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水 《大观周刊》2011,(41):38-38
清末民初时期,许多学堂出现了具有启蒙性质的学堂乐歌,大部分反映了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的思想。这些学堂歌曲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初以来,我国的女权运动,如批判封建礼教、提倡婚姻自由、改变生活习俗、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和要求解放独立等。  相似文献   

2.
清末,近代学堂在中国兴起。自1898年省垣开封拟设大学堂,到其后各地学堂的铺展,学堂的文献藏用始终是河南学务无法回避的一大命题。从各级各类学堂到河南学务官员,都在为破解这一命题进行着各自的探求。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是在清末新政中产生的,并形成了公共图书馆运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新学堂的不断创建,加快了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我国近代社会转型期"中体西用"及"全盘西化",晚清的"新学"与"旧学"及近代的"新学"的历史环境,考察论证了在清末民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代表新旧文化的不同德育主张,并指出了清末民初德育观之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保定军事教育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比较薄弱.《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史略》一书如实地再现了这一时期保定军事教育的历史面貌,客观地评述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揭示了保定军事学堂(校)及其毕业生对近代中国军事、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洋武备学堂学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为保证该学堂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次年即制定出《北洋武备学堂学规》,作为学员行动指南。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学堂被毁停办。该学堂虽只开办15年,但它培养出的数百名学员,后来大都成了清末编练各种新军的骨干及北洋军阀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由于该学堂开创了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因此该学规也就成为清末民初各种军事学堂拟订章制时赖以参照的“成法”,对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此学规因当时印数不多,保存下来的已不多见,现将本所图书室收藏的光绪十二年最早的石印本整理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盛宣怀是清末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同时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对于中国近代的英语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时期,教会学校和洋务新式学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将英语和汉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并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为传播近代西学提供了语言文字方面的便利。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切音字(简字)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字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志者纷纷编写课本,创办简字学堂、简字官话学堂、官话字母学堂、官话字母师范学堂等。《聊城公立简字义塾课本》刊行于清末,是清末切音字(简字)运动普及教育、启迪民智、救亡图存的重要史料,也是聊城公立简字义塾设立的明证。  相似文献   

11.
张百熙,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在清末时期担任管学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主管全国学务。主持清中央教育改革,"悉心考察,夙夜构思",复建了京师大学堂,并在主持京师大学堂过程中,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加大学堂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国速成武备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在保定创办的一所重要军事学堂。该学堂留日生的选派是清末军事改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日生的学成归国则在中国近现代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民国政治、军事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方良 《兰台世界》2012,(19):33-34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许多音乐人因此展开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国际化"与"民族性"问题的思索,开始主动引入国外音乐元素并逐步改良传统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盛行和国乐改进的出现,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独特音乐现象。  相似文献   

14.
吴彦芳 《兰台世界》2017,(7):108-111
清末民初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相继进行教育改革,在乡村社会强力推行新学教育,然而新学堂却因与乡村社会有着种种不适应,一直未得到乡民的广泛认同,遭到乡民强烈抵制。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乡民强烈抵制新学并非完全因其保守、顽劣,而是追求、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表现,是对近代教育改革阙失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是外国语文学校,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等.1911年2 月,利用庚款而专门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消华留美预备学校——“消华学堂”正式成立.清华学堂不仅在清末中美教育交流巾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其外语教育模式对近代中国的外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作简要述评,以为今天的外语教育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形成是在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完成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封建帝制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国人民在各种尝试以后,最终选择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在大形势下清政府开始变法改革,引入了西方法律制度和宪政体系,建立新式学堂和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在山东的代表性举措是创办新式学堂和培养留学生。新式学堂创办为山东地区带来了近代体育思想,留学生则在接受新式思想的基础上推动了近代山东体育的兴起。随后,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新式体育运动在近代山东出现。  相似文献   

18.
彭程 《历史档案》2019,(2):47-53
清末日僧在华传教对近代中国影响甚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中国近代佛教的革新影响很大,如中国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的佛学教育学校——湖南僧立师范学堂就是在日僧水野梅晓的帮助下创办的;其二,对中国近代国家转型影响很大,比如浙江三十五寺归属日本东本愿寺事件直接影响清末"庙产兴学"的政策,改变了全国新式学堂的开办方式;其三,日僧在华传教往往与日本对外扩张密切相关,到后期甚至完全沦为文化侵略的一环,如掠夺中国文物的大谷探险队。而部分日僧甚至成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如甲午战争中的随军僧。因此,研究清末日僧在华传教对研究近代中国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国立公文书馆中有清末日僧在华传教的政府公函数件。这批公函的特点有三:其一主体众多,中国政府方面包括省洋务总局、兵备道、知府、知县等各政府层级,而日本方面则主要是驻华各地领事;其二是内容丰富,其内容涉及日僧在华传教的许可(尤其是对条约解释之争)、基本情况、中国佛寺和僧侣以及普通民众对此的态度、中国人假冒日僧传教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三,日本政府内部公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研究的内涵。这批公函除日本政府内部公函之外,一般都有中文和日文两个版本,这样就避免了翻译上的错误。即便是日本政府内部公函,也是用"汉文"书写,因此翻译时并无窒碍。本组史料选取了中文版,剔除大陆和台湾所藏的相关档案之后,按照分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相似文献   

19.
贺超 《兰台世界》2014,(1):99-100
洋务运动在山东的代表性举措是创办新式学堂和培养留学生.新式学堂创办为山东地区带来了近代体育思想,留学生则在接受新式思想的基础上推动了近代山东体育的兴起.随后,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新式体育运动在近代山东出现.  相似文献   

20.
近代天津法律教育最早出现在北洋大学法科,后又主要有北洋巡警学堂、北洋法政学堂等学校。至此,近代天津法律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并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