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制定《国际标准——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的意义《国际标准——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的全称是《国际标准——机构、个人和家族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著录规则》),该标准由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著录标准特别委员会于1995年制定,1996年正式颁布,2003年又修订颁布了第二版。  相似文献   

2.
关于档案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问题的调查研究朱秋花荷文来长治王景高1985年国家档案局颁发了《档案著录规则》(国家标准),1987年、1988年又相继公布了与之配套的《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分类法》)和《中国档案主题词表》(以下简称《主题词表》)...  相似文献   

3.
《古籍著录规则》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博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5,13(6):24,28-24,28
《古籍著录规则》管见陈博(西北大学)国家标准局1987年1月3日颁布、同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古籍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是依据《文献著录总则》,参考《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书)》并结合我国古籍特点及著录传统制订的,它无疑是著录我国汉语文古籍的...  相似文献   

4.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该规则详细地规定了撰写与编辑论著所引用的图书资料的著录规则。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出现,CAJ-CD B/T 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于1999年2月试行。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普遍应用,因特网迅猛发展,2005年10月1日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简称《旧国标》)实施,该规则凸显了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大数据风起云涌,作为互联网数字资源的身份证“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方兴未艾,《旧国标》对于参考文献著录与查找明显滞后。根据文献与信息的最新发展,ISO 690∶2010 (E)《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国际标准发布,我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时组织了对GB/T 7714 -2005的修订。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简称《新国标》),并于2015年12月1日实施1-2。    相似文献   

5.
1.《国际标准——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的意义《国际标准——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的全称是《国际标准——机构、个人和家族档案规范记录著录规则》,其英文题名为《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Authority Record for Corporate Bodies,Persons and Families(ISAAR(CPF))》。该标准是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著录标准特别委员会于1995年制定,1996年正式颁布,并于2003年又修订颁布了第二版。  相似文献   

6.
《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以下简称《规则》)由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5年1月31日发布,自1985年10月1日实施。为了普及、推广《规则》,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朱育培、马书慧二同志编辑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图例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相似文献   

7.
新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答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以下简称新版《规则》)发布,于2005年lO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新版《规则》颁布和实施之际,本刊特约记者王友富采访了GB/T 7714—2005国家标准项目主持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段明莲教授,段教授予以书面答复。现将新版《规则》答疑整理发布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为基础,讨论了电子书刊和电子网络出版物作为参考文献时的著录格式,并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完善著录规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肖勇 《大观周刊》2011,(2):224-224
坚持反腐倡廉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8年5月,中央颁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赕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总行、分行党委分别制定了《实施办法》和《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组)切实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0.
图书著录规则的统一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在版编目的推广,《中国图书在版编目快报》(周刊)和《CIP数据机读目录》(软盘版)的发行,图书著录由于采用的著录规则不同,书目数据的不规范、不统一的矛盾更加突出,使书目数据的共享难以实现。所以,确立统一的著录规则已经刻不容缓了。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还是进行理论研究,档案工作者对电子文件管理相关标准的期待都是一样的。2008年3月底,关于电子文件的两项标准《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以下简称《元数据标准》)和《电子文件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2.
肖凤生 《图书馆》1994,(2):34-40
《古籍著录规则国家标准》的学习与研究肖凤生《古籍著录规则国家标准》(以下筒称《规则》)于1987年由国家标准局批准出版后,我们即进行了学习,并决定采用该《规则》来对我馆入藏的古籍线装书重新进行整理编目。由于种种原因,我馆古籍过去一直未整理完;已整理过...  相似文献   

13.
任剑乔  邓开锋 《出版视野》2009,(1):F0002-F0002
经过近五年的不断努力,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下简称《珍本文库》)由西南师大出版神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并于2008年10月下旬顺利推出第一辑(共20册)。2008年11月26日下午,西南师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汉籍之路”学术座谈会暨《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工作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田蕊 《山东档案》1999,(3):9-10
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共同推荐使用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已于1996年10月出版.笔者在依据《规则》第十三章进行计算机文档著录时,感到有些问题的著录规则仍不够明确,有必要提出来加以研究探讨,以便加深理解和正确运用著录规则.  相似文献   

15.
刘虎  武伟 《山东档案》2023,(2):33-34
<正>数字档案馆是各级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时代档案馆适应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建设数字档案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档案治理能力,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2010年,国家档案局印发《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档办[2010]116号)(以下简称《指南》);2014年,国家档案局印发《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档办发[2014]6号)(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27号令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已于2008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追根溯源,我国高校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始于1982年制定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办法》。1984年,又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1989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老办法》)。修订后的《新办法》增加了许多新理念、新制度、新要求,体现了档案工作科学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彭劲 《湖南档案》2009,(4):38-39
思考之一:《新办法》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中增设了“学生类”档案。2008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8.
1983年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制定了我国中文的《文献著录总则》。由此派生出《古籍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作为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并实施。《规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试论普通图书题名信息的选取与著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规则(ISBD)》对普通图书题名的选取和著录方法作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婚姻登记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档号编制规则》(DA/T13-2022)和《档案著录规则》(DA/T18-2022)等标准的修订,《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婚姻档案整理方法,已经与当前通行的档案整理标准不相适应。笔者将着重从归档章、目录两个方面谈一谈婚姻登记档案整理的优化路径。一、归档章的优化(一)将“室编卷号”与“馆编卷号”合并为“卷号”2015年修订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中明确将文书档案原有归档章中的“馆编件号”与“室编件号”统一为“件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