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藏书结构体系,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划分藏书等级。本通过分析“学科”和“书籍水平”两种藏书划分标准来划分高校图书馆藏书的必要性,提出了采用此两种藏书划分标准的一些设想和优点。  相似文献   

2.
"五级藏书制"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概念划分的逻辑性和藏书建设实践的可行性出发,对“五级藏书制”提出异议。并根据高校实际,提出建立“四级藏书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图书馆4种藏书布局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现行藏书布局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主张我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宜采用以藏书利用率为主要标准划分书库,以开架借阅为主服务方式的二线制藏书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4.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也是图书馆的基本建设,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版物越来越多,读的需求不断变化,致使人们越来越关心藏书的质量,因此,藏书的质量问题对图书馆来说,比任何时候都令人瞩目了,所以确定衡量藏书质量的标准,提高藏书的质量,对于搞好藏书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在资金紧,书价涨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怎样体现出“电”和“大”的藏书模式和体系,需要很好的探讨。下面谈谈电大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藏书大体上可分为官府、寺观、书院和私人藏书四大类型,各种类型的藏书皆有独特的标准、范围和阅读对象,藏书仅为特定人群服务,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极少对公众开放。这种封闭的藏书观念一直是古代藏书思想的主流,限制了图书的充分利用,也限制了文化传播和普及。直到近代,西方公众图书馆模式传入中国,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图书“公之于世”,公众皆有机会借阅,藏书始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6.
古代私家藏书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家藏书是我国古代四大藏书类型之一。藏以致用,为用而藏是古代私家藏书始终遵循的原则,在开放和保守两派私家藏书中,开放派私家藏书在利用上,特别是在“与人共读”服务社会大众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钱曾以“善读为善藏”为藏书理念,提倡善藏书者首先必须善读书。而所谓“善读”,又惟有“好古”、“敏求”方能达之。这一思想既是他求真务实、不懈奋斗的表现,又是他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8.
<正> “三线藏书”是近来在藏书组织问题上出现的一种新观点,即在安排主书库藏书时,完全以藏书的利用率为依据,依次安排藏书的远近位置,以方便读者和图书流通人员。80年代以来各馆的年进书量增长了几倍、几十倍,书库面积需要大大增加,其中大部分图书馆建起了新图书楼,建造的书库有的达到七层、八层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藏书布局的研究要求我们解决新的问题,“三线藏书”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反映。其次,我们应该明确,“三线藏书”的观点是针对基本书库中的藏书组织问题,而  相似文献   

9.
江西古代书院藏书事业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素称人之乡,在书院建设方面享有盛名,作为书院“三大事业”之一的藏书事业亦独具特色。对一千多年来历代江西书院的藏书特色及发展、藏书来源、保管和借阅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图书馆学刊》1993,15(1):37-38
北大、武大修订本《图书馆学基础》认为图书馆藏书是“指图书馆收集、整序、存贮和传递的文献集合。”吴慰慈、刘兹恒编著的《图书馆藏书》认为:“图书馆藏书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经过选择、加工与组织的各种文献的集合。”认为图书馆藏书建设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图书馆的采购标准和收藏范围,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官府藏书     
陈曙 《图书馆学刊》1992,14(3):55-58
官府藏书是我国藏书业中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主要藏书类型之一。它在保存典籍、促进书籍的流通和学术交流方面有无可非议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和经济条件下,官府藏书乃是社会文化产品积累、保藏、整序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对中国文化史有其特殊的贡献,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官府藏书的起源及其意义官府藏书乃指典籍藏书的皇家或政府收藏活动。先前的官府藏书与后来的图书馆藏书一脉相承。仅以“官”和“馆”为例。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官,吏事君也”。后来,在“官”前加表示“客舍”的“食”,即成为“馆”。其释义为“版图文书之处”。因官府藏书有别于私家藏书,故也有人  相似文献   

12.
馆藏文献布局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元章 《图书馆论坛》2005,25(2):194-196
微观的藏书布局,就是图书馆藏书的划分或书库的划分。藏书布局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着藏书能否被充分地利用,能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关系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和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好坏。文章探讨了传统藏书布局、三线典藏制布局和阅览室三线藏书。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藏书利用率降低拒绝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藏书利用率”、“藏书流通率”、“文献拒绝率”的理解什么是“藏书利用率”?《图书值报词典》解释为“某一图书情报机构的藏书中被其读者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的种数或册数占馆藏总种数或总册数的比率。”它说明被读者利用过的那部分藏书所占的比率,是反映馆藏质量的重要指标。我认为,用如下方法计算藏书利用率,是比较恰当的.比如,若按藏书的种数计算藏书利用率为100%,就说明所收藏的每一种书刊资料都被读者利用了;若按册数计算藏书利用率为100%,就说明所收藏的每一种书刊资料及其复本都披读者利用了。假如藏书利用率为…  相似文献   

14.
对藏书剔除的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论述了藏书剔除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现有藏书“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原因,以及做好滞书鉴别、清理和优化馆藏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傅增湘认定“珊瑚阁”藏书主人为纳兰容若,然证据不足。扬绍和谓:“盖百文敏公旧藏”,却有充分的证据。“珊瑚阁”应是嘉庆年间出任两江总督的百龄之藏书室。文后附《“珊瑚阁”藏书拾录》。  相似文献   

16.
殷商至秦,是我国古代官府和私人藏书的萌芽,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殷商的甲骨收集,西周的史官制度,春季战国“士”之所藏及秦王朝的官藏体系的确定。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藏书“藏以致用”的思想。自此以后,公私两大藏书类型在几千年的封建藏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林欣  林梓宗 《图书馆论坛》2002,22(4):116-118
论述唐代广东第一状元莫宣卿及其“书屋”藏书,分析“书屋”藏书的客观事实:一、唐代私人藏书极大发展;二、莫家乡地灵人杰,汉代已出现私人藏书;三、“书屋”藏书适应唐代科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王士祯与池北书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大量资料,对清初一代诗坛盟主王士祯著书、爱书、藏书以及其藏书之所-“池北书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考证。认为王士祯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在版本学、校雠学方面也颇有建树,由其建立的“池北书库”,在齐鲁藏书史志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藏书等级结构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级藏书结构,将馆藏文献划分为完整级,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和最低水平级,它是按藏书结构的等级来划分的,因而不是藏书结构的全貌。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是各子结构组成的复杂的多维结构,它无法用框架式三维结构表示。五级结构又是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五级结构提出,基本上是适合于大学图书馆。但对各类型公共图书馆失去其普遍的适用意义,如少儿图书馆的藏书等级结构无法遵从五级结构。因而有必要探讨一下图书馆普遍适用的藏书等级结构。一、确立藏书等级的依据文献都具有其固有的学术水平和潜在的价值,而利用文献的读者也有不尽相同的文化水平层次和利用文献的各种目的。当读者的文化水平、利用文献的目的与文献主体的学术水平和潜在价值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源远流长,具有五大基本文化特质:独特的文化景观;由藏书体现文化品位;由藏书体现“仁人爱物”精神;作为藏书家个人性情与志趣表征的“藏书精神”;与公家藏书互为补充的多元文化价值。基于此,论述历代藏书家的发展过程、地域性藏书文化的流变、古代藏书家的人文精神,以及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