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因此,农村义务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单是个人的义务,更是政府的“义务”,作为政府应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相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调整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由向农民收费转向了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的形式;教育责任由农民转向了各级政府,在各级政府责任中体现以县为主。这一系列重大调整与转变给农村义务教育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有积极作用,但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周大平 《教育》2006,(7):20-26
2006年,可谓中国义务教育新政元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将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中央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财政共同分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经费以及免除贫困学生课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备受世人关注,得到各级基层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朝着“义务教育完全由政府办”迈出的一大步,定将产生“里程碑式”的影响。 这一新政实施已经一个学期了,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有了什么新气象、新变化、新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温家宝总理亲自进行了部署。这项重大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从体制上解决了“投入不足、责任不清”这一长期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建立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来,在困务院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有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新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5.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标志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新的管理体制核心是财政投入体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国提出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由此可见,我国义务教育在责任主体上突出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反映出我国义务教育地方政府供给的特征。应该说,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地方政府供给  相似文献   

7.
《青年教师》2005,(3):2-2
3月7日下午,国务委员陈至立来到全国政协教育组联席讨论会。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陈至立表示,2007年农村贫困生免费义务教育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中央主要提供免费教科书。这意味着,每年将多向农村义务教育投入150亿元,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8月29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指出:“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到位,才使一些地方教育机构、学校,包括省级政府通过各种变相的名目乱收费。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不是学校在乱收费。”  相似文献   

9.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惠及亿万农民子女的好政策,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必将对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成本应当由政府来承担。但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地方政府却把义务教育的成本转移到农民头上,从而制约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解决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关键就是由国家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2002,(7):4-6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动态     
《福建教育》2007,(12):5-5
【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国务委员陈至立说,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资金。为此,要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建立健全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强统筹规划,规范办学行为,逐步促进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法定义务,各级政府应依法履行义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建立严格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强边远农村中小学建设,改革农村中小学人事和工资制度,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农村教育才可能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教育现代化》2005,(6):2-3
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完全把对教育的投入看成了一种国家长期性的战略投资。其初等教育的全部或主要费用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往往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在日本和英国,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一般要占义务教育经常性投资的50%左右;联邦德国的义务教育投资来源中,州政府的拨款约占60%以上,而地方政府的拨款只占30%左右。1995—1996年美国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达69%(其中联邦政府8.5%,州政府35.6%,地方政府25.1%)。  相似文献   

16.
黎治伦 《贵州教育》2013,(23):26-27
当前,各地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和农村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同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我认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校育人质量,除了搞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工作外,如何结合农村学校实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提高育人质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下面我谈一下我在学校组织开展常规活动以外的一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对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的重大调整和改革,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坚持以县为主的体制不动摇.从各地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成效显著,但问题和困难不少,特别是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予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经费短缺,那么谁应该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呢?首先应该明确义务教育筹资中各级政府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建立一个稳定规范的投入保障机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地方投入的能力以及中央投入的力度,依据公平的原则,中央应该通过规范的体系给予地方合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来共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投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纯公共性、正外部性等理论特性,结合地方政府财政监管难度大、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薄弱、预算控制乏力等现状,提出加强政府监管、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强化农村中小学预算控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关于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就被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这是农村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农村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体,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