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发投入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有明显滞后作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企业滞后两期的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影响显著.通过采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在CRS及VRS情况下分别测度东、中、西部各省区高技术企业效率值,并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各阶段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纯技术无效率是引起技术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从价值链角度看,创新的两个阶段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金融环境、地区经济实力对两阶段纯技术效率均为正向显著影响,对第一阶段效率影响显著的是人口素质及地区差异,产业结构对第二阶段效率影响显著为正,而政府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纯技术效率的提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苏省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能源3个行业领域156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3个行业样本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比例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研发经费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远高于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产出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产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总资产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员工总数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存在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3.
企业本地与非本地研发合作的平衡互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玉涛  张博 《科研管理》2019,40(6):55-64
从创新地理视角出发,本文提出本地和非本地研发合作平衡互补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及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电动汽车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本地与非本地合作互补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本地与非本地合作平衡则不利于企业创新产出;企业本地与非本地合作平衡和合作互补可以产生协同影响,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同时,企业规模对本地与非本地合作互补程度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合作平衡程度与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祝影  孙锐  翟峰 《科研管理》2016,37(12):28-36
本文突破外资研发投入直接影响自主创新产出的研究范式,提出外资研发投入直接影响内资创新投入而间接影响内资创新产出的外资研发溢出路径,构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阶段模型及其联合分析的理论框架,从资本和劳动两种创新要素的维度,考察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差异。基于中国11个高技术产业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外资研发对自主创新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外资研发资本投入会抑制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外资研发劳动投入会促进内资企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突破外资研发投入直接影响自主创新产出的研究范式,提出外资研发投入直接影响内资创新投入而间接影响内资创新产出的外资研发溢出路径,构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阶段模型及其联合分析的理论框架,从资本和劳动两种创新要素的维度,考察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差异。基于中国11个高技术产业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外资研发对自主创新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外资研发资本投入会抑制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外资研发劳动投入会促进内资企业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6.
吴素春 《科研管理》2014,35(1):33-40
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途径,而RD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利用创新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数据,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对创新型城市内部企业不同RD模式的创新产出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内部研发的产出弹性远高于RD合作的产出弹性,并且无论对知识型还是经济型产出都呈现稳健性;不同的RD合作模式的创新绩效也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企业研发实力、城市研发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企业集聚度和国际化程度,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影响企业对RD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徐欣  夏芸 《科研管理》2017,38(10):85-93
本文基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殊的制度环境,从专利产出效率和数量两个维度,研究了我国创业企业国际化战略对于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和国际化正成为创业板公司重要的战略举措,虽然我国创业板企业比较年轻,但已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国际化战略对于专利产出具有效率提升效应,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则专利产出的效率越高;实施了国际化的企业会有更多的专利产出数量。本文结论为我们认识中国创业企业国际化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并为国家深化企业自主创新、完善国际化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发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趋势,研发国际化有宏、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理论重视从宏观层面对国际研发动机、国际研发投资区位选择、国际研发对东道国、母国影响等问题的讨论,也重视对发达国家企业研发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从微观层面对国际研发的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同时,对发展中和新兴国家及地区企业研发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有限,尚需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1):6-9
选择OECD国家及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本国发明的外国所有权、外国发明的国内所有权和研究的国际合作三个指标衡量创新国际化,并就创新国际化对出口多样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新国际化会提升出口多样化水平,其中外国发明的本国所有权形式对出口多样化促进效果最明显;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创新国际化对出口多样化影响不尽相同。未来中国企业可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建设等方式提升企业创新国际化水平,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信制造业研发国际化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发作为国家和企业创新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作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组成部分,三资企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通过建立三资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研发产出的影响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影响因素的合理化建议,为中国通信制造业整体的研发国际化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试图运用AHP和ANP两种方法对所选取OECD国家的R&D国际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排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与AHP方法相比,ANP方法得到的综合指数更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R&D国际化的整体水平,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国际化概念界定为基础,采用研发强度、技术流动和创新能力作为国际化系统的表征变量,基于二维矩阵识别G7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国际化模式演化路径;在中国与G7国家创新国际化比较参照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加拿大和日本国际化路径作为借鉴,中国技术创新体系国际化适合选择LLL→HLL→HHH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9年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调查事件,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出口管制、进口竞争和市场压力的影响,贸易调查涉案企业会选择在下一期减少研发国际化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上述负面冲击在遭受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的企业,在美国或发展中国家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更显著。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冲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敏  杨慧  袁海东 《科学学研究》2019,37(2):245-253
在智力流动全球化和中国对外投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人才国际化水平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计量估计结果表明人才国际化水平越高,企业将越早并且越多的对外直接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具有较低技术创新水平的企业更易受人才国际化的影响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且人才国际化的影响对研究开发型OFDI和垂直生产型OFDI的影响更大,对于资源寻求、水平生产和出口平台型OFDI的影响较小。最后,人才国际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受到中国与投资目的国之间制度距离的制约。本文对我国应对智力流动全球化及制定企业“走出去”政策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标准体系构建代表地区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将其纳入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包括标准化在内的各要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产出形式(如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创新产出更加依赖于知识存量,同时受到区域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影响;知识存量和区域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存在溢出效应,规模报酬递减;在创新知识产出过程中,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知识存量、标准化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最后建议我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投入要素结构制定不同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知识存量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区域对创新产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09—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影响以及这种关系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特质的状态依存性。结果发现:(1)风险投资支持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研发国际化深度,还能拓展研发国际化广度,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实施研发国际化战略具有积极影响;(2)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对风险投资股权背景、声誉背景、投资期限、是否实行联合投资策略以及是否参与公司治理存在显著的状态依存性。当民营背景、高声誉背景风险投资介入、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期限越长、采取联合投资策略以及能够参与公司治理时,其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管团队(TMT)海外经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资源,构成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和认知基础,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尚未得到应有研究和探讨。本文构建TMT海外经验(含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研发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整体研究框架,从理论上剖析TMT海外经验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并揭示研发投入强度的中介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选取275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TMT海外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研发投入强度驱动企业创新绩效;研发投入强度在TMT海外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关键联结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TMT经验结构优化、研发资源配置以及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等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娣  田也壮  姚微 《软科学》2012,(1):109-11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评价了我国各个省市跨国公司R&D投资影响力和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程度,得出了跨国公司R&D投资与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程度存在正线性关系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和因子分析结果,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程度的影响,并且得出结论:跨国公司R&D投资是推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重要的投入因素;其他R&D投资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发国际化是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重大战略选择,但目前鲜有研究实证探讨外资股东和CEO对该战略的潜在影响。基于2011-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本研究剖析了外资持股与企业研发国际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 CEO决策视野和两职兼任在其间的情境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第一,外资持股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深度、广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随着CEO决策视野逐渐变短,外资持股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深度、广度的正向影响将随之减弱;第三,当CEO两职兼任时,CEO短期决策视野在外资持股与企业研发国际化深度、广度关系间的负向调节作用将增强。  相似文献   

20.
在Chesbrough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关键路径模式,即"从内向R&D国际化到外向研发国际化--战略学习型R&D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