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防灾科技学院作为特殊行业——地震及其他防灾减灾教育领域的唯一高校,以独特的专业特征在中国高教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世人对地震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防灾科技学院也通过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参与,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多年的发展表明,要建设防灾减灾类高水平大学,培养高质量的主打地震系统的人才,就需要有一流的、富有防灾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精神支持,而建设彰显防灾特色、弘扬抗震精神的校园文化则是防灾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防灾科技学院,原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5年。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的部委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防震减灾类普通高校。  相似文献   

3.
以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在分析其建设防灾减灾救灾特色馆藏资源必要性基础上,构建了防灾减灾救灾特色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着重研究了其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江苏高教》2013,(1):156
<正>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和学生管  相似文献   

5.
依托地学教育推动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薄弱突出表现在所培养的高等专业人才与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上。地学教育是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支撑,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防灾减灾事业的不断进步。防灾科技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的本科高校,依托地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多个稳定和富有成果的防灾减灾学术研究团队,为促进我国防灾减灾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学院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  相似文献   

7.
学科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集中反映高等学校对社会经济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也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尺度。防灾科技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适应新时期科学技术和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科建设的普遍性规律,不断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概况,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确立了防灾科技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防灾科技学院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了学院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及各个部门实行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构建了由组织系统、信息体统、督导系统、反馈系统、支持系统、外部监控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培育防灾减灾特色的教学质量文化、建立以系部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完善教学质量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防灾科技学院游泳普修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防灾科技学院游泳普修班学生对游泳有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恐惧,教师教法不当,学习积极性不高,意志品质弱等;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大学生对水的恐惧;在教学中多运用良性语言启发、诱导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招生》2007,(9):53-53
防灾科技学院,原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齐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地处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潮白河畔,距天安门3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乘坐北京市930路公共汽车便可直达。学院占地6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专任教师300余名,设有10个教学系部,开设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程地震、勘查技术、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信息安全、网络技术、电子电气、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外语等20多个专业方向。其中,地球物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金融学、会计学、广告学、英语(翻译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学院现已经形成以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函授教育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防灾科技学院 背景:国家地震局 追根溯源:我国既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1975年在甘肃省天水市成立了"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3年学校迁至地处燕赵、连贯京津的燕郊,1985年学校升格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校名规范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她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的部委院校,也是全国惟一专门培养防灾减灾一线专门人才的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防灾科技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活动出发,详细介绍了建模竞赛的日常教学和选修课教学以及竞赛队员的选拔和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防灾科技学院该课程的现状,本文主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平台构建、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轻工业人才交流培训中心、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山  相似文献   

16.
本科生导师制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个性化培养人才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模式已有多种。本文主要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实验室导师制的意义、方法及完善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建立学院、研究所、地震监测站合作是防震减灾类专业的基本办学模式与发展趋势.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建立一个机制、搭建一个平台、构筑一个体系"的"院所台"办学思路;建立了适合"院所台"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机制和载体;实现了地球物理学专业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和近几年防灾科技学院组织学生参与这两个竞赛的获奖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总结了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非常规教务资源的管理,比如资源的可管理性、网络的可靠性、设备的可用性等,实现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有效整合、分类管理的系统目标.系统以防灾科技学院教务资源为依托,设计了教务资源有效整合、分类管理的总体方案,运用微软活动目录,通过LDAP和ADSI编程实现了一个高效的教务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0人,副教授62人。设有土木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等7个硕士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点,土木与建筑领域工程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6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现有防灾城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4个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等4个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等3个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