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版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79年冬,前国家出版局在长沙召开会议,决定把地方出版社的“三化”方针(地方化、大众化、通俗化)发展为“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方针。这对地方出版社的生产力是一次大解放,可算是一次大的改革。1984年,改革大潮冲击到出版行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版界围绕地方出版社出书方针的改革,引起一场要不要放“虎”之争。今日回想这一段亲身经历,依然意味深长。从50年代开始,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地方出版社的出书方针是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依据这个规定,各地出版社只能出版着眼于普及的读...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以来,在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出版社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的几条体会,是大家在实践中归结出来的。其中,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一)采取“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地方出版社采取这个方针,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四川这样一个大省,几千万读者要买书,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要求出版书,全国哪一  相似文献   

4.
出版改革的历程证明,“一主三多一少”的改革方案是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为我国图书发行业的发展与繁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条件。 出版改革是从1979年长沙会议起步的。那次会议冲破旧的出书方针对地方出版社的束缚,确立了  相似文献   

5.
题解:1979年12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把地方出版社出书方针确定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被公认为新时期出版界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肯定了地方出版社“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方针(将“立足本省”改为“立足本地”)。1984年6月21日至27日,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地方出版工作会议,对几年来执行这一方针的情况进行了总结。1984年9月25日,经中宣部批准并印发的文化部党组《关于地方出版工作会议的报告》指出,实践证明,地方出版社“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有利于在统一领导之下,发挥中央和地方出版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全国出版事业的兴旺发达,同时提出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这个方针的意见。我的一篇文章曾说实行这个方针的建议是“湖南率先提出”的,这引起不同的意见。我写本文,直接的起因是为“对此问题做出更准确的表述”,而实际上也想借此机会对这个方针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考察和讨论;又从多方面、多角度引用许多历史资料,故以《“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方针考》命题,以便于有兴趣的读者了解情况,并为有研究需要的读者查考资料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一、1979年以来我省的出版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贯彻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改革,积极进取,使浙江省的地方出版事业获得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80年代,我们的出版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较早明确提出并实践“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地方出版方针。80年代初,面对“书荒”严重的现实,我们破除了对地方出版社“三化”(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的狭隘、片面的理解,面向全国组稿、发书,跻身全国图书市场,参与到全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地方出版社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在机构设置上,各省市普遍从综合性的地方人民出版社中“孵化”出了一批地方专业出版社,不仅有教育、文艺、科技、少儿、美术、古籍等社,有的还是全国极少有的专业社,如陕西的“旅游”,山西的“书海”、四川的“蓉蜀棋艺”等。在分化过程中,地方人民出版社也逐步成为政经读物的专业出版社了。在出书方针上,不仅五十年代起实行的“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已被突破,1979年底长沙会议确定的并由后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正式肯定的“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方针,事实上也开始突破,不少出版社的重点工程和重要著作已  相似文献   

8.
1979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组织力量,审读了一部分外国名著,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决定出版傅东华翻译的美国女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著的《飘》。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飘》刚刚出版了上册,中下册还在印制过程中,就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1979年12月,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前身)在长沙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中心议题是讨论地方出版社实行什么样的方针问题。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要解决“书荒”,繁荣出版,满足广大读者需要,地方出版社必须改变“三化”方针,实行“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另一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了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是前七次改革不能比拟的,它对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的影响与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家“教材多元化”的教材出版方针的鼓舞下,全国有100多家出版社介入了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其中包括多家大学出版社。这些大学出版社抓住了这个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优势,在教材编写、出版、发行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去年十一月份,四川人民、四川民族和四川少儿等三个出版社联合召开了出版工作改革的座谈会。大家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对出版工作的改革,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四川省出版局的负责同志也听取和参加了这个讨论。现将这次讨论的意见,整理如下: 一、出版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性质问题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我们出版工作除了坚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外,它还是传播、积累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  相似文献   

