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美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语文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我们可以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如果教育理论不包括审美教育的研究,则是不完整的理论。语文是一种充满美丽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不同结构体系的美学。教育的中国主题教育如果缺少美,则将是一个糟糕的教育。仅仅拿教材来说,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我们可以依靠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帮助和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准确地创造美。这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应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通过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人文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意义。美感的心理功能包括:感受和直觉、知觉和表象、想象与联想、情感、理解等…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围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课文朗读和作文教学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淑云 《考试周刊》2012,(22):32-33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并通过朗读范文、分析课文,正确鉴赏美、主动创造美,不仅可以使美育落在实处,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课文包含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松树风格的崇高美,小橘灯的朴实美,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能唤起学生情感,一方面能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集各种美于一体,是一个较完整的美学体系。我们应有意识地从语文教学本身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指导,培养审美素质,形成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刘劲凤 《考试周刊》2011,(89):27-28
语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元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学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和谐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独立精神。中学语文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把握审美精神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纽带,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陈向军 《成才之路》2011,(16):39-39
中学语文课堂是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来实施审美教育,进行美学意识渗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感受自然美、体悟社会美、寻找人性美。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一、挖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但语文课文只是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创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是美学的有效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功能。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的地位日趋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因此,实施审美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16.
闫桂霞 《考试周刊》2015,(12):30-31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涵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多媒体呈现的视听感受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上审美教育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具有艺术魅力的形象来打动人心.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追求美的过程。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美好的情慷,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法国美学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学生通过欣赏好的文学作晶,可以获得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无论是塑造人物灵魂的小说,还是阐明事理内涵的政论文,以及说明科学真谛的小品,烛照世态人情的杂文。都无不蕴藏着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审美的教学活动:朗读中激发美,分析中鉴赏美。训练中创造美。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内容,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墨香飘溢的中学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当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留连忘返。我们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几大类型的美,又可以让学生享受教材中的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还可以让学生享受语言、结构等形式美和形象、意境等内容美。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挖掘美的因素,让学生把握美、追求美、创造美呢?一、在诵读中把握美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以感知的。因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语文课其内容是显性的。比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