内陆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枢纽.中唐之后,西域茶文化逐渐发展,中原与西域逐渐出现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14.
在商业繁荣以及经济高度发展的宋代,牙人在蕃汉贸易中的表现非常活跃,而且逐渐成为提供媒介服务、沟通信息以及促进宋代商品流通的支柱,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商业繁荣以及经济高度发展的宋代,牙人在蕃汉贸易中的表现非常活跃,而且逐渐成为提供媒介服务、沟通信息以及促进宋代商品流通的支柱,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这一珍贵的档案史料,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7.
榜是宋代重要的官方信息传播媒介。宋代榜的传播空间分布非常广泛,包括朝堂、衙署、边塞、寨门、市曹、书院学校、交通要道、酒店等地,内容涉及法令实施、税收、军事、贸易等宋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布各处、内容各异的榜促进了宋朝社会官方政令的畅通及与民间信息交流的活跃。榜具有新闻性、劝谕性、指导性、空间性等传播特征,具有沟通朝野信息、控制引导社会舆论、宣示封建权力等传播功能。较之仅在官员中传播的邸报,榜是宋代传播范围更广、信息辐射力更强的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8.
景庆凤 《兰台世界》2005,(10):67-69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此幅短短625个字的告示,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当时历史时期下推行的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据《世界图书》统计:我国从西汉至五代,共出书23000多部,270000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11000部,124000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宋代出书,不仅数量多,印制质量也高。宋代把雕印书籍的技术质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版图书,历代视为珍品。宋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书籍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手段。宋代图书贸易也很为活跃,销售渠道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图书品种不断增加,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在当时和对后来产生重大影响的书铺、书肆等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图书发展时代。本文就宋代的图书发行事业作一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赵祥延 《档案》2022,(1):32-38
甘肃陇南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存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金石文献。《陇南金石校录》对这些文献作了穷尽式的收录。全书按时空关系编排图片与录文,对产生时间及相关地理位置都有精致的考订,文字、内容的校释读精审。不仅为深入研究陇南文史、陇蜀经济文化交流、茶马贸易等的第一手材料,对于研究秦人早期的状况和华夏文明的起源也有一定价值,是一部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地方金石文献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