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对于在“左”倾机会主义战略方针指导下的、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的湘江战役,几乎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以致于对这一红军长征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基本上停留在概括性结论上:即李德等人的错误指导方针所致。为此,本文准备先就中央红军为什么在突破湘江封锁线的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为什么中央红军能够突破湘江封锁线这两个问题,做些具体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
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蒋介石和西南军阀之间矛盾的充分利用,是中央红军胜利实现战略转移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准备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国民党当局探明红军的明切去向后,便在赣南、湘粤边、湘南、湘江边精心构筑了四道封锁线,调遣中央军和西南各省军队进行围追堵截。 中央红军要突破的第一道封锁线,是由广东军阀陈济棠奉命设置的。号称“南天王”的陈济棠,依仗雄厚的政治、军事实力,公开与蒋介石南京政府分庭抗争。 为了保存实力,陈济棠对蒋介石的“剿共”命令,采取了避实就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关键的一场战役,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蒋介石要消灭红军在湘江以东地区的阴谋,这与红军成功的宣传工作分不开。探索红军在湘江战役的宣传工作特点,总结其成功经验,能给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红军长征在湖南纪略》(以下简称《纪略》)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为掩护红军主力强渡湘江,为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战绩赫赫,英勇不屈,血染潇湘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转战在零陵的情况。颇有参考价值和可读性。但《纪略》叙述的某些史实却值得商榷,有待于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5.
1 导入新课  出现毛泽东的《长征》诗。背景 :播放影片《四渡赤水》中的一段。文字 :从左到右匀速出现长征诗句 ;声音 :伴随着背景与文字的出现 ,朗诵诗句。2 学习新课2 1 王明的图片资料出现。声音 :说明红军长征的原因。2 2 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表。从情况表中展现出对照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情况及死伤情况。2 3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① 1 934年 1 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此时出现红军人员损失表 ,辅以枪炮、飞机声。以体现敌人的残忍。③提问 ,若向湘西转移 ,红军前景如何 ?用符号将湘西沿途的国民党伏兵标示出…  相似文献   

6.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贵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7.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贵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8.
图一、图二、图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首先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进入贵州,接着在1935年1月强渡了天险乌江,攻占了贵州省的遵义城.红军在长征初期,虽然经过了英勇的战斗,但是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在军事上连续发生错误,他们在优势敌人围追堵截时,惊慌失措,变成了逃跑主义,在战略转移中不能把握有利时机去主动灵活地歼灭敌人,只是以消极防御来掩护庞大的后方机关转移,结果使红军行动迟缓,疲于应付,数次陷入危险  相似文献   

9.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和袭击,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时遭到惨重损失,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竭力主张放弃中央原定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责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转向责州腹地进军、在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红军从黎平转兵,进军黔北。1…  相似文献   

10.
难忘长征途中的“同志”情(摘自《人民日报》)在解放军总后勤部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中,老红军张文、李其华、戴觉敏(自右至左)登台演唱《南泥湾》(原载︽人民日报︾)春青11月中,红军渡过了湘江,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一天下午,部队走在一...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了一面七十多年历史的军旗。这面旗帜记载了红军和彝民的深厚情谊,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的见证。这面特殊的军旗就是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不做石达开1935年1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城,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此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2.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急忙纠集几十万兵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于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中央红军进行追击堵截,并加强了对长江两岸的防御,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已经不现实。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红军改在云贵川边境地区机动作战。2月11日,红军掉头向东,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红军在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利。遵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年十月,是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完全胜利五十周年。五十年前的今天,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任务。 值此纪念长征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来认真探讨一下中央红军的出发点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红军长征究竟始于何地?我国现有的史书、专著和文章,都说是福建的  相似文献   

14.
问:红军是怎样渡过大渡河的?答:1935年5月下旬,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战胜敌人和天险,从安顺场和泸定桥两处渡过敌人把守严密的大渡河,对红军的胜利前进具有很大意义.大渡河和金沙江同为长江上游,这年5月1日到9日,中央红军渡过了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冕宁直扑大渡河,准备从安顺场渡河.蒋介石妄图凭借天险在大渡河边消灭红军.他命周浑元、薛岳、吴奇伟等率伪中央军尾追红军;任四川军阀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倾全部兵力增防雅安、荥经、芦山、宝兴各县;急调刘湘的一个旅驻守富林和大树堡;又派刘文辉的二十四军扼守安顺  相似文献   

15.
(一) 一九三一年,由于王明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一九三四年秋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党和红军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被迫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开始时,“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继续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面临敌人重兵,王明一伙更是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这样,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却使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广大指战员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第四次反“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  相似文献   

16.
1934年9、10月间,长征前夕,周恩来、朱德冲破了“左”倾机会主义的束缚,主持了对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的统战工作,双方签定了互利的秘密协定,这次成功的统战为红军长征初期顺利地突破蒋介石第一道封锁线提供了条件,对红军顺利通过粤赣边境有重要意义,这一情况鲜为人知,笔者不揣冒昧,谨作初探。  相似文献   

17.
1932年4月,毛泽东等同志率领中央红军攻打漳州,巩固了闽西根据地,解决了中央红军的给养困难;同时,宣传抗日救国,扩大了我党和红军的影响,开创了闽南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漳州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胜利,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的胜利,它也给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后 ,只要涉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写的都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出发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也就是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转战十余省 ,行程二万五千里 ,其中有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卫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60周年。那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与地点究竟在何时、何地呢?现行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第20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辞海》(1989年版)第98页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注释说:“1936年10月,红军第  相似文献   

20.
长征赞歌     
这是一首血与火的战斗之歌,一首永恒的生命之歌,它高亢激昂、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吧!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长征。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突破渭水封锁线,占领甘肃省通渭城之后写成的。这首诗不仅以精炼的笔触高度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饱含革命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