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心理健康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状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的性别、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问题表现、心理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考察了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现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父母职业、家庭所在地、年级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家庭所在地、独生/非独生、性别、年级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人际信任受内部因素(性别)、外部因素(家庭、学校)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无锡太湖学院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评,探究人口统计学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是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不同零用钱数额的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性相关,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的学历这些因素对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习投入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点,通过便利抽样选取湖南省五所高校894名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育程度、学习音乐专业时间的长短在其学习投入方面则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分层随机抽取812名大学生,对其参与网络游戏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程度和所受影响存在性别差异;性别与年级变量在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和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性别与专业变量在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为此,应根据学生性别、专业、年级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课堂、校园文化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受益于网络游戏,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尽快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夏大学201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法进行的大学生职业倾向和人格特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受大学生的性别、专业类型和父母职业类型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职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8,(4):98-101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和自尊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62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610份。结果: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其恋爱心理压力不存在差异(T=0.09,Sig.>0.05);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其恋爱心理压力不存在差异(T=0.838,Sig.>0.05);父母是否离异对恋爱心理压力不存在影响(T=1.11,Sig.>0.05)。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父母是否离异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能力相关因素、家庭影响、人格特质、相互感受和价值倾向与恋爱心理压力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自尊水平和恋爱心理压力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对地方高校的3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对象的生命意义感总体处于偏低水平。2.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生命自主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生源地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3.对父母期望的主观评估及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较大。对父母期望主观评估不同,学生在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作用。学习压力感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时第一应考虑因素的差异能折射出其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以统计列联表为基础并借助皮尔逊x2统计量,分别检验性别、生源地和年级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高度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没有显著差异。发展空间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流,大学生专业意识较为淡薄、对依托专业追求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151名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以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测查,得出以下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感温暖与理解等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正相关,父母拒绝等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孤独感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在孤独感、亲社会行为、家庭教养方式上并不存在差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孤独感、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孤独感;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能够准确预测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而可知,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是三者互构的机制原理。社会分工引发的社会性别消解了群体的生理性别,代之的是极为相似的社会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参与程度等都会再制着孩子的理念,进而影响其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社会结构中的格局序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学术能力、高考分数落点、父母及家人的影响等。对比高考志愿的填报情况,超过四分之三的大学生实现了自己的专业选择,而不足半数的大学生对专业选择结果的评价达到了满意的程度。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院校的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实现情况和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专业选择的实现情况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安徽省高校不同性别大学生三个不同限制因素差异都是显著的,女生受限制程度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个人内在限制因素、结构性限制因素差异是显著的,大二受限制程度高于其他年级;不同专业在个人内在限制、人际间限制差异都是显著的,文科生受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10所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书法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发现在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高师书法教育大环境较为冷清,在校大学生的书法学习基础较差,对书法现有的认识程度、书写水平、审美能力普遍较低.高师书法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5.
编制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集1680份有效数据,运用频数、相关系数和非参数比较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心理群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年级、所学专业、性别、父母学历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主观感差异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职业选择心理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职业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的事件频繁发生,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感恩教育,并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整体实效性仍不够理想,学者们对感恩意识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还不够深入。调查发现,父母职业是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因素,年级、性别、生源、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等因素对感恩问卷得分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SCQ)和家庭教育方式量表(EMBU)对26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情绪智力有明显的相关。性别、是否独生、专业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和父母文化程度对情绪智力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洛阳市两所大学的24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自信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运动自信和一般自信显著高于女生;城镇学生运动自信高于农村学生,而城镇学生学业自信低于农村学生:男生的自信总分高于女生。(2)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在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男生体验到的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高于女生。(3)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惩罚严厉因子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四个因子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大学生PEI各因子与EMBU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大学生PEI总分与EMBU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藏族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状况,从而为其学习心理方面的指导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藏族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藏族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是太高。在性别、专业和生源地方面,不同特点的藏族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6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以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家庭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父母受过高等教育与父母未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在引入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控制变量后,父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没有显著影响,母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显著;母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教育经验丰富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对生师互动、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不存在显著影响。家庭受教育水平较丰富的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场域中仍占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