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圣旨是古代皇权的象征,大家所熟识的圣旨的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此件圣旨为何以“皇帝制曰”而不是“皇帝诏曰”?据考证,皇帝的命令有“诏书”和“制书”两种,“命为制,令为诏”.“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此件圣旨是一件敕命圣旨.敕命,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古代皇帝的委任令、嘉奖令,按品级填写颁发,除了授给官员本人外,还用于封赠其先祖或妻室.一般来说,官员如果政绩突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封赠的文书为诰命,六品及以下的官员为敕命.这种文书对格式要求非常严格,文书的起句、事迹的叙述以及结尾的褒奖句式上都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清代诰命、敕命是皇帝封赠时所用的诏令文书,是现今民间收藏最多、百姓最为熟悉的圣旨。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又是受封人员显赫身份与地位的凭证。上荣祖考、下荫子孙,家有诰命敕命,则显得光宗耀祖。帝王封赠制度自古有之,清代趋于完善。诰敕皇命文书程式严格,等级鲜明。清代皇帝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即子孙承袭爵位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后继有人就可辈辈相传,除非获罪削爵)授给诰命。本人得封称诰授,推恩封赠官员曾祖父  相似文献   

3.
程大鲲 《兰台世界》2004,(11):38-38
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皇帝颁发的一种文书,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武官员受封,由朝廷授予文书,名之为“告身”,即相当于现代官员的委任书。清朝规定: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敕封外藩(指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贵族),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发给敕命。  相似文献   

4.
1992年5月,在东营区原油郭乡党委、乡政府文化站的协助下,东营区档案馆征集收藏了刘营村退休干部刘培英同志收藏的皇帝嘉封档案——《奉天诰命》圣旨。《奉天诰命》圣旨源于清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受道光皇帝旨意,为山东省乐安县(现广饶)北隋村(今属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东隋村)隋藏珠之父母加封三级之命令。《奉天诰命》系当代的  相似文献   

5.
“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为兵部左侍郎的圣旨”由四件圣旨组成,均为皇室特制的四边印有龙图案的黄色丝绢所制,用毛笔、块墨书写,正楷字,文种为诰命、敕谕,分别为《南明永历帝封赠尹三聘父母制诰》(1651年,166X30厘米)、《南明永历帝谕尹三聘等赴安隆敕命》(1652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职封其妻肖氏制诰》(1655年)、《南明永历帝授尹三聘兵部左侍郎敕命》(1659年)。该档案是1986年安化县党史办征集员龙沛林在该县清塘铺镇廖家村尹松年家征集到的。当时,这四件南明圣旨已在民间隐藏了300多年。  相似文献   

6.
<正>诰命、敕命是清帝颁赐或授官时使用的封赠谕旨,是民间最为熟悉,并多有收藏的圣旨。诰敕为卷轴式文书,内容书于"江宁织造"专供皇宫使用的提花锦缎上。其锦缎花纹,轴头的用料,按照官员品位高低有着严格的区别。诰敕内的文字书写也有讲究,文官使用玉箸篆,武官使用柳叶篆。文体使用华丽的骈体文,满汉合璧。这是我馆所藏顺治授给噶把喜贤章京多鼐及其妻的诰命。  相似文献   

7.
<正>诏令文书是指中国古代皇帝或以皇帝名义所颁发各类皇命公文的总称,历代赋予诏命文书的名称、用途和程式不尽相同。清代的诏书、诰命、敕谕,上谕等均是皇帝的诏令文书,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圣旨。起初,帝王将相上通下达均可以用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诩"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朕",下  相似文献   

8.
《湖南档案》2009,(5):F0003-F0003
安化县档案馆珍藏有南明王朝永历皇帝封赠尹三聘父母官职及名号诰命(永历五年八月);颁尹三聘等赴安隆扈驾事敕谕(永历六年正月):授尹三聘官职并封其妻萧氏名号诰命(永历九年十一月);授尹三聘为兵部左侍郎敕谕(永历十三年十一月)等4件圣旨(标题系根据圣旨内容所拟).  相似文献   

9.
2017年姜堰博物馆和徐州博物馆联合举办了“紫气东来圣旨驾到”馆藏圣旨精品展,展出明清时期圣旨20多道,其中姜堰刘氏一族受朝廷封赠的五道圣旨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关注. (一) 这五道圣旨纵30厘米、横200多厘米,丝质、五彩、云头底纹,左右两边饰有升降龙图案.右边汉文,从右向左书写,左边满文,从左向右书写,基本保存完好. 五道圣旨中,第一、第二道是关于刘惟馨的两道圣旨,分别是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朝廷给刘惟馨父亲刘赓歌、母亲王氏的诰命,嘉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朝廷再次给刘惟馨已故父母的诰命(赠封).朝廷因为刘惟馨父母教子有方,培养出了刘惟馨这样的对国家有功之臣,而封其五品荣衔.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龙陵县档案馆经多次到龙陵县镇安镇居民杨立深家中走访和协商,将其家中收藏的明朝洪武诰命圣旨一份收集进馆保存。此前保山市馆藏年限最早的档案是保山市档案馆馆藏明代弘治贰年(1489)纸质契约档案,这次征集到的诰命圣旨将全市馆藏档案时间提前了96年。这份诰命圣旨,为五彩提花锦缎,上面绣有金色盘龙纹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色彩明艳。该诰命为卷轴装,卷长235厘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龙陵县档案馆经多次走访和协商,将镇安镇居民杨立深家中收藏的一份明朝洪武诰命圣旨收集进馆保存。此前我市馆藏年限最早的档案是保山市档案馆馆藏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纸质契约档案,这次征集到的诰命圣旨将全市馆藏档案时间提前了96年。这份诰命圣旨为五彩提花锦缎,上面绣有金色盘龙纹饰,形象逼真、色彩明艳。该诰命为卷轴装,卷长235厘米,幅宽31厘米,绢质,分明黄、湖蓝、淡黄三段色,上下界栏外织云龙纹,  相似文献   

