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波 《教育艺术》2003,(4):36-36,5
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生活中的事物常常以其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文学作品,要再现生活中的色彩,自然也离不开色彩词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中,不仅借助色彩词来增强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地把色彩词运用到绘景状物、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上,发挥其良好的描写作用.让读者有享受不尽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风格迥异的小说家鲁迅和郁达夫,在他们所营造的艺术世界里却有一种共同的特征,那便是对绘画美的追求。鲁迅擅长对人物和背景作线条式的素描勾勒,郁达夫则喜欢运用色彩涂抹画面。鲁迅喜好用黑白两色来设色,而郁达夫则在灰色的基调上幻化出绚丽多姿的色彩。绘画因素的渗入,使他们的小说具备了一种艺术兼容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审美潜能。  相似文献   

3.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在鲁迅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集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当时的鲁迅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后来鲁迅并不满意《野草》所流露出的思想情绪,认为其“心情太颓唐了”,“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至于这样的感想存在”。但肯定:“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确实,无论是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野草》都有独特的风格,显示出作者的匠心和才华。本文仅就其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索,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4.
人们生活在多彩的环境中,对颜色非常敏感,作家们在文学作品中对色彩的描绘也高度重视。本文从初中语文教材中色彩词的运用这个特定角度对“着色”艺术作一分析。 调配色彩,刻画人物 鲁迅不愧是一位调色的高手。且看《故乡》中着墨最多、倾注了作者诸多感情的人物闰土,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贫苦劳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叙事性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他如诗如画的童年世界,这世界是以风景秀丽、经济凋敝、文化落后的江南水乡绍兴作为生命底色,而鲁迅童年情结无疑是这多姿多彩的生命底色上一道最为诱人的风景.童年情结是我们索解鲁迅内心隐秘、开启鲁迅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鲁迅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里蕴含作者童年的梦幻、心灵的忧伤.  相似文献   

6.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作者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其通过文学语言构造的艺术世界和这种艺术世界所产生的魅力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把人们带人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7.
鲁迅具有很高的戏剧艺术素养,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方面的艺术感受和审美经验融入到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鲁迅小说与戏剧不仅在精神层面有着某种深刻的粘连,而且在艺术层面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众多精妙的契合.文章从鲁迅小说人物与戏剧、鲁迅小说语言与戏剧中的装扮色彩、鲁迅小说的结构与戏剧的内外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戏剧性特征.从戏剧这一非小说艺术视角来透视鲁迅小说,不仅可以获知鲁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戏剧艺术般的审美效果和新的美学特质,也可以使鲁迅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新的开掘.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与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小说创作中都广泛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于幽默诙谐的语言、林林总总的社会现象批判以及经典典型的塑造中,呈现出相似与相异的美学格调.鲁迅以启蒙者居高临下的角度,塑造了一系列精辟复制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呈现出形而上的思辨色彩;马克·吐温则以一名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身份,把美国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社会现象、各个阶层的阴暗面网罗笔下,讽刺对象包罗万象,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修辞是指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性艺术加工.它总是为一定的题旨和情境的需要而产生,同时又为它们服务.它与语音、词汇、语法紧密结合,从形式上更加准确、精炼、生动地表达内容,从而使作者与读者之间达到一种很好的交流.鲁迅作品中,有许多在运用修辞方面都很精当,并一直被奉为研究语言修辞的典范.现以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六篇鲁迅文章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以独特的幽默艺术和入木三分的刻画功力享誉世界文坛。《雾都孤儿》是他的代表作,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刮起了一股幽默之风。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运用油墨艺术记录当时儿童的真实生活,再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已久的贫民问题,表达了深刻的反思,充满了浓厚的批判色彩。本文重点分析了狄更斯《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并对作者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生活中的事物常常以其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文学作品,要再现生活中的色彩,自然也离不开色彩词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中,不仅借助色彩词来增强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地把色彩词运用到绘景状物、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上,发挥其良好的描写作用。让读者有享受不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最后一本小说集,本文是从作者将神和圣贤还原为凡人,颠覆其崇高、消解其神圣,重建古今杂陈的荒诞世界,寻求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加以阐释,贴近文本的审美本身。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经典叙事学中,作者、叙述者和读者是分辨得很清楚的概念。鲁迅是我国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其小说叙事特征明显,分辨其小说的作者、叙述者和读者,有利于准确解读其小说的形式特色和内容意蕴。今以鲁迅入选教材的白话小说为例,对其作者、叙述者和理想读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著作除了少量学术专著、论文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文学样式的审美艺术来表达其作为伟大思想家的深刻思想的。小说、散文自不必说,就连占据鲁迅创作最大数量的杂文,其精辟的思想见解,也大都是通过璀璨的艺术来折射的。鲁迅研究专家林非先生说得好:“想要充分理解鲁迅上述这些充满了浓郁文学艺术色彩的篇章,是只有通过细致的审美鉴赏这一途径,才可能透彻了解蕴藏于艺术形式和感情色彩中间的这种深刻思想的内涵,可以说用这样的方法去进行研究,肯定是最为准确和迅捷的途径,舍此就无法切中肯綮,而容易陷入隔靴搔痒或帘外看人的窘境,因此也不可能达到透彻了解其深刻思想的目标。”(林非《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前言”,《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作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同时也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这篇作品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就是悲剧色彩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喜剧的外形中包含了悲剧的内涵,让读者在欢笑中悲泣。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的"阿Q...  相似文献   

16.
小小说是以短小的篇幅描绘平凡细小的生活场景来反映和揭示深刻的思想主题的文学样式.它借鉴中外优秀小说的"镂空"技巧,"不写而写",善于以隐藏艺术去创造含而不露、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运用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隐藏艺术是小小说作者有意将要表达的意思隐藏于一定的描写或叙述当中,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的一种艺术.小小说的隐藏艺术包括复义隐藏,淡描隐藏、悬念隐藏、细描隐藏、拈来隐藏,逗留隐藏.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惟妙惟肖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孔乙已是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这篇文章最值得欣赏的是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描写,将人物塑造、情节展开系于喝酒的场地,把饱含着无限辛酸和苦闷的悲剧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对比:突出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其善于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有直接关系。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说,《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承认最喜欢的一篇,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在孔乙己形象的刻画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现将其具体表现择一二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邢玮 《电大理工》2010,(4):77-78
阐述招贴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设计者的造型语言,向读者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作用。同时,就如何创作好招贴画,作者从艺术感染力以及色彩的科学运用上阐明了自己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恰当地运用色彩的美,能够提高其文学美。本文以大量文学作品实例证明了色彩的作用;但文学作品是通过人们的想像和联想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的,因而在运用色彩时应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并符合色彩对比与和谐相统一的规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读者的已有经历或感受,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