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7例复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清创、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例截肢,85例经2~3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对复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第一,尽早进行清创,力争Ⅰ期关闭伤口;第二,力争早期行骨折固定;第三,腓骨应尽量给予固定。  相似文献   

2.
远端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自锁髓内钉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8~2005.12月,我们采用远端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8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19~65岁.平均36岁;其中肱骨上1/3骨折6例,中1/3骨折22例,下1/3骨折lO例;闭合伤36例,开放伤2例。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方法插入自锁钉,其中顺行插针法28例,逆行插针法10例,术后网状绷带固定2周。结果:随访25例.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1个月,伤13均Ⅰ期愈合,无骨折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自锁髓内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20例颌面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颌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20例坚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钛板坚强内固定与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下颌骨骨折患随机分为二组。一组采用上下颌牙弓夹板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术(39例).另一组采用钛板内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术(48例)。治疗后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术后在感染发生率、骨愈合方面疗效基本相同。在咬合关系、张口度的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满意,在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方面优于颌间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救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已脑疝形成15例,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死亡5例,其余患颅脑损伤者治愈。颅面部骨折中上颌骨和下颌骨骨折共27例,20例行小型或微型接骨板内固定,2例行牙弓夹板颌间牵引,5例行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固定,效果良好,其他骨折自行愈合。结论:颅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需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全面系统的检查,减少漏诊率,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枚斯氏针闭合经矩穿针微创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下肢牵引复位器复位固定,在放射诊视床上,闭合经矩用三枚斯氏针交叉固定股骨颈骨折.结果:经1—3a的随访,20例患者除2例外均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20例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闭合经矩三枚斯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感染率低、内固定坚强、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下颌骨骨折采取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127例(96.2%)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折断端复位准确。结论: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手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谦  刘琨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94-94,114
目的:讨论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移位腓骨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4年7月对腓骨骨折有移位的踝关节骨折136例,按Werbr和Danis踝关节骨折分型:B型79例,C型57例。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100例行髓内针固定,治疗组36例用钢板内固定,腓骨尽量要求解剖复位。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36例腓骨达到了解剖复位,其功能恢复满意率100%,100例腓骨有短缩其功能满意率55%。结论:踝关节骨折中移位腓骨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切开复位后按左右侧选择不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补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34例.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优25例,良9例.结论: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需要精确的复位和内固定,对女性患者更为至关重要,治疗方法颇多。1997.4~2003.4月我们采用小切口撬拨术加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9例,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39例均获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儿童肱骨开放性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31例儿童肱骨开放性骨折,在C臂X线机监视下行开放复位后,采用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经6~15个月随访,31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12周。上肢无短缩、旋转及畸形愈合,无深部感染和再骨折,无断钉和螺钉退出,上肢功能优良率100%。浅表钉道感染4例(占13%),共9个钉孔(占7%)。结论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开放性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0例(共103足)。男性76例,女性24例,其中单侧97例,双侧3例。年龄18-64岁,平均(33.19±5.9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28例,Ⅲ型62例,IV型10例。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9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应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6例、良40例、中4例(1例双侧跟骨骨折),优良率93.4%。其中1例出现骨不愈合,再次行距下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治愈,1例出现腓肠神经症状。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镍钛聚髌器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8例,采用克氏针+钢丝环扎术治疗52例。结果随访7-18个月,平均12个月,90例均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功能疗效评估采用胥少汀等的膝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镍钛聚髌器组优34例,良3例,中1例;克氏针+钢丝环扎组优35例,良13例,中4例。结论利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有着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等特点,其优良率显著高于克氏针+钢丝环扎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微创治疗青壮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点。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应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41例青壮年股骨颈基底部GardenⅠ~Ⅲ型骨折或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显示,41例患者骨折愈合率为100%,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Harris评分标准);股骨头坏死率7.3%。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冠状切口加附加切口对128例颧骨上颌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文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双侧面部基本对称,颧面部丰满,塌陷的颧骨颧弓完全复位,开闭口功能正常,无复视。仅13例出现头皮麻木,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额纹消失,3例出现局部少量脱发。结论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具有术野清楚、效果可靠及切口隐蔽等优点,是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action of muscles about joints can be explain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ir spatial relationship. A functional model of these relationships can be valuable in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uscular action about a joint. A model can be particularly helpful when examining complex actions across multiple joints such as in the digital extensor mechanism of the hand. A functional model using two hair bands representi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digital extensor mechanism is described. Through superimposition of the model over one's digit, the combined actions of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flexion and interphalangeal joint extension ar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model provides a conceptual demonstration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is unique combination of muscle actions about multiple joints. Anat Sci Educ, 2010. © 2010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髋动力加压钢板(DHS)内固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从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用DHS治疗3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析。35例平均随访13个月,优良率88.6%。结论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