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年满分作文的炒作中,一些考生看到了不少辞采华丽的高分之作,纷纷起而模仿,他们一味追求语言的华采,一味写历史文化名人,于是在高考作文中,浮华文风多了,朴实文风少了;古人古事多了,现实中人少了;抒情味浓了,记叙味淡了;伪真情多了,真性情少了。这是一种很恶劣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满分作文的炒作中,一些考生看到了不少辞采华丽的高分之作,纷纷起而模仿,他们一味追求语言的华采,一味写历史文化名人.于是在高考作文中,浮华文风多了.朴实文风少了:古人古事多了.现实中人少了;抒情味浓了,记叙味淡了:伪真情多了,真性情少了。这是一种很恶劣的倾向。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的倾向?平实本色些的文章能不能得高分?笔者以2007年的部分满分作文为例,试着阐述其中的几种做法.希望我们的作文真正能回到抒发真情实感上来。  相似文献   

3.
许扬  刘英伟 《现代语文》2005,(12):124-125
观当今考场之作文:清新率真者少,矫揉造作者多;感情饱满者少,苍白干瘪者多;议论生风者少,艰涩含混者多……目前中学生为什么文风不正?如何应对?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风建设。当前党的各种行文文稿在形式、结构、内容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文窜从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加强文风建设的途径。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稿。提升文稿感染力和生命力;耍把改进文风同提高认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领导要做改进文风的表率;文风同改进学风结合起来;最后,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党风统一起来,特别要大力改进会风。努力清除文风中的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5.
说文风     
王泽龙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27-29,57
文风就是文章的作风,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作风产生或者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文风和文章风格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区别。文风的属性是多雏的,包括时代性、民族性、文体性和个体性等。文风的积极选择应当求准确,戒偏差;求鲜明,戒含混;求生动,戒枯涩。  相似文献   

6.
好的文风,是在同坏文风的对立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九四二年,我们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由于清祘了党八股,结果就使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获得了充实和普遍的发展。今天,我们要恢复被“四人邦”糟踏破坏的我们党的优良文风,就必须开展清祘邦八股的斗争。只有在和邦八股的斗争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才有可能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文风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文风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沅和阶级根沅。一定的文风,是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路线服务的。因此,被深深地烙上了一定阶级和一定政治路线的印记。邦八股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特点。邦八股最本质的特征是:玩弄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宣传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空喊“革命”的口号,为反革命阴谋活动大造舆论。邦八股的其他特征,都是由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萧绎文论主张典丽、兼重文质,与萧纲文论不同而略近于萧统。在这种文质观的主导下,他重儒而崇尚思想性、学术性,并企图立一家之言,作孔圣第二;在诗文创作中,他发表了对主流文风的轻诋之见,然亦预于主流文风。萧绎文论往往被文学史家、文论史家认为是放荡纷披论,萧绎文论的历史影响也多在放荡纷披这一点上,可这是有悖历史事实的;在梁代的今、古文体之争中,萧绎以其时文坛领袖之尊和帝王之资的双重身份调和着梁代今、古文体之争,并提出了文重典丽的口号。萧绎文论是南北文风融合的先兆之一。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当代写作学由多层次、多角度、多要素组成的基本内容比喻为一首交响乐的话,那么,人们就不难发现,文风理论这个音符显得非常微弱几近于无。人们不禁会问:难道古人苦心经营、建树颇丰的文风传统理论过时了吗?抑或文风问题在当代不复存在?还是文风理论与当代写作学格格不入?这一连串的问号,不能不引发我们对文风理论进行反思。翻开现代写作理论建设史,可以看到,文风理论走了一条由热门转向冷却的沉浮道路,由一统天下到全然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的反差对比,是以80年代初为界碑的。这里我们不妨先用粗线条勾勒出建国以来至80年代初写作理论体系中的“文风”学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北朝风习与北朝散文的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朝风习多不同于南朝,但在佞佛、崇儒上,二者的趋同使南北风习有了根本的一致点,从而影响到文坛。北朝文风的南化存在南人人北和北入学南的双重因素,在传统的评说中,北朝文人的才藻和文风的华丽常为人关注,使南北文风有很相近的地方。但北朝散文风格最具个性的是本色,即切合表现对象寻求心性和语言的自然,从而走了一条介于质实与华美之间的中性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再次向不良文风宣战了。文风折射党风政风,体现着党风政风的方方面面。然而不良文风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危害着党群关系。本文从改文风的方向、关键点及“多风结合”来阐述如何真正做到改进文风。  相似文献   

