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一书共留给今天71条成语,对后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成语源远流长,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稳定。本文对《荀子》成语的源流、结构、语法功能、意义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成语司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 《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个成吾电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一部典籍的思想观念的主张,积淀在语言特别是成语上,才是最有效的传播和落实。《周易》的汉语成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文化积淀的逻辑发展过程。《周易》经传合编时信仰和理性的同构、《周易》传播过程中的雅俗通约性和因易学发展而形成的自动套用格式,是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周易》在哲学、政治、伦理和一般社会交际等领域贡献了237条成语,这些成语成为它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表征;大量的天地成语和极少的“圣”字成语,是《周易》思维定势在汉语中留下重要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广韵》不仅是一部韵书,而且《广韵》中保存下来的语词训诂是近代汉语研究中一宗宝贵的资料。笔者考察中发现,《广韵》所反映的沆瀣一气、联绵不绝、履不蹑跟、蔓Yan不断、举手相弄、迷惑不解8条词语,是现代大型工具书《汉语大词典》所不存在的。于是对这些词语进行了探源和分析,以补《汉语大词典》词条缺漏和例证见之不足;同时将这8条断定为宋代才凝固而成的新成语。  相似文献   

5.
罗海燕 《学语文》2012,(2):60-60
是"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字典家族中也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了弄清这一词语,我不妨做一回"书架上的老鼠",咬一咬嚼一嚼这个词!我查阅了30多部字典,有的是"暗度陈仓",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有的是"暗渡陈仓",如:《汉语成语字典》、《中华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更有"度"、  相似文献   

6.
《史记》全书共使用成语685条,对后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书中成语的起源、结构与语法功能、意义变化三个方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入了解《史记》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的成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常荣 《现代语文》2007,(2):113-114
成语因内容丰富,形式精炼,富于表现力,为人们所广泛运用,从而充实了汉语词汇的宝库.大多成语都是源远流长,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来自于《论语》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大量的比例,这些成语不仅表义内容广泛,而且形成方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汉语里通常所说的“成语”,在英语中叫做“idiom”。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汉语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idiom”一词的解释为: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opaxat ewords.  相似文献   

9.
韩娟 《语文知识》2005,(9):26-26
许正元主编《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词典》第37页对“乘人之危”的解释是:“乘:利用,凭借。指利用他人危难之时,进行要挟、打击或陷害。不能写作趁人之危。”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汉语大词典》和《汉语成语大词典》都收录了“乘人之危”和“趁人之危”。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使用“趁人之危”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一些常见成语的误释主要有三种:一、忽略成语的历史演变,如臭味相投、夫唱妇随、一丝不挂和沾花惹草等;二、误释成语的语素义,如独当一面、结发夫妻和肩摩毂击等;三、漏释成语的词素义,如抱薪救火、深宅大院等。《现代汉语词典》应对这些解释加以修正,以免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中,许多成语皆未能引列最早书证。本文为平时读书所得,聊作匡补之万一。  相似文献   

12.
一、成语的定义 一般来说,若要给成语下个定义并非易事。因为有的定义失之过宽,包括谚语、俚语和格言;有的又过窄,只限于古代的某些固定的短句或词组。几种权威的词典,如《辞海》《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等,说法也不一。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给《中国成语大词典》写序时,也没有给成语下定义。看来准确的、公认的定义不好下。但根据多数辞书的观点,可以简单地这样说:成语就是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相似文献   

13.
成语的新义     
史国城 《语文知识》2006,(10):24-24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成语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成语会慢慢地产生一些新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不少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作出了新的说明。我们在阅读中见到这些成语时.应该及时改变原来的认识.否则就很容易出错。请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四字格”结构在成语中占绝对优势。我调查过古今兼收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88.8%,重在收录今人常用成语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其四字格成语占94.1%,从古今成语运用来看,四字格成语似有增长的趋势。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结果?本试图从民族的社会化背景包括民族化心理来谈谈这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莘莘学子”的使用频率并不低,但令人奇怪的是,小到中学生用的《汉语成语词典》,大到《中国成语大辞典》,竟都没有收入这条成语。有人说这是因为它并不是成语的缘故。其实,成语和非成语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周晓芬 《学语文》2012,(6):61-62
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在不断地加以修订。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于2012年6月面世,它收录的成语词目及相关注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示范性,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将对高考语文有关字音、字形、成语等考点的考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在字音、  相似文献   

17.
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思想性强,历史事件内容丰富,结构庞大而严谨,线索复杂而明晰,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战争场面宏伟、激烈而壮观,描写的人物众多,且形象鲜明、富有个性而赢得全世界的读者,小说的语言流畅、通俗、词汇丰富多变、含义深刻,大量使用成语、引文、典故、歇后语等,极富特色。笔者就以我们汉语常用成语在本篇小说中的表现为题,略浅谈之。  相似文献   

18.
“不A而B”式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格式,它出现得很早,可见于先秦文献中,如“不教而诛”、“不言而喻”、“不一而足”等等。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格式依然得到沿袭和使用,并大部分以成语的形式出现。《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种格式的解释是:表示虽不具有某条件或原因而产生的某结果。事实上,这种解释只适用于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囊括全部。本文试图在穷尽词典中此类格式的所有语例后,对其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四字并列结构成语进行研究,探讨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语音、语义、语序等方面的特点,并试图寻找四字并列结构成语在历史发展和使用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线索,能够探寻出汉语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蕴含,以及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娟 《现代语文》2006,(10):126-127
《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带有生活气息和独创性的文学著作。它首先是对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两千年的中国历史的忠实纪录,又以文学性的生动语言记录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这样详尽而生动的纪录,不仅留给我们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成语,丰富了汉语的内容。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可以初步把握《史记》成语的产生和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