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馆藏资源、设施设备、人员配置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介绍了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图书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图书馆和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面向阅读障碍症群体的服务,探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阅读障碍症群体的启示:确定阅读障碍人群是必要前提;提供额外服务是基本要求;辅助技术支持是服务保障;人文关怀是长期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回顾IFLA历年来对图书馆阅读障碍服务关注的历程,辩证分析IFLA推广图书馆服务于阅读障碍人士系列举措的优势与局限,综合参考IFLA的专业报告、论文和案例详细解读图书馆服务于阅读障碍群体的准则与对策,总结IFLA对图书馆阅读障碍服务的贡献及对我国图书馆开展阅读障碍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阅读障碍症群体是一种隐性的残疾群体,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帮助这一群体平等地获取信息与服务。加拿大高校图书馆在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管理章程的制定、服务依据的确定、部门合作的推广、特殊资源与辅助技术的提供、专业服务人员的配备、反馈信息的收集6个角度综合分析曼尼托巴大学、卡尔顿大学、布鲁克大学、滑铁卢大学4所高校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的实践情况,对加拿大高校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做出归纳总结:遵守规范和依据、重视合作和延伸、提供资源与技术、配备多方人员、重视回馈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阅读障碍症”是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而引起的一种阅读和拼写障碍症。对阅读障碍群体开展服务应该纳入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之中。国外阅读障碍群体服务研究主要涉及服务的方法、服务对象的细分、服务的调查、服务的技术条件等。我国图书馆对阅读障碍症人群开展服务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培养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开展专业知识和服务的宣传,提供友好的服务设施和环境,发挥服务指南和制度的作用,推进对阅读障碍群体服务的研究。表1。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5.
阅读障碍症群体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困难群体,公共图书馆有责任重视这一群体并帮助其平等地获取信息与服务。为阅读障碍症群体的服务,英国公共图书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都已趋于成熟。综合分析爱丁堡市图书馆、伯明翰市图书馆、莱彻斯特郡图书馆、汉普郡图书馆、肯特郡图书馆等5所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其特点为: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服务信息,以总分馆为管理单元形成服务网络,针对用户的特点提供服务内容,运用辅助工具与软件强化服务效果,利用相关群体间的协作关系更好地获取服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服务活动。借鉴英国公共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经验,我国开展公共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多渠道发布服务信息,跨系统提供服务帮助,配置多种类型的服务资源,鼓励社会关系参与服务获取,组织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表1。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6.
总结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现状,即形成了由政府、学校、社会公益机构组成的服务体系,并在阅读障碍症的资源开发、辅导技巧等方面取得进展。认为我国大陆的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应注重5个方面:普及阅读障碍知识,提高公众意识;以政府支持作保障,提供资金、教育和制度支持;成立阅读障碍症协会,引导阅读障碍症服务的发展;开展多方协作,形成阅读障碍症服务网络;启动图书馆的服务,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于阅读障碍人群的研究主要包括医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和图书馆界的相关探讨。图书馆的阅读障碍群体服务实践已经开启,其方法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寻求合作,组织专业的服务资源,开展读写能力训练等。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服务对策: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服务指南,图书馆开展服务宣传并为社会各界搭建交流平台,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图书馆发展服务实践。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8.
认为阅读障碍症是一种隐性疾病,已经受到欧美、日本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诸多图书馆的关注。美国公共图书馆的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国图书馆学习借鉴之处。通过对8所美国公共图书馆进行调查,分析美国图书馆为开展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如何进行部门设置、寻求合作机构及合作途径等,总结出对美国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的几点思考:加强阅读障碍症服务相关立法,发挥图书馆协会的作用;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加强社会交流与合作;注重阅读障碍症相关知识的宣传,畅通公众信息获取渠道;完善阅读障碍症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9.
阅读障碍症群体是一种隐性的残疾群体,欧美、日本等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与之相关的服务。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阅读障碍症"群体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开展多种服务活动和社会合作、提供辅助设备和馆藏资源等。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阅读障碍症群体应注重推动相关立法和政策、成立专业服务机构和团队、完善服务设施和加强社会合作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优势的分析,在当前国内外"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试图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调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对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的现状,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为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升公共图书馆对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网络调查法调研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公共图书馆面向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的现状。[结果/结论]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对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仍未得以充分开展,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对其服务意识与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图书馆应该从多方面加强对阅读障碍症群体的关注,完善服务,为阅读障碍症群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选取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4个北欧国家的代表性图书馆及其服务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法律保障、服务的开展、服务的协作和服务的推广4个方面分析北欧图书馆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并从实践中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明确法律保护声明,保障服务体系;推出特殊服务,打造无障碍通道;开展多方协作,提升社会参与度;推广活动项目,扩大服务效应。  相似文献   

13.
对30所英国大学图书馆网站的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信息进行调查,结合政策、信息文本和服务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其系统服务,总结出系统服务的主要内容:制定法规和政策;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指南;开发特殊的服务资源;推出多样的服务项目;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指定专门的服务人员;开展合作与推广。这些经验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留学生服务为例,基于留学生信息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校留学生在文献需求、满意度、阅读障碍等方面利用图书馆的情况,旨在探索留学生服务的新途径,深化图书馆服务内容,提高留学生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阅读障碍是一种学习障碍和特定的语言障碍,它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为服务包括阅读障碍人群在内的信息获取弱势人群,日本残疾人康复协会于2001年开始多媒体数字无障碍信息系统技术的研发并最终取得了成功。然而,著作权法成为阻碍数字无障碍信息系统更进一步推广的一大樊篱。为此,日本的残疾人组织已经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来修改著作权法,并且日本图书馆协会也成立了图书馆为残障人士服务委员会,在全日本所有图书馆推进面向残障人士的信息和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6.
英国大学图书馆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开展了培养学习发展能力、提供专有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心理健康、版权服务、有阅读障碍学习支持、面向学习的空间服务等.本文以英国29所大学图书馆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的方法分析英国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开展学习支...  相似文献   

17.
王雪超 《兰台内外》2020,(13):57-58
本文通过深入探究阅读困难群体阅读障碍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开展服务遇到的障碍及挑战,总结出新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困难群体的优化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全民阅读环境下视障读者群体的阅读障碍,分析了视障读者阅读的特点,对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进行了角色定位,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最后提出了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针对阅读障碍者著作权制度的立法通常都具有专门性和宽泛性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赋予图书馆在开展无障碍服务时可享有制作和传播无障碍格式版的权利,以及对无障碍格式版技术措施解密的权利。图书馆在制作和传播无障碍格式版的过程中应遵循精准性、法定性与适度性等著作权规则。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弱势群体是源自社会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在图书馆服务领域,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弱势群体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利用或在利用传统和现代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上存在困难的一切群体。”弱势群体进入图书馆服务领域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是在这一词汇出现于图书馆研究文献之前,图书馆已经在为这个词所指称的某些群体,如老年群体、残疾群体等提供着服务。因而,目前的研究者不应将“弱势群体”作为一个时髦概念,而应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避免大而化之;建立真正适合的馆藏资源、服务环境;开展需求调查和评估;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