11.
刘诜平易文风在元代庐陵作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他的平易文风表现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平易的叙述代替情感直接的抒发、语言朴素行文纡徐三方面。他的文风和个人气质、文学主张及时代背景有关。他这种平易近欧的文风赢得了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等盛世文派大家众口一词的推崇,这对于我们认识元代庐陵文风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如:教案导入多了,情感交流少了;课堂讨论多了,阅读感悟少了;综合内容多了,语言知识少了;媒体展示多了,思考时间少了;创新设计多了,文学趣味少了……广大语文教师们一味地追求推陈出新,引入现代化教学,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却严重地脱离了语文课本,让昔日浓浓的语文味渐渐缺失。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风问题》是郭老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同《新观察》杂志编辑部记者的谈话,原文标题是《郭沫若同志关于文风问题答本刊记者问》。文风就是文章的风格,写文章的态度和作风。在我们党内,有两种文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文风和党八股的腐朽文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要树立新鲜活泼的文风。一九五八年一月,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了文章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树立了革命文风的明确标准。郭老的这篇答记者问,透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归有光性格与文风的反差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试作一点粗浅的论述。他的阴柔之美的文风与倔强桀骜、侠义豪爽的性格形成了反差;穷困之极的人生处境,造成了人格与文风的反差;这似乎正应了不知哪位文论家说过的一句话:"痛苦是文学的温床。"归有光正是为摆脱生活所带给他的痛苦,在对过去曾经的回忆中,为我们留下了那一篇篇朴素简洁,感情真挚而风韵悠远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谢建明 《文教资料》2014,(14):49-50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日记在习作教学q-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写日记有利于确立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地位;写日记能够弥补习作教学多写命题作文的不足;写日记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文风。  相似文献   

16.
世间万事万物皆由矛盾构成,事物发展离不开矛盾运动。同样,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的矛盾是促进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支撑。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对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有清醒的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凝华出教育教学活动常见的十六对矛盾,以期为广大教师解决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提供帮助。看似宏大高深的文题,在作者笔下,变得简单易懂起来。它让我们在认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能够用积极而又审慎的态度不断自我比照、反思,体会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及其基于问题解决所应有的灵动。我们应该感谢作者轻盈的叙述和优美的文风。文章引经据典的娴熟和娓娓道来的笔触,把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跃然纸上,如同涓涓溪流渗入读者心田,使我们在阅读中少了倦怠、多了轻松,少了深奥、多了明快,少了浮躁、多了深度……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不准,对新理念的解读有误,因而在地理教学方式的定位上出现偏差,在教学中出现了"知识多,能力少;讲解多,延伸少;沉闷多,活跃少;堆积多,归纳少;提问多,质疑少"等一些现象。为此,要适应新课程,要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要提高地理课堂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多激励、活氛围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提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是 2 0世纪文化与文学大家。《语丝》时期思想激进 ,文风泼辣 ;《论语》时期思想尚属进步 ,慑于专制文风转向幽默 ,但时常由风月谈到风云 ,颇具个性特色 ;《吾国吾民》时期 ,在海外用英文写作 ,思想趋于理性 ,文风平和冲淡。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讲解是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少精品课确确实实给人印象深刻,从中能学到不少知识,但是在问题的设计和讲解环节上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题目设计多,质量上乘少;急于提示多,耐心等待少;就题讲解多,引导分析少;教师讲解多,学生参与少;就题论题多,方法归纳少;强调答案多,突出过程少。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重视和完善的,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何出现大学生学习的“四多四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一篇文章中谈过当前大学生学习中的四多四少现象。这就是:上课多,自学少;进教室多,上图书馆少;读教材、讲义多,读原著、名著少;被动接受多,主动钻研少。这四种现象是互相联系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而且在不同的院系和不同类型的学生中,情况又各不相同。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