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深秋,我随团去日本奈良和九州地区一周游。沿途苍翠的山峦,郁郁葱葱;五彩缤纷的枫叶,悦目赏心;诱人肺腑的清新空气,令人陶醉;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宾馆温泉,使人心旷神怡。日本的山水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些印象已渐渐淡去。然而难以忘怀的,是日本中小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许是出于教育工作者的本能  相似文献   

2.
《当代日本高等教育》完稿后,袁韶莹同志把书稿送给我看,并希望我为这本书写序。《当代日本高等教育》书稿,给我的印象是好的;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日本高等教育、’借鉴日本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丰富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理论,都是有益的,因此,我就欣然同意为之写序了。袁韶莹同志是我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丝     
我做不了很大的事情,但是我为了给自己的孩子留下美好的大自然,就从这样的小事做起。——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日本遇到一位给超市送盒饭的日本妇女。  相似文献   

4.
1981年春末,我到日本访问,临走那天,盛情的日本主人把我引到摆妥文房四宝的桌案前,请我题辞留念。我窘极了,脸上直烧。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唐代影响。中国的书法,唐代就传入了日本。现在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多能拿毛笔写字。作为访问日本的中国作家,我本应坦然地拿起毛笔,悬腕题下友好的词句,给日本主人留下一件书法作品以  相似文献   

5.
许骥 《大学生》2012,(Z1):131
至今为止,我听过对世界各地最精彩的描述是这样的:其实,不同地方会给人不同质地之感,例如欧洲给人的感觉是"石",一提起欧洲就会想起巨大的城堡;日本给人的感觉是"木"、一提起日本就会想起京都的神庙;美国给人的感觉是"塑料",一提起美国就会想起拉斯韦加斯的巨型广告牌和赌筹……内地给人的感觉是"土",有大片的"黄土地"和农民,以及沙尘暴。那么,身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又是甚么质地的呢?——玻璃,我觉得是。  相似文献   

6.
1936年上半年我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 ,李大超先生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文化馆。他聘请我为中国文化馆的总编辑。一开始 ,我就计划出版二册巨型丛刊 ,一是《日本大观》 ,一是《我的母亲》。我拟将日本的军事、政治、文化、艺术、经济、社会以及民族性格、生活习惯等等各方面 ,聘请许多专家学者 ,各自将自己所熟悉的范畴 ,作详尽的介绍 ,给国人了解日本的一切。我记得郭沫若先生写了一篇长约六七千字的题为《日本的文化》大作寄了给我 ,还有一些专家寄来了大作。时隔几十年 ,已忘记了他的内容。稿未集齐 ,即发生“1·2 8”日军侵华 ,上海爆发战争 ,…  相似文献   

7.
蚌与珍珠     
我在美国读书时,我的室友是日本人,她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颗珍珠,是母亲在她离开日本赴美求学时给她的。  相似文献   

8.
老子思想经过在日本的长期传播和历史积淀,成了日本近现代名家人物的重要思想资源。文学家夏目漱石将老子思想与文学作品融为一体;哲学家西周、中江兆民、西田几多郎将老子思想融入新时代的哲学创造活动之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说:"长年累月吸引我,给我最深影响的是老、庄等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准备在2000年10月去日本留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外贸日语专业学习了两年半,去日本一直是我的梦想。因为在去年8月,学校给了我一个好机会,我成为学校里第一位去日本参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喜欢听故事,爷爷也常给我讲故事。我觉得爷爷脑子里除了故事还是故事,讲也讲不完。我从这些故事中,渐渐地知道了一些道理。记得爷爷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初,一个中国人在南洋经商,以精明的头脑和良好的信誉,发了大财。一天,因谈一笔生意回来晚了,根据该国的规定,夜里行动,中国人必须要有通行证。因为这天他走得匆忙,忘带通行证了,怎么办?露宿街头也是不容许的。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日本妓女找上来了,他立即出高价请这个日本妓女把他送回家,因为日本人是不需要通行证的。中国商人富有,地位高,却有家不能归;日本妓女地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秋去日本东京访学,东京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象.现在我把自己对东京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启发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日本的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一册日本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一文中依次出现这样三句话;“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给瞧瞧。”“我那个像孩子似的儿子来到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孩子一般的小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日本小朋友喜欢博物馆吗?不久前,我随浙江自然博物馆访问团到日本考察,参观了东京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琵琶湖博物馆和神奈川自然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是经济强国,所以博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实录课程主题:人人都是小诗人授课地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授课教师:田岛步(日本教师)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好!我叫田岛步,我是日本人。见到你们,我很高兴。今天,我用自己在日本上课的实例给大家上一堂讲诗歌的语文课。你们喜欢作诗吗?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的邻邦。但是,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我和日本人没有太多的接触。然而,就是在有限的几次交往中,日本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确实很坏,而且难以原谅。1995年10月,我乘飞机前往纽约采访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纪念活动,途经日本东京成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朋友,你们生在新中国,生活是幸福、多彩的;而我在旧中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悲惨的。我8岁上了不到一个月的学,就顶债给地主放猪,9岁给日本侵略者三家工厂当童工,受尽日本工头的欺压。我15岁又替有病的父亲当劳工,每天下到90多米深的矿井采矿石,九死一生。为跟着共产党解放全国受苦人,我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时,我不识字,是文盲战士。1948年2月,我调到主力部队,打下鞍山之后,老百姓慰问部队一点毛巾和布鞋,也有点钱。  相似文献   

17.
少年海归记     
《特区教育》2014,(7):22-27
我呆过的学校挺多,有日本的小学,中国的国际小学、普通小学、重点中学,美式高中。现在,我在美国读高二。这些学校给我留下很多回忆,有的还很滑稽,却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把它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幼儿园十分重视避难训练。在此,我结合在日本研修时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见闻,把日本幼儿园的避难训练情况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9.
印象中的日本女人,都是听来的,是相夫教子的小女人形象,不仅要给丈夫端茶倒酒,还要给丈夫递衣穿鞋,更甚的还要听任酒后的丈夫“掌脸”,我大学时的女友毕业后嫁给了一位日本留学生,她是中文系能歌善舞的美女,也是有名的“校花”,婚后曾几次跟我说丈夫不理解她,她并没有说得很多,但我感觉得到她的日本丈夫并没有对这位“校花”惜香怜玉。当时涉世不深的我,在还不知道嫁谁的时候,就知道了不嫁日本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学生比日本的学生团结 中国孩子比日本孩子团结且互相帮助,这是我在日本长野县爬黑姬山时的体会.我从来不喜欢爬山,用14个小时去爬日本的山,纯粹为了与日本学生"较量".说实话,我差点挺不住.如果我在日本学生各顾各的队伍中,我早完了.可是,与中国队员在一起就不同了,是8个中国同伴你拉着我、我拽着你坚持走了下来.而日本孩子呢,则大都是各人顾各人,摔倒了也没有人扶,他们带的水更是很少给别人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