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旅游的特殊性和旅游景点名称的文本特性、功能以及在旅游行为中的作用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译者主体性,而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现存问题却又说明制定和倡导统一翻译规范的必要性。立足既有研究趋势,探究基于译者主体差异而形成的译者规范与主流翻译规范之间的关系,带动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由"单规"模式向"双规"模式转向,不仅能深化对景点名称翻译的本体认知,也能为该领域研究拓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日本电影名称的中文翻译以及电影名称翻译理论的简单介绍,以及在电影名称翻译中对功能主义论翻译手法的运用,阐明电影名称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在源语电影名称基础之上的再创造。本文从日本电影名称的中译着手阐述译者在翻译电影名称的过程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电影名称翻译是一门需要译者长期不断努力去提高和完善的艺术。运用在电影名称翻译的理论也还需要更加成熟化、系统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赵倩 《考试周刊》2010,(19):30-31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品牌名称的汉译极为重要。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增删甚至重命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接受美学认为离开了读者的审美接受,作品就没有了意义。品牌名称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成为翻译目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伟峰 《教师》2014,(26):128-128
旅游景观名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特点,极难翻译。本文对景观名称作了分类,对其英译流程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归纳出一套景观名称英译的流程与方法,从而使译者翻译景观名称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文品牌翻译要遵循不同的文化习俗。尤其现阶段许多因中文品牌名称翻译不合理而使贸易受到影响的问题多不胜数,其根本原因在于译者忽视文化差异性,需要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遵循翻译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对品牌与品牌名称翻译的相关概述、中文品牌名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翻译过程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翻译中的具体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对江西景点名称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出发,通过景点汉语名称和英语名称的对比,了解译者选择相关翻译方法的原因,以期进一步促进旅游文本翻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旅游景点的首张名片,旅游景点名称很大程度上能在第一感觉上抓住游客的心。要推动旅游业发展,首先必须做好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在动手翻译前,译者首先必须了解翻译对象的文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得到较为恰当的译文。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以期对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本文将基于译者主导和适应选择。从“三维转换”(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角度来探讨北宋文化旅游景点的生态翻译过程,同时提出景点名称的建议性英文译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英美文学作品名称、作者名字及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汉译谈起,论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把忠实与创造相结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叛逆是最佳翻译方法和手段,以此说明文学翻译达到形似、意似、神似或意美、音美、形美即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语翻译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需要译者从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其文化内涵,从而将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国外游客。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以衡阳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为研究文本,探讨了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语翻译,以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加强,作为文化交流一部分的英文电影被大量引入中国电影市场,英文电影的翻译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由于中英文化差异,译者要兼顾电影的本来意思和其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文章从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指出电影对文化的贡献和影片名中承载的文化因素,从而得出受文化因素影响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翻译电影片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对詹纳尔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游记人物称呼归类,以说明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特殊性和给翻译带来的难题。其次就詹纳尔翻译的西游记中人物称呼英译过程中翻译手段的运用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论最后提出自己的拙见:增加必要注释可更好的传达源语言中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进入内地市场,而商品名称的翻译也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商品名称要遵循它的翻译原则,可以采用音译、意译和音译加想象三种方法。由于香港与内地存在文化与地域的差异,因此在商品名称的翻译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有多种英译文。重译忠实传达了原词内容和神韵,并就诗律、一些语句和某些专有名词的译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中国译学理论带来新的活力,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对国内著名景点名称的误译进行了分析,并以"三维"为原则,提出选择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罗辉先生的词集《流光情寄鹧鸪天》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以单一的词牌《鹧鸪天》结集,作者既是词的原创者又是词的翻译者,这样的文学样式更有利于读者解读作品;其二,作者寄情“流光”,不但有对人生岁月的过滤和感悟,同时也高举“德厚者流光”的大旗,褒贬时事,以唐风宋月的古调,唱响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汉英意象的转换。而武侠小说中含有很多独特的武侠文化意象,这些文化意象则更具中国特色和武侠特色。在《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闵福德对于其中的武侠文化意象采取了独特的"杂合化"表达,文章拟从武功招数、绰号名称及帮派名称三个方面探讨武侠文化意象的传递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杂家"鲁迅及其"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目: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翻译家、教育家、美术家、编辑家、国学家等等。这些名目仅仅能概括鲁迅思想肖像的一个侧面,而不足以包举鲁迅整个的思想地图。鲁迅,只有"杂家"这一个名目才足以囊括其全部风貌。之所以给鲁迅杂家的定位,是与其杂学的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其杂学,一言以蔽之曰"三四之学":四库之学、四野之学和四洋之学。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校名音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名是一张名片,也是一种资产。英文校名既是大学标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大学形象识别系统中的先锋。我国高校校名翻译有一种向音译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动因既是大学人自身的一种诉求,也是翻译的文化取向,反映的不仅是译者单方面的主张,其译本也受到赞助者(学校)诉求和译本应用场舍的限制。因此研究我国高校校名翻译中的音译现象对大学形象塑造和文化翻译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