12.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珍贵的清代圣旨——乾隆皇帝任命梁国治为湖北巡抚的敕谕。该敕谕材质为黄色纸张,长172.5厘米、宽54.4厘米,四周印有双栏墨框,5.8厘米宽双栏框内印有四爪云龙花纹。敕谕正文为满汉合璧,左起满文,右起汉文,满、汉文中间时间处骑年盖月钤有两方满汉合璧篆文玺印“敕命之宝”,印文满文为“hesei tacibureboobai”。清代敕命和敕谕文书敕,自上而下之行,有告诫、晓谕之意。汉时,敕多用于上级告谕下级、尊长告谕子孙。南北朝以后,敕成为皇帝专用,敕赐、敕任、敕设、敕命、敕许均指帝王的赏赐、  相似文献   

14.
在崂山区档案馆珍品库中静静的躺着四件“诰敕”命,其中明天启元年(1621年)敕命两件,天扁六年诰命一件,清嘉庆四年(1799年)敕命一件。这四件“诰敕”命封赏的均为即墨吕氏家族,同一家族在不同朝代均受到当政者的封赏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5.
张慧聪 《兰台世界》2012,(36):33-34
明清时期的刑罚仍以隋唐时期的五刑制度作为其刑罚制度的基础,但是,随着明清时期皇帝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加强,当时的刑罚制度在维护皇权及统治阶级专制地位上的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上起明洪武二年(1369),下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22794件,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青海地方政权关系和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司法、军事、民族、宗教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现将其主要内容分历史时期概括介绍如下: 一、明代档案6件:洪武二年八月授魏华忠显校尉管军千户的诰命一件;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初五日授魏庇儿副千户、授徐勇百户的敕命各一件;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授赵德忠显校尉的诰命一件;天顺二年(1458)皇帝授高阳伯李文的金书铁券一件,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二十一日陕西监察御史关于茶马贸易的照会一件。这6件档案的载体分丝绸、纸张、金属三种。其中尤以明英宗授予李文的金书铁券为稀世珍品,此件基本完好,系本馆1985年从西宁市郊区一农民家中征集而来,面长37.5厘米,宽21.2厘米,厚约0.2厘米,重1300克。形状如瓦,拱宽23厘米,拱高11.8厘米。铁券正背两面共锉金字217个,每个字约1厘米见方。其中背面右上角书一“右”字,正中自上而下书有“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一行十个字,正面自右而左,以每行十三字分十七行,书有206个字,文曰:  相似文献   

17.
《档案》2004,(3)
江苏省徐州市有个中国炎黄圣旨博物馆,收藏有近50道明清圣旨。这些圣旨是他们行程数万里,走遍全国各地,花费大量资金,历经30余年征集来的,均为原件。圣旨,是对皇帝授官或赐爵诏令的一种俗称。明清两代的圣旨,采用的布料是“江宁织造”专供皇宫颁发圣旨织就的提花锦缎,没有防伪标记两条上下翻飞的银色盘龙,从不同侧面可见析光变幻。清罔替龙边圣旨”,是一道跨越道光、咸丰两代君王所颁发封爱国爵的手绘龙边圣旨,其开首升降龙及四周云龙旨由宫廷丹青高手绘制而成,用色极其考究,满汉文对照书法皆娟美秀挺,不失为一件出色的书法作品。另有一件同治年间的织造龙边圣旨,其书法不是写上去的,而是使用高超的织锦技术织出来的,不知耗费了多少工匠的心血,有一幅圣旨的背面,竟是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革命口号”。原来,四川有一位老太太,家中珍藏祖传圣旨四幅。听到红卫兵上门抄家的动静,她拿起一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衡东县档案局(馆)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各项工作突飞猛进,现馆藏量达12万多卷(册),珍藏有明清皇帝圣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迹、中国共产党第一家农民银行——柴山洲农民银行遗物等珍贵档案资料。馆藏量以及国家重点档案数量在全市排在前列。其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单位的充分肯定,连续六年被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档案会计司是清代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之一。清代内务府掌管"宫禁"事务,承办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所属机构众多,事务繁杂,组成了一个为皇室服务的庞大机构。其中,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慎刑司统称"七司",属于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统称"三院",是内务府的统辖机构。  相似文献   

20.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及民国诰敕文书,其中,清代22件,顺治朝3件、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3件、嘉庆朝2件、道光朝5件、同治朝2件、光绪朝4件,另有民国时期1件。诰敕文书是明清两代封授官阶以及“覃恩封赠”官员本身、妻室及其先人的凭证。其制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告身”,宋代始由官员本身延及先人。明清之际又有所发展,形成一套较为复杂的诰敕制度。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1.诰敕之分:以一品至五品官给予诰命文书;六品至九品官给予敕命文书。2.文职封赠官阶名号:正一品曰光禄大夫,从一品曰荣禄大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