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90年,也是重视和推动人民教育事业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90年。去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一重大论断是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道德教育要继承与体现中国的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独立、经济上开始富强后 ,必须有文化上的复兴。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 ,是没希望的民族。对大学生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同时也要进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洲国家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在巩固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并开始取得可喜的成果。非洲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但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非洲人民不仅在政治上受到压迫,经济上受到残酷的剥削和掠夺,而且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六十年代以来,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相继取得独立。它们通过长期的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斗争,深深认识到,必须使教育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服务,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一九七六年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举行的一次非洲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发表的公报指出:殖民主义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不符合新兴非洲国家的政治要求;非洲  相似文献   

4.
赵国弟 《江苏教育》2007,(17):37-38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神圣在于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是造就人的事业;神圣在于教育为民族的兴旺树根立魂,是文化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的事业;神圣在于教育为国家的富强培养人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事业。这是教育的本原追求,也是校长办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准则。然而,观照时下教育的现实,在全民“重教”的进程中,学校和校长守望教育本质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对教育本原的逐步缺失,  相似文献   

5.
森有礼是日本近代教育家 ,百多年前 ,在他任首届文部大臣的短暂时间内 ,制定了一个适合日本国情 ,有利于维新事业发展的教育制度 ,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给日本近代教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森有礼的教育思想 ,主要吸收了德国的国家主义 ,其思想的核心是国家至上 ,教育服务于国家。基于此 ,他认为教育应以国家富强为目标 ,为国家富强服务。在一次直辖学校会议上他曾明确地指出 :“学政的目的 ,归根到底是为国家” ,“并非是为了个人利益” ,“凡是涉及学术利益和国家利益时 ,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当…  相似文献   

6.
马彭义  马娟 《考试周刊》2009,(23):35-35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通过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互相激荡。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经济、政治上要独立,文化上也要独立。在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既面临发展的契机,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兴旺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层面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确保民族和学校双赢。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现,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了。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挑战还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也是化上的。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重建的工具,理所当然地应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象征,经济主权是指国家在经济领域享有的主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危机的出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面临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并通过改革来维护和实现国家经济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治背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作为为国家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传播思想、文化、科技等的重要阵地,历来强调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1985年5月2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以及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些探索先后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作为一个日渐走红的官方词汇,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主线,中华儿女一直为之奋斗的光荣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国梦是中国气派的人间正道。放眼梦想,直面中国,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是中国的重大决策。在实现中国梦的冲刺中,实现教育梦是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教育梦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奏响更高更快更强的中国梦·教育梦旋律,本刊特辑《中国梦·教育梦》一文。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关系代代新人的成长和“四个现代化”的成败以及民族的兴衰、祖国的富强。要振兴中华民族,使这个大民族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积极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把教育这个根本解决好。尤其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更应当高度重视和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给我国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社会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富强,必须依靠知识和人才。知识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随着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空前扩大。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政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高涨产生撞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独立与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以强烈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才能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习卡片     
必须坚持两个文明并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精神上高度文明、政治民主、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这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两个文明并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战略方针。这两个文明建设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不能分离的。如果忽视物质文明建设,社会生产力就发展不上去,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和前提。如果忽视或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整个事业就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偏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梦想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他带领全党探索成功了一条先谋求民族独立、再谋求国家富强的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和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保障、正确途径和行动指南。在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圆梦的历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危急、国家衰亡的关键时刻,蔡元培提出了以人格重建来救亡图存的理论主张。在蔡元培看来,近代中国之所以备受欺凌,根本原因就在于旧式失败的教育所造就的懦弱国人,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就必须改造旧时教育、重塑国民健全人格,通过完善的个人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占据不同的地位。一百年前,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地位决定一切,一切上层建筑包括教育都是从属变量。一百年之后的今天,随着教育的普及,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教育成为一支独立变量,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国家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影响。教育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民族教育政策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当下进一步凸显,所以民族文化的发展应当从完善教育政策着手,将民族文化纳入教材体系,开发校本课程,以促进多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