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通过多种表征,促进概念理解。可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征、实物表征、图式表征、算式表征等,多角度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2.
学生困惑出错,是因为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问题.数学对话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促进理解的有效方式.它是指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某个数学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数学对话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也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以及对问题达成的共识.它有如下特点:明确的目的、平等地互动、积极地思维.进行数学对话,需要创设积极的对话环境、拟定合适的对话主题、组织有效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应用“问题”“表征”“转换”启发学生,让学生的表达“有思路”“有道理”“有根据”,引导学生规范地、清晰地、简约地表达等。优化数学语言教学,能让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学生认知力的提高,带动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数学知识呢?笔者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多元表征的价值是为学生提供多个理解数学问题的角度,用不同的表征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倡导采取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动态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形式,为多元表征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与实践的平台.通过建构动态技术环境下基于数学多元表征的项目式学习模型,设计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流程,明确学生的心理表征过程,促进渗透多元表征的项目式学习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数学理解层次的不同。数学实验将"做""学""思"合一,有效丰富并改进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发与实施数学实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为了聚焦内容理解,在新知探究、结论验证、规律探索时嵌入单项数学实验;为了促进整体理解,开展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组块数学实验;为了丰富知识理解,实施多角度、多内容、多学科的融合数学实验。学生在数学操作、猜想、验证和交流等实验活动中,加深数学理解,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观察、交流、抽象等学习活动来积累数学经验,丰富数学认知体系,以此让学生掌握数学研究方法,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从学生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传统数学学习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主要表现为一个探究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概念。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概念。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呢?一、创设一个较好的问…  相似文献   

9.
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搞好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教学途径,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相关题录     
王瑞霖,马婷婷,张惠英.在多样化表征讨论交流中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5B). 马乾凯,陈亮,雷添淇.论对向量的数性理解.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3). 潘颖艺.注重通性通法教学,凸显数学本质理解.福建中学数学,2012(2). 杨家政.抓纲务本,促进数学理解一例谈2011年上海数学高考试题和启示.数学教学,2012(2).  相似文献   

11.
夏永立 《辽宁教育》2014,(10):38-40
一、课题的提出1.学生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做数学”,通过“再发现”与“再创造”的方式学习数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发展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感受数学价值,体验成功的快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形成的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比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更长远地影响他们日后的生活态度和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辩论、去评价等,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分一分,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其实就是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能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实践,主动去合作交流.而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就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享受数学带来的成功体验,体会在数学海洋中畅游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范强 《辽宁教育》2004,(12):36-37
一、整体探究性作业的特点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整体探究作业性就是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调查分析、表达交流、合作展示等探究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启发式教学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数学灵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基于“三个理解”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学会分析、学会探索、学会交流,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玥 《数学教学通讯》2023,(13):44-45+80
表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性表征、图像性表征、语言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通过表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支撑、有辅助、有载体、有依凭。表征越多样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层面就越丰富。表征不仅仅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迁移、应用。多元表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技术走进数学,应立足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本质、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从认知角度看,图形计算器带来的是生动形象的数学,其多元联系表征优势、亲身实践操作特点等,都对数学理解产生重要影响;而手持特性能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善,使学生习得"现实的数学"的同时"发现数学",让数学研究变得"随时随地".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使用图形计算器推动数学学习从理解走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