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名诗人,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纵观戴望舒一生的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主要外来影响是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法国现代派、国际无产阶级学运动和苏联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术界和诗歌界一般认为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主要是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本文对西方意旬派诗歌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进行了如实的清理和辩证剖析,认为中国现代派接受外来诗歌影响多元格局中意象派的地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和诗歌界一般认为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主要是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本文对西方意象派诗歌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进行了如实的清理和辩证剖析,认为中国现代派接受外来诗歌影响多元格局中意象派的地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代表作《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学习过法语,后到法国留学。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有着诸多的法国诗歌元素,法国象征派诗歌注重暗示,情感通知的挪移,物象的朦胧不定都在他的诗歌中表现的较为明显,同时在继承法国的象征派诗歌的同时,戴望舒在其诗歌中融入了传统诗歌的元素,例如中国诗歌中的含蓄蕴藉,话外之音,抽象美等,在这种融合中形成了戴望舒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管早期诗歌,还是中后期诗歌,戴望舒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创作出中国气的现代诗歌。本文将以戴望舒诗歌的朦胧美和口语化的语言来探析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1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领袖,是继徐志摩之后又一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诗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戴诗的独创离不开他所接受的众多的外来影响,其中法国象征派的影响特别深刻,他素以法国派著称。  相似文献   

6.
外来影响的民族化与本土艺术传统的现代化是汉语诗学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戴望舒的三本诗集《旧锦囊》、《雨巷》、《灾难的岁月》为时间线索,以其所译介的外国诗歌为参照,试图阐释戴望舒诗歌创作对外来影响(尤其是法国象征派)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特色的著名抒情诗人。 2 0年代 ,他是早期象征派诗人 ,30年代则成为现代诗派的领袖。综观戴望舒一生的创作 ,他属于 192 7年左右那一批诚实和敏感的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又由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和历史文化源流不同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地方。本文试从以下三点对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情调 :朦胧与哀愁虽然戴望舒在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多种情感 ,用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证实了自己复杂而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却从来不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朦…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上,不断地寻求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最好形式,博采众长,既创造性地吸收法国象征派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又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戴望舒的创作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历来说法不一。我以为分前,后两期为宜。前期。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写新诗算起,直到一九三七年为止,属于第一个时期。在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他把象征主义诗的艺术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为中国新诗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胜境。文章从象征手法、音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诗歌的暗示性,还有通感的运用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戴望舒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作为新诗拓展时期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是继郭沫若之后对中国新诗进行第二次整合的一个界碑。研究者一般都注意到戴望舒的诗歌既吸收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又接受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等的影响。但忽略了其诗歌中的戏剧性因素。论文试从其诗歌的情节结构、话语的言说方式和抒情方式入手来分析其中的戏剧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定性和成熟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戴望舒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戴望舒的诗歌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进行合理的审美选择,把自己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审美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新形式,成为外来诗歌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现代”诗人,本文试图回答他被称作现代派诗人的原因。究竟是哪种特质使他的诗歌区别于20年代的中国新诗,使他的诗歌具有现代性。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从诗歌阅读开始,分析出戴望舒诗歌中的分裂现象,围绕着分裂现象的特异性,产生分裂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分裂方式造成的结果,阐释这一独特的方式使戴望舒的诗歌达到的现代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诗派的“诗坛首领”戴望舒以他的创作实践以及他的诗歌理论,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诗歌创作和译诗活动是同步一致进行的。戴望舒对法国后期象征派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等人的喜爱,使他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在艺术上吸收了很多西方后期象征派的手法,积极的影响了《望舒草》的创作,使《望舒草》成为戴望舒诗歌创作生涯里的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诗歌集。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是20世纪新诗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诗人,在三四十年代蜚声文坛,一生中仅留诗作98首.但却以独到的技艺,纤巧的笔触和诗作所流露出的幽怨之情,在诗坛独树一帜,成为现代派的代表.戴望舒在前期文学道路中,热情洋溢的投入革命,不顾一切的追求爱情,诗歌成了他情感的表达方式;大刀阔斧的进行诗歌创新,成功结合了中国传统诗歌意境和西方现代诗歌艺术.本文分两部分:结合已有的戴望舒研究,简述其前期文学创作,历史背景及个人生活经历(以史料为主);通过解读诗集<我底记忆>探究戴望舒前期的诗风演变及诗歌追求.  相似文献   

15.
戴望舒对新诗进行了执着而艰难的探索,诗歌创作的同时大量翻译英、法、西班牙等诗歌,翻译促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基础上选择性地吸收英法等诗的长处。译诗从形式、意境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戴望舒同时期的诗歌创作,他在不断地借鉴与创新中形成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也推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诗论的主要特征与法国象征派诗论的基本特点有诸多契合。通过对戴望舒诗论中的“诗情”论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中的“纯诗”论的比较分析,试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更深入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演变,继而更好地了解中国“象征派”以及“现代派”诗论与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是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在岂术创作上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将中国诗风与西方诗风结合,以《雨巷》为代表,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第二个时期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熟时期,以《我的记忆》为出发点,以后日臻成热,形成了朴素而亲切的诗风。但由于艺术上自由主义倾向及个人痛苦,他没能走出个人的小人地。最后一个时期是戴望舒诗风新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到香港从事抗日文艺活动,不幸被捕入狱,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民族气节,抒发对灾难深重祖国的诚挚的爱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正>戴望舒是我国上个世纪30至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遗留的90多首诗作皆是我国诗歌文化的瑰宝,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还借鉴了法国象征诗派的韵味,突破了诗歌创作在语言上的限制。因此,戴望舒又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在现代诗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代表作,其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诗人最早把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引介到中国,并把理论付诸创作实践.李金发的诗很大程度上是对法国象征派的机械模仿,虽然其中也有中国古典诗词的痕迹,但二者的糅合很机械,缺乏自己足够的消化和创造,许多作品由于过于骛新而流于怪诞.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则既全面地借鉴和吸取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发展的路子--在中外诗歌传统的交融与碰撞中坚持独具个性和民族特色.本文试通过对李金发和戴望舒诗歌艺术手法的论述,探讨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的移植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其理论的被接受,于戴望舒,是二三十年代的事。在这一时期,他陆续译了魏尔仑、福尔、耶麦、果尔蒙等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波德莱尔于戴望舒,吸引力似乎较前面几位象征派诗人要小,虽然戴望舒于40年代选译过《恶之华》,并对波德莱尔的‘坚固的质地和精巧纯粹的形式’转变成中文,很下过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