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小说发展史高度,指出《鼓掌绝尘》是介于《三言二拍》和《金瓶梅词话》之间的过渡性作品,试从社会心理学来研究古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打破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善于描写人物心理的戒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夸饰人物服饰、形态,敷彩人物鬓饰、妆具,铺衬人物容貌、致词等8个方面探析了古诗赋文的情彩。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作家方方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直面现实,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文章从方方小说中的人物在"家"中的生存状态——有形家园和无形家园的缺失,从人物对家园追寻的两种方式:坚守与回归、出逃与建立新家,来分析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及所产生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一是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其人物的关系,来把握人物性格以及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二是通过人物的性格来表现人物的时代特征。人物的性格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行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桐城古文派自兴起以来,其师徒的传授始终以江南人为主。但自从张裕钊、吴汝纶北来直隶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两人的弟子绝大部分为直隶人,而在直隶人中又以衡水人居多,其中更有贺涛等这样的晚期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晚期桐城古文的中心在直隶,而这一结果的取得,衡水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以塑造"硬汉"人物著称。其硬汉人物的塑造与其自身的硬汉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美国社会发展视角来探讨海明威的硬汉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现实社会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个参照,也是达成对古人、古事加以理解和解释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历史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现实社会的现象或体验中形成对历史的解释,"由今及古"去参悟历史应该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师的人生阅历、史学素养,"由今及古"体悟历史人物的心境;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由今及古"打通历史理解的经络;更为重要的是"由今及古",参悟历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贯通古今"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耐人寻味,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的价值,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来揭示其奥秘:鲁迅塑造形象时,主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来展示其社会性必然性,用次要人物来烘托暗示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达到形象的真实性深刻性,用多种多样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来使其人物展示出逼真性。  相似文献   

9.
阳崇波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4):F0002-F0002
怀远镇古波崖壁画,位于广西宜州市怀远镇坪上村古波屯后山崖壁上,总面积约80平方米,以朱砂绘图,共画有200来匹形态各异的马和一些人物、器物,同时还有少量文字。根据崖壁上存留的文字推断,这些画大约为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所绘,距今近500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中曾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由此可见,历史人物是引领时代发展和加速社会变迁的一面“旗帜”。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时代、事迹、贡献、精神、品质、局限性出发,便获得了一把“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乃至改造社会”的金钥匙。一个漫长...  相似文献   

11.
李佩甫的最新小说《生命册》以走出无梁村的"我"为线索人物,描摹了中原乡村半个世纪的广阔社会生活图景和各色人物。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命运和生活状态入手,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小说中各色人物进行评论,揭示了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相辅相成的道理,构建了中原乡民独特的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12.
一、从发展学生想象入手文学作品是具体形象地表现生活的。它一定是通过真实动人的人物与斗争来表现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识,以热烈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作品环境营造、人物设置和作家的忧患意识等角度来剖析老舍的小说《微神》凄美的悲剧故事,其以抒情的笔调来大肆渲染美的景色和美好人性,从而强化文本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社会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14.
精言妙语是《围城》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钱钟书先生善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而有些比喻背后的道理尤其让人深思,讽刺艺术也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围城》中,众多人物的出场常用漫画式的笔法来勾勒,人物显得饱满鲜明,惟妙惟肖。作者还大量运用典故,从中外文化、文学中汲取营养,加大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充满着浓郁的喜剧性色彩、饱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的小小说。作者运用戏谑的笔法,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以古讽今,从历史名著的人物及故事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赋予古人以现代人的思想理念及行为处事态度,将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故事”加以改编,掺进一些真实可信的“油滑细节”,用以揭露和针砭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积弊”与“痼疾”,如好喝成风、抹牌赌博、不分良莠、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无情地鞭挞了某些掌权人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故设关卡、以貌取人的官僚作风。作品立意新颖而高远,故事情节曲折而生动,切中时弊,表达了关注社会、关…  相似文献   

16.
以《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为例,从文化、心理角度论述人们渴望爱、追求理想形象的现实体现以及追求爱受挫时易沉溺于幻想等心理倾向,同时也指出了女性追求爱的出路,以帮助人们来更好地塑造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7.
在古小说版画中,《水浒》插图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堇作为明代中国版画发展进程中的先驱人物,作品《水浒人物全图》以洗炼传神的线条,生动地再现了原书人物风貌、故事情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鉴古知今,以史育人.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历史人物所承载的传统道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历史教学具有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村上春树用了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1Q84》勾勒出了一个复杂且危机重重的社会现状,这是他从关注人物命运到社会命运的转变代表作品。本文以月亮意象的选择依据、象征意义、现代启示来探寻其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传统上往往是从阶级的、政治的、社会的视角来进行的,但本文从另一个视角——人生视角来解读作品,以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分析,达到对作品以立体化再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