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寓美育于自然教学之中呢?以下是我近年来的尝试。 一、通过参观、考察活动,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自然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自然事物,所以自然教学的“真正课堂”应是大自然。丰子恺说过:“自然是美的源泉,艺术的源泉,亦可说是人生的源泉。”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必须尽量让学生较多地接触大自然,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如  相似文献   

2.
石仕根 《中学教育》2002,(5):44-44,48
中学生物教学是一门以自然界丰富的动植物为对象的学科 ,其内容源于自然 ,其教学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取材于自然 ,让学生“读自然的书” ,在美丽的自然中受到心灵和智慧的启迪。正是这样 ,中学的生物课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一片理想领地。在总结长期教改试验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在中学生物课中实施“创新学习” ,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变学生“学会”转向“会学”到“创造性地学” ,关键要做到 :求新、求实、求活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但目前的自然教学对学生的“获得”与教师的“培养”的落实,是很让人忧心的。我无意去褒贬以往自然教学的成败,但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刻板记忆、缺乏创造、活力不足等现象,却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这是许多教育者的共识,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反映“现在一些学生无创新精神”的证据。回顾我们的教学改革,我发现,一切教改的成功都与突破一些不切实际的固有观念是分不开的。自然教学也必须把改革深入下去,切实把自然教学变成生动活泼、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开放性学科。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间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着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处理“我与自然”“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92年,我从师范毕业以后,就一直在西陈集小学担任数学兼自然教学工作。 当时语文、数学在领导和家长心中有多重要!偏偏那些学生爱上了自然课,他们既不叫我“刘老师”,也不称我“数学老师”,都喊我“自然老师”,其中自然两字音特重。 那时,每当快上自然课了,不少的学生就跑到我的办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常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实际中结合《自然》学科的特征和教学特点,我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提供“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设法创造一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为他们提供“创造”的机会。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驱使学生去探索、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  相似文献   

7.
所谓“我”,就是自然教学。 自然教学是以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自然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为线索,以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或程序)、儿童的认识规律为根据的教学活动。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教学这个“我”,就是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整体,即系统。 目前有一种认识,把完成自然教学自身的教学任务,看成是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例如,在自然教学中,用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现象的事迹,教育学生为探索科学奥秘,树立顽强刻苦的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二还”和“三让”。“二还”:1.还学生“自我”  相似文献   

9.
《天上的街市》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新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都保留了这篇课文。不同的编者之所以都选中了这首新诗,我以为,关键在于它“联想自然,想象丰富”,专家们希望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对这首诗的“处理”是比较简单的。除了让学生读读背背以外,想象联想的训练也是点到为止,至于说对诗歌的主题和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往往也是由我说给学生听听完事。学习新课标后,再回过头来反思过去的教学,深感这种轻描淡写、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方法,于自己于学生于…  相似文献   

10.
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任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然教学的德育功能,使“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呢?我结合教学的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体会。 一、熟谙大纲和教材是德育渗透的前提 小学自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和爱家乡、爱祖国、爱  相似文献   

11.
郭朴 《四川教育》2001,(6):24-2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并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已探求和应用知识。”为此,我在小学自然教学中采用“激趣、设疑、促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求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必须就自然学科的特点,在激趣引题、观察活动、思维想像、实验制作、讨论总结等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求新”的机会。一、激趣引题要“求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惊喜的教学氛围,就会引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制作电热切割器》一课时,我预先自制了电热切割器,在课堂上先给学生表演用电热切割器把泡沫塑料板切割成小金鱼、小熊猫等动物图案,学生很感兴趣,这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制作…  相似文献   

13.
“导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它的本质特点在于突出强调了“学先于教”、“教服从于学”.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探索一种符合自然学科特点,重视“学”的过程的课堂“导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现行统编自然教材是按照“指导儿童认识”的体系设计编写的。一般先从问题入手,通过指导探求过程,进而获得自然教学中“知识、能力、兴趣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全面丰收。要达此目的,我认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探求动机是关键。例如,在《探索雷电的秘密》(自然第六册)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教师习惯根据学生平时注意的雷鸣电闪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困惑于农村小学自然教学改革之际,章鼎儿老师的自述——《我的特色与追求》给了我很大启发。章老师的特色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玩”,学。 自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些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发展他们良好心理品质,同时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爱家  相似文献   

16.
陈明云 《广西教育》2009,(19):34-34,38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我细细发掘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充分相信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的自然生命绽放异彩,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自然教学,也教劳动课。在教学中,我把自然课和劳动课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自然知识和劳动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方说,在教自然课有些植物的根会“变胖”这一节前,我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小种植园,劳动课上,让学生亲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教学担负着儿童科学启蒙的重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自然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中心,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反思小学自然教学现状,是“灌输”有余,“放手”不够。这种“保姆”型教学已经使我们的学生逐步丧失了自我,而沦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要培养自主创新型的学生,就必须解放学生的手脚,大胆放手。  相似文献   

19.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8年第12期中的评论员文章《还要下决心走出第一步》一文,感触颇深。 作者认为,要让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必须首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感知研究对象,去获取事实。没有这第一步,让学生获取、应用知识便是一句空话,这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所决定的。这几句话“出虽浅而寓意深”,我感到这些观点不仅是针对小学自然教学而言的,而且它广泛适用于小学各科教学。 如果说小学各科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话,我看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没有走好这一步,长期以来,我们由于受“知识本位”的教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课丰富的内容给少年儿童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世界。通过教学,学生们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的欲望。一下课或课后时间,同学们总有这样那群的无休无止的“为什么”出现,“为什么青菜冬天不变色?”“为什么秋天树木要落叶?”“什么是太阳黑子?”……全校三个年级学生的“为什么”常使我头昏脑胀,怎么办呢?过多的时间精力忙于应付学生的“为什么”总不是好办法,可又不能打消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报刊来解决这些“为什么”,开设“自然阅读课”的构思在我脑中出现了。 (一)教学时间:现行的自然教材给我们留出了一定的进行乡土教材、课外考察等的活动时间。我们规定每班一月上一节“自然阅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