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儿童,教育教学都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教材"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师进入课堂教学之前,预案设计之时,应如何基于儿童立场,解读"教材"和"学生","胸有成竹"地孕育精彩课堂?笔者分别从教材结构、知识来龙去脉、教材价值追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年段特征等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朱紫彪 《教师》2011,(7):114-115
常言道:教师是学校之本,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一言以蔽之,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我认为首先要做"明"师,而后方能成"名"师。  相似文献   

3.
人是教育的、受教育和需要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其真实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90后"高职学生具有关注心理健康但不能正视心理问题;生活成长顺利而挫折承受能力弱;信息涉猎广泛却缺乏信仰;早熟与叛逆并存,人际关系网络化;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矛盾心理突出等心理特点。对"90后"高职学生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人文关怀,消除"90后"大学生的情感障碍;开展健全独立人格的心智教育和情感教育;进行挫折教育;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通过欣赏赞扬学生的闪光点,给他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使学生自觉地发挥优势,克眼不足。但笔者以为,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相似文献   

6.
"自主、合作、探究"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向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这是当前课堂教学在方式方法研究上的热点和关键点。 关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适宜教育"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适合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成长规律,能基于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发展。自2008年学校提出"适宜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通过各种途径深化"适宜教育"理念学校开展多种活动、论坛,研究"适宜教育"的内容、形式,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正是"教育公平"的本意所在。"分层教学"是同"教育公平"背道而驰的。替代"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基于划一教学的学习,而是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得以交流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9.
杨艳萍 《考试周刊》2012,(16):68-68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我们要变"课本剧"为"教育诗"."教育诗"有三重含义:变计划性课堂为计划性和生成性互补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只有真正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农村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的总结,对学生的问题表现方面即纪律方面、学习方面、单亲家庭、网瘾、心灵有"惑"、教育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每类案例从"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事件调查、教育过程、效果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收获个性化的成功。以"成功教育"理念指导班级管理,需要我们立足"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呵护学生的点滴进步;开发学生潜能,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推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主要是通过"言教"的方式进行。但时间一久,学生难免会觉得千篇一律,陈词旧论一大堆;效果反而不佳。如果在"言教"的基础上实施"身教"不仅可以补充"言教",而且对拓展教育领域,铸造高尚师德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班主任工作挑战最大的可能就是"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了。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问题学生",班级的工作无形中就会增加许多;如果"问题学生"多了,班级里的工作就变得艰难。因此,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班级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王玮 《考试周刊》2011,(84):210-211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一直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家庭"有哪些类型?如何教育"问题家庭"中的"问题学生"?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袁海英 《教师》2013,(6):53-54
当前,学校"三生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三生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教学中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关心社会和自然。随着三生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代先哲"因材施教"的遗训,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有识之士发出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呐喊,再到现在教育界提出的"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加快演进"的口号,都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深厚的人文关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地位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我们在具体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最终使得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而这个问题在"写作教学"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职教育是学生完成"学校人"向"社会人"转换的关键期,不仅决定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定。"让法制走进校园,接受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意识,培养知法守法合格学生"是我们理智的选择。要直面现状,将"法律进校"做新;强手联合,将"法律进校"做专;全程渗透,将"法律进校"做实。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聆听了《教育走向"生本"》的专场报告,观看了"生本教育"实践课,明确了"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并相信学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李霁云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22-24,50
席勒认为,学生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禄之徒;一类是哲学之才。前者的特点是"隔"和"浅";后者则为"通"和"深"。席勒所指的"通"和"深",早已经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为此,从席勒的教育观出发,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种运行模式及误区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通识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