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神奇的EM     
EM是有效微生物的英文缩写,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出来的新型微生物菌剂。这种菌剂是由光合作用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10个菌属80多个菌种复合培养而成的。经实验证明,EM具有神奇的作用,在除臭、治病、消除疲劳、改良土壤和处理垃圾等方面显示出惊人的魔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羽毛异味的来源和特性,从消除异味和防止日后异味重现二方面,较详细探讨了在现在和可见的未来,羽毛灭菌除臭的手段和灭菌除臭剂的配制技术,寻找到一种相对绿色环保并且灭菌除臭效率比较高的羽毛灭菌除臭剂.  相似文献   

3.
杨伟是浙江一家茶厂的老板,星期天,妻子给他买了一双除臭的袜子。杨伟一问价格,居然要十几块。遗憾的是,除臭袜的功效好像并不怎么样,穿了它,双脚依然照臭不误。这让杨伟有些恼火,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一种真正能除臭的东西吗-他忽然想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经济实用的全自动臭氧电子灭菌除臭器。该除臭器以间歇方式工作,具有持久的杀菌除臭效果,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它可以在30—60分钟内迅速消除电冰箱内由于食物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异味,同时还能杀灭在低温下生长繁殖的各种细菌,对食物起到保鲜灭菌的作用,能有效的防止冰箱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胜利油田在发展化学驱的同时,开展了系统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菌种库,开展了现场试验,建立了外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和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两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在微生物驱物模驱油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引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油藏条件下的微生物生态,提高了对油藏环境中微生物活动的认识,推动了微生物驱油的整体水平,为油田高含水开发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俐  赵山 《考试周刊》2011,(42):13-14
药用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现代生物技术专业的专项技术课,是需要学生将所学的微生物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专项培训中的操作技术很强的一门学科,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广泛、坚实且实用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化学及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学生要对常见的微生物能够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分类,不仅要掌握微生物的常规,常用的检验技术,而且要熟练掌握应用性的微生物实验技术,用国标法检测药品、食品、化妆品、粮食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传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所具有的困难性和局限性,是难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多样性组成方面的主要障碍。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研究和表征那些目前还不能够被培养的土壤微生物,获取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更多更完整的信息。本文介绍了当前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分析比较了各种实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微生物是发酵食品的灵魂,为了探究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组成,多种依赖培养和非培养技术都已应用于不同发酵体系的微生物菌相分析中。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生物学技术,它极大地方便了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复杂微生物环境的认知,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提升了我们对发酵食品品质与微生物关系的认识水平。本文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探究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菌相中的应用,总结分析了不同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方法的介绍和对比,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具体分析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含重金属废水、氨氮废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也指出这种技术从实验室阶段到工业废水处理应用阶段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不断努力,已创建不少快速、简便、特异、敏感、低耗和适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尤其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核酸生物化学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探针、生物芯片等技术和方法尤为突出.本文就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水净化领域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活性污泥法、固定化酶法、生物膜法、生物流化床技术、生物脱氮技术、以及微生物絮凝技术等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跟踪工厂实际生产,综合考虑工厂生产成本,对高品质一级豆油精炼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处理量为17 T/h时,在碱添加量为75 L、脱胶反应时间30 min和碱炼反应时间15 min的条件下最佳的磷酸添量为油重的0.1%;在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0 min和脱色压力30 mbarg的条件下,活性白土的最佳添加量为油重的1.3%;在脱臭压力为2 mbarg、脱臭时间为1 h的条件下最佳的反应温度为240℃.  相似文献   

13.
以苹果、番茄和胡萝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复合果蔬汁工艺参数进行综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配方组合以苹果汁、番茄汁和胡萝卜汁按5:2:3混合调配,加入7%蔗糖,0.4%柠檬酸为最佳。苹果原汁加入0.08%柠檬酸护色效果最好;胡萝卜以95℃加热2 min能取得良好的脱臭效果;稳定剂选择0.10%琼脂和0.03%黄原胶稳定效果最佳,可得到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口感浓郁的复合果蔬汁饮料。  相似文献   

14.
一种纳米光净化材料--奥因光触媒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光净化材料-奥因光触媒(TiO2)是一种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该材料采用独特的一步法的新工艺新技术,以无机钛盐为起始原料研制纳米级二氧化钛光触媒,纳米级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微粒子在水溶液中直接产生;通过特殊筛选的化学修饰法来控制二氧化钛微粒子的结构、粒径等,提高光触媒光的利用率;二氧化钛微粒子以结晶状态存在于水溶液中,长期稳定;不含其他粘合剂却能与基材牢固粘接-奥因光触媒(TiO2)具有净化空气、抗菌、防霉、除污、亲水自洁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生态保护及工业、医疗、家居、交通、公共场所、宾馆、酒店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以科技为先导转变农业结构和机制是农业现代化必经之路,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生物技术包含分支繁多,其中的微生物工程及酶工程是最主要的分支之一,在农业应用中极为广泛,如食品加工、能源开发、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饲料及微生物在农业生态中都有应用,并且仍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及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以高职高专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的课程设计为例,对高职专业基础课的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尝试打破学科体系,以医院常用的感染防控技术和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病例为载体设计项目任务,以临床医师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安排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必要的临床知识和防治技能。  相似文献   

17.
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中复合菌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茶粕为基质接入一定微生物进行发酵以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生物蛋白饲料,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是关键。本实验所用的复合菌种是已经过筛选和优化了的,为进一步确定所得的复合菌种是否为最优菌种组合,实验对该复合菌种在茶粕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种可以有效地利用茶粕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蛋白,表现为较高的菌体干重收率及总糖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具有典型的两性基团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显著降低表面张力、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对温度、pH和盐度不敏感、低毒性等优点,在石油、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常用的几种物理诱变育种技术在产表活性剂菌种改良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微生物诱变育种常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类辐射,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紫外线、γ射线、低能离子束等,空间诱变育种、激光和微波辐射等物理诱变手段暂未见报道。还对多种因素的复合诱变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技术、确定合适的评价和筛选方法以及重视表面活性剂品质等设想。  相似文献   

19.
生物修复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环境中可以培养的微生物比例很低,但微生物的基因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借助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为利用未培养微生物开展环境修复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技术实施的方式,并结合海洋石油污染的特点,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The technique of biofiltra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forover a century. The biofiltration process used in ter-tiary treatment before the early 1980s for applicationto water pollution and reuse, however, were focusedon the design, parameters and operations (Viotti et al.,2002; Tauno et al., 2001; Payraudeau et al., 2001),and the biomass and microbial activity did not receiveenough attention. Biomass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abi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