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汉语被动句与维语被动语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3.
杨卓 《现代语文》2009,(8):55-58
现代汉语被动句包括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在篇章语义特征和句法语义特征方面均有不同.有标记被动句负载新信息的能力和及物性一般高于意念被动句.叙事语体中的前景和背景在篇章语义特征和句法语义特征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前景负载新信息的能力和及物性一般高于背景.本文重点考察了现代汉语被动句在叙事语体中的分布,采用了语篇分析的方法统计了有标记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在前景和背景中的分布.得出了叙事语体中前景和背景与现代汉语被动句分布之间的规律:有标记被动句的分布和前景正相关,意念被动句的分布则和背景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 ,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 ,在现代汉语中 ,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 ,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 ,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6.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解决古汉语中被动句式难以识别和处理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旬,又叫意念被动旬。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用被动句表达,只不过使用形式要比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复杂得多,这些被动句式往往会成为阅读文言文的障碍,所以,在古汉语的的学习中,应特别注意这些特殊句式,掌握其用法特点,对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和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本文主要是从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方面来探析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因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动词的语态形式变化来完成的;汉语被动句一般主要借助表示被动的助词来表示被动的词义,有时还直接体现在词汇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就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它是一种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被"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1.
语法界一般按有无被动标志把被动句分为形式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两大类型,这么分类,已为很多人接受,当然不无道理。不过,我们觉得其中有不少问题,并不是最适当的分类,特提出一些看法。第一个问题是所谓“意念被动句”的提法不妥。为什么要叫做“意念被动句”呢?因为语法界普遍认为它是“用主动句的形式来表示概念上的被动”,甚至说“它在结构上是和主动式毫无区别的”,又没有虚词作标志,完全是凭语义或施受关系来认定的。看来这话说得过分了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意念被动句的句式结构特征,其中重要的是:在语序上,表现为受事作主语在前,而及物动词作述语在后;在宾语上,表现为本来应该出现的一般宾语原则上不出现,也不能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不细心琢磨很容易弄错。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中都存在一种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式——意义被动句。然而,这类被动句在英语和汉语中无论是从形式结构还是从使用频率来看却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使用的谓语动词、表示的时间范围、语序和使用频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意义被动句作一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4.
李琴 《考试周刊》2010,(43):115-116
被动句是日语语态中的典型形式之一,在日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动句的了解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汉语和日语的被动句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汉语则通过介词来表示.有时还从语意理解被动与否。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  相似文献   

15.
“于”字句中的“于”一般被看作被动句的标志.本文从“于”的介词系统的角度揭示介词“于”的功能不在于表示被动,“于”字句仍属于意念被动句.  相似文献   

16.
汉语被动含义的表达式——无词项标记的意念被动句和有词项标记的常规被动句体现了数量象似原则,前者以简单的形式表达了规约化的、预测性高的信息,后者以复杂的形式表达了非规约化的、预测性低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武惠方 《文教资料》2008,(32):61-62
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带有被动意义的介词或助词构成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意义被动句,被动句在日语中被称作「受身文」,是由「勤词の未然形」+「受身助勤词れる/られる」构成.怎样将汉语被动句准确而又符合语言习惯地翻译成日语被动句,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日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使役句和被动句作为ボイス表现文,其关联性很强,经常被讨论,但是,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本文在从中日使役句转化为被动句这一点上,对可转化的使役句的种类和动词种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日汉语的异同点。只有他动词才可以转化为被动句,语法上的使役句可以转化为被动句。其中主体为自我控制不可能型的语法使役句不能转化为被动句是日汉语的共通点;在日语中,状态动词、自然现象动词和方向、姿态动词不能转化为被动句,而在汉语中,结果动词、创造动词,带有表示标准的补语的动词不能转化为被动句则是各自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无标记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对于留学生而言,何时才能使用"被"字,是他们学习被动句的一大难点。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将"被"字的隐现情况分为"被"字必须出现、"被"字不可出现和"被"字可有可无三种类型。本文从"被"字句与无标记被动句的语义、语法及语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被动句包括意念被动句和被字句,一直是汉语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已取得丰硕成果。被动事件的表达决定于汉语使用者对事件的“正常—异常”判断,异常事件倾向于采用被字结构,而正常事件一般采用意念被动句。异常事件被字结构的语义特征具有双重性:显性的遭受义和隐性的认定义。在“被时代”语境下,近几年出现了新型被字结构“被+X”,从形式上突破了传统被字结构的“被+及物动词”形式。显性的遭受义使得形容词、名词和不及物动词可能进入被字结构,而认定义的显性化,使得大量新型认定义被字结构产生。这种新型被字结构是在遵循句法—语义相宜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