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毕业生群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即为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综合评价同一专业、不同届别的毕业生群体所表现出的总体“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在厘清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时限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基于“毕业生群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为提高“大创计划”项目的完成质量,加强“大创计划”的过程管理,在质量目标的指引下,运用动态控制原理,采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方法,实行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三全”质量管理,并运用因果分析图对“大创计划”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分析,需要在“质量”概念研究的基础上,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进行探析.从内涵来看,它是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满足高等教育系统内外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从外延来看,既可从纵向上分为教育投入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也可从横向上分为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还可从教育活动上分为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为教学提供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计划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菲力浦·库姆斯认为,教育质量不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概念,而是动态的、开放的概念,它不应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成绩。同时,考察教育质量要重视从教育内外环境出发对学校教育做事实考察。他的这一思想对于合理理解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质量和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今日发布,该指数首次提出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的概念,为全面转变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质量评价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现有研究大多是站在“教育自身”之外,存在研究缺陷。基于教育本体论的视角,从教育定位、教育自身与教育条件等概念的分析出发,重新思考了高等教育质量现实、高等教育质量观念以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7.
陆洋 《江苏高教》2005,(4):133-133
当前,从学校、社会和学生三个角度入手,在“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解释上大致有以下观点。1.知识质量观,或称学术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这种对“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解释强调大学的学术价值,也是一种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潘懋元先生认为,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以大学生掌握知识多寡、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这是精英教育阶段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2.能力质量观。这种质量观与知识质量观相对应,前面强调掌握知识多寡、深浅,这里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认为,我们要特别强调三种能力:一是创新能力和创…  相似文献   

8.
质量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一个体现价值判断的概念,也是一个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有相对客观标准的“技术”,追求质量保障和标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具有“生态”性质的质量文化,它是高等教育系统和机构不可或缺的独特文化。从历史和发展阶段的角度,梳理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来源与概念内涵,阐述质量观念形成与危机意识的关系,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质量文化进行基本解读,提出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外教育质量监控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探讨教育质量监控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质量监控存在的原因与具体运作情况,简单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监控方案,并指出了教育质量监控的成效与弊端。  相似文献   

10.
赵婷婷 《教育研究》2023,(4):137-147
大学质量文化的提出,是大学教育质量保障实践在推进和深化过程中的必然诉求,这是准确把握大学质量文化内涵首先需要明确的认识。从“观念的文化概念”出发理解大学质量文化,它是以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组织文化,可从质量信念追求、质量价值取向、质量行为准则和质量特色意识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我国自上而下的大学教育质量保障推进路径,强化了制度、技术、工具等“硬领域”,但却忽视了观念、文化等“软领域”,致使近年来我国大学在质量文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为质量信念追求及其外在强加性、质量价值取向及其约束导向性、质量行为准则及其规范导向性、质量特色意识及其同质倾向性等四个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学质量文化应从合格质量向创新质量转变。通过打造认同文化、培育反思文化、彰显个性文化、营造信任文化等途径,积极推进我国大学质量文化建设,以实现持续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某“985工程”建设大学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量表和问卷开展实证研究,从“政府引导”、“社会协作”、“高校管理”、“学生参与”四方面质量保障措施出发,分析各质量保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的“可靠性”、“响应性”、“声誉性”、“关怀性”四方面质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协作”、“高校管理”、“学生参与”三方面质量保障要素对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校管理”对“可靠性”和“关怀性”质量特征的影响较大;“学生参与”对“响应性”质量特征的影响较大;但各质量保障要素对“声誉性”质量特征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肖明 《培训与研究》2001,18(2):14-20
本对质量概念的形成与演化作了历史的考察,对伽利略和笛卡儿在惯性概念形成中的历史作用作出评价,提出了牛顿所定义的是“物质的量”而非“质量”的观点,并对质量概念新发展所引发的一些争论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核心内容。试点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又在于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汕头电大进行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项目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姜磊 《文教资料》2006,(31):71-72
全面质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它以“顾客满意”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因此如何确定其“顾客”并实现“顾客满意”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全面质量教育的理论,简要地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并立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一般方式,提出了“制度文化”投资方式的概念,分析论述了研究生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质量文化”平台上构建远程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其规模效益与质量保障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自主性及其独特的“质量文化”,本文认真分析了“质量文化”及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特征性要素和质量管理及其在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关键性因素;提出了高度重视其“质量文化”的独特性,努力发挥“学习型组织”作用,不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认真分析和盘活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尽快建立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和逐步建立规范管理系统化模式等,在“质量文化”的平台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概念内涵 1、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国内外学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有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达成高等教育目标的程度;或高等教育质量是由社会鉴定毕业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水平;有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既包含提高受教育的素质,又是包含满足社会需要的特性;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是不同的,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质量”和“创新”已成为涉及教育问题的讨论和报道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两个词,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许多国家也是如此。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的发展历程,现已进入“大提高”的阶段。大提高的内涵极其丰富,但关键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自建国以来,教育目标逐步从注重“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培养目标”转向“提高教育质量”的“质量目标”上来,“教育质量”逐步从抽象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操作化的考评行为。“教育质量”一词本身不单是教育目标的静态描述,更逐步地演变为一种价值观表述与方法论基础,即教育质量必须依靠度量化的数据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创业教育这一国际教育理念的引入及其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不仅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全面性、整体性革新,而且还将会带来人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新审视,具体表现为“三大走向”:由“抽象”走向“具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这意味着高校不能把创业教育看成是临时添加的政治任务或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而做的无奈选择.而应把扎实开展创业教育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