11.
巡视江西出版业近几年的发展面貌,抓骨干工程的建设,抓重点图书的出版,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出版社的同志们认为,这是一个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一个出版社有无力量的重要标志。出版有一定份量、一定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出版物,不仅是出版社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且还可衡量一个出版社图书出版的质量和出版水平。江西各出版社在贯彻“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地方出版社的出版方针中,努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料,同时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界的改革已经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1979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出版社社长会议,提出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办社方针,改变过去长期墨守的“三化”(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方针。这一方针被党中央、国务院肯定之后,地方出版社有了巨大发展,重点工  相似文献   

13.
翻阅地方出版社(未包括上海)1983年出书计划,有耳目一新之感,给人留下“地方出版工作大有作为”的印象。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端正出版方向,重视抓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青年思想教育读物、农村读物。前几年,有的地方由于对“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方针的片  相似文献   

14.
出版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第16页二、出版社改革稳步推开1984年6月17日,在“整党”中,我按规定,向文化部党组报送了《关于出版工作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其中谈到:“对出版社特别是对编辑部的改革,过多地考虑精神生产的特点,怕搞不好影响出版方针的贯彻,不能保证图书的质量”。“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事在人为。是思想不解放,老框框太多,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改变出版工作当前的困难局面,根本出路在改革。改革的基本点在于:清‘左’,放权,不吃大锅饭,实行各种责任制,做到按劳分配,充分调动积极性。”“要在出版社的改革上迈开步子。”这反映了出版局领导班子集…  相似文献   

15.
“包”字能不能进社?这是出版界议论的热点。有人认为,出版社是事业单位,不能搞承包;出版社一搞承包,就会影响贯彻“两为”方针。也有人认为,出版社只有搞承包,才能充满活力,更好地贯彻“两为”方针。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谁是谁非,很值得我们探讨,以更好地推进出版社的改革。我认为,“包”字可以进社,出版社搞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贯彻党的出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图书作为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大革命前,关于地方出版社的方针任务有过规定,就是要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这“三化”,作为对地方宣传工作的一般要求,今天以至今后乃是适用的。但是,作为地方出版社的方针,它却是不全面不确切的,最多它只指出了地方出版社的部分任务。如果要用“三化”来指导地方出版社的工作,势必造成束缚而不是促进地方出版事业发展的后果。可能有人要问,地方出版社出书难道不应该有地方特点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出版工作的“二为”方针,优化选题,调整图书结构,提高质量,使过去重点出版年画、连环画的地方出版社成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能够出版美术各门类和大中型系列图书的专业美术出版社,一批独具特色、质量较好的图书,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四川各出版社,认真吸取93年工作中的教训,抓方向,抓管理。抓改革,压缩出书总量,优化选题结构,重视图书质量,在1994年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川出版集团各出版社普遍重视重点图书的出版。国家“八五”规划的重点图书出版进展良好。除  相似文献   

19.
回顾10多年出版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979年12月长沙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明确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基本任务,调整地方出版工作方针;1984年哈尔滨地方出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出版社要从单纯的生产型向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五六年来,全国档案科学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刻苦钻研,除了发表大量论文外,也出版一批著作,并有数量逐步增多,作者群逐步扩大,质量逐步提高的发展趋势。为了向全国档案界及时报道这些最新研究成果信息,本刊从今年第1期起设立“档案学新书总汇”专页,凡是国内公开出版的档案学新书,我们都一一作三四百字的简要介绍,供广大会员和档案工作者选购。因此,今后凡有档案学新书出版,我们希望作者及时给本刊编辑部寄一样本并附简介,也希望广大会员推荐,本刊将及时披露、通告全国档案界。 本期第一次刊登的几本新书,选用的是去年各省和中央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档案学新著作,除此之外,前几年,还有些省,如四川、贵州、甘肃、江苏、河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除档案出版社以外的其他中央专业出版社,大学出版社,都曾出版过一些档案学著作。这一事实说明:档案学术研究,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研究能力的、各方人员都来参加共同攻关的群体研究力量。档案学论著发表场合,已不只有少数几家出版社,而是中央和地方,各个行业都有出版的机会和渠道。同时,也说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档案学术研究正确方针指导下,只要是实事求是、刻苦治学,在某一领域有所前进、发展和突破,那样的研究成果,总是会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