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什么是个性?“个性即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或反映,它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的总和。”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长期以来,“划一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特点。语教育思想划一,语教育内容惟一,语教学材料统一,语教学方法单一。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有“共性”,缺乏“个性”。语教育个性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2.
论语文创新教育策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教育的主题词。语教育创新靠创新的策略来落实。对语创新策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对策略思想的揭示。语创新教育的策略内涵是:以悟理,以语立人;策略重点是:让学生在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则中形成言语个性;策略目标是:在帮助学生形成言语个性中促进学生成长;策略追求不是策略的创新,而是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岱 《现代语文》2001,(2):38-4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英国的一所学校的教学时说“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教育学生,学校变成了屠场。”这里的“屠场”我想大概指的就是扼杀学生个性的屠场吧。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报告说:学校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以成为扼杀学生个性的场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从学科教育意义上说,语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教育一定要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当前的语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其实语教育的问题并非一日形成,纵观我国当代语教育,可以说积弊已久。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改革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机械的课分析这一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语教育的整个领域已经根深蒂固了。机械的课分析,费时费力,非但起不到启迪思维培养语修养的作用,反而禁锢学生思想,扼杀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教育与大学语教育作为语教育的不同教育阶段,两总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即基本任务是教,终极目标是育人。同时,两在素质数育中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与中学语教育相比,大学语应更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应更具开放性,应更注重个性发展,应更充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语教育负载着繁重的任务,直接面对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除了语教育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目标外,德育、美育、思维培养以及个性发展等等都成为语教育的必要目标。这是语言的发展在个人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及作用所决定的。然而,当前的语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目标层次化,改变以往教育目标混乱不清晰,与教育实践脱节,指导不力的状况。现实要求我们务必探得语教育的基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已席卷大江南北,“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正全面冲破旧有的语教育体制。《语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在语教育教学中应以“人本”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纯粹接受知识的机器,通过隐性课堂、活动课堂和教学课堂,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创造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全面优化的教育。语创造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根据语创造教育的目标和规律而确定的用以指导语创造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法则。语创造教育原则的确定,一方面要接受一般教育原则、创造教育原则的指导,使内容体现出其共性;另一方面又要反映语教育、语创造教育的特点,使内容体现出其个性。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人类身心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语学科因其自身的特性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语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课程标准提出语基础教育要“变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语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出发,强调语教育的功能是多元的,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发利用语教育的多元性,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尽可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相似文献   

10.
陈军 《四川教育》2000,(4):38-39
小学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作是学生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教学中应该渗透创新教育,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充分展示、发展学生个性,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情感迸发等环节,强化语教学的情感教育,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求知情趣,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永安 《现代语文》2006,(12):76-77
改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与手段已是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语学科,它特有的人色彩、民族个性和审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受教育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发展,从而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也理所当然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而在语教育中,阅读教学又无疑是传授学生语知识、培养学生语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教学已不可抗拒地面临这个时代。语教改的曲折历程可以证明,压抑语教育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教学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教育的个性,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让语教学呈现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14.
“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关注人的自然发展”。这是新课程中语教育的“人性”的体现。因此,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氛围,让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本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聋校语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精神来熏陶感染学生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语阅读教学作为语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无论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语素质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人格的建构、个性的发展,都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语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语阅读活动之所以具有深刻的化价值和精神意蕴,就在于它始终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召唤着当代语教育必须打破肢解性阅读——划分段落、归纳主题、概括特点——将多样化统一的有血有肉的本内容拆散并抽象为简单概念的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个性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教育在不断的追寻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个性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因此实现人的教育就不得不去关注个性、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引导人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完善个性,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引导个性是保证教育成为人的教育的根本之路或本真之路。走向本真的教育必然要引导个性走向完善,促进与实现个体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牛顿的这句名言,生动形象地讲出了支点的作用。今天实施的创新教育,恰是现代教育的支点。小学语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具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同时又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在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发挥语学科特点,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呢?笔以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塑造良好意志品格具有深远的影响,语教学过程中充满了美,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美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