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作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好作文。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们亲身知道了观察顺序和方法,写起作文就有条有理了。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坚持写好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2.
张雪琴 《考试周刊》2012,(28):177+98-177,98
一、美好的记忆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的温情。在母亲节,我收到了来自学生的短信,在短信中,学生称我"老师妈妈"。在端午节,不会包粽子的我意外地收到了学生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涌上的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学生还送我老家的特产,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春暖花开,万物更新,学生邀我一起到大自然中踏青,我们用相机把美好的点滴记录下来,我体会到了和学生在一起的快乐。我和学生一起爬长山,在爬山  相似文献   

3.
浅论教师的两种学生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化的学生观是指把学生当作物来看待而无视学生个性,不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它是封建专制化和传统工业模式化的产物,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了一个模子的产品。针对“物化的学生观”,本提出了“人化的学生观”,意在教师学生观的转变,以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历史课堂出现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参与度,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一、诱导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想”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决定历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厉功园 《学苑教育》2012,(24):46-46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可以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个性化的数学课堂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满足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学生生活的时空与状况构成了学生的"此刻与此地",是学生生存于其中的日常生活场景,是学生主体存在方式的体现。在现实教育中,有限的时空限制了学生的存在方式,沉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权利,侵占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苦学"精神漠视了学生的身体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成为对学生身体进行规训的手段,由此,学生在教育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位著名的钢琴大师负责给音乐系的新生上课。授课第一天,他给了学生们一份难度颇高的乐谱。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下课时,大师叮嘱学生:“回去好好练习”。学生苦练一周。第二周,大师又给了学生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学生又得苦练了。在其后的几个星期里,学生都被超高难度的乐谱折磨着。学生拼命练习,但总是旧的还没有练熟,新的更难的乐谱又该练了。学生们实在忍无可忍了。一次,大师走进教室,学生们问他,三个月来,为什么总是以高难度的乐谱折磨他们?大师一言未发,走到钢琴前,从琴架上取出最早让学生们弹奏的乐谱,说:“弹弹试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写作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也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是生活的小主人,忽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及实践欲望,从而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想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让学生乐写、会写、善写。一、激发学生自主作文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是学生自主作文的良好开端。我们要从研究学生心理入手,…  相似文献   

9.
以前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我总是运用多种手段讲解“凑十法” ,然后学生模仿做练习。大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9加几”的“凑十法” ,但在下节课学习“8加几”时 ,很多学生又神情茫然。经过讲解后 ,除了原来已掌握了“凑十法”的学生有笑容外 ,其他学生毫无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想出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 ,而且都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 ,…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教学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单向活动——“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压抑了学生的潜能,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埋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考虑怎样教,考虑学生怎样学,还要考虑怎样评价学生。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适宜学生建构能力,具有合作性和真实性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把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包容在情境创设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1.
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去感受生活,有了深刻的领悟才会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课外练笔使学生从课外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无形中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也激发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一句句名言批语,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相关教育工作者提高了对"人"的重视程度,要求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基于生命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性格特点,而基于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更是做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认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其一,教师带上教材走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很被动。教师先钻研了教材,设计了一连串问题,然后来到课堂,向学生提问:谁能回答?其二,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教师重在创设学生发问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激情,积极探索,到教学中求解。其三,学生带着教材走进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感情交流的过程。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课堂自始至终呈现活跃的气氛。通过教师富于情感的导入,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牵动,从而产生了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含了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蕴藏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以至教育学生。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我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指责自己的学生:“我们班的那几个学生实在太傻了……”这些教师有时还当着众多师生的面,指着“太傻了”的学生感叹道:“就是神仙也无法教好这样的傻瓜啊!”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了。为了回…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失去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的问卷调查发现:25%的学生选择了喜欢,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4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30%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从小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由于任何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惊人的潜力,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走进学生的心,挖掘学生回答问题的潜力,只要找对了钥匙,就能打开通往孩子心里的那把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逐步进入小学教学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独特的技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三篇作文的锤炼,经过教师批阅到生生互批再到学生自己批阅,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小标题作文的结构模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作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这节课我先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发,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探索问题3时,学生一时难以列举出类似的例子,这时我适当加以引导、点拨,学生终于打开思路。课后我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教室周围和熟悉的建筑,学生又列举出了很多类似的例子。由此我体会到,教师应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而创设的问题情景应是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在组织学生活动时,由于先要求每个学生独立设计,因而每个学生都真正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