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肌肉组建"补充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蛋白粉、蛋白-碳水化合物“增体重剂”、肌酸以及各种各样的“雄性激素类”产品广泛流行于运动员和希望通过使用这些补充品增加肌肉的人群中。(2)缺少科学依据证明这些“肌肉组建”补充品中的任何一种具有值得注意的增加肌肉的作用超出进行良好的阻力训练和全面的合理营养。然而,许多运动员尚不能遵守良好训练和合理营养最基本的原则。(3)应当教导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要寄希望于通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和良好营养逐渐提高运动成绩;补剂不会“迅速解决”运动成绩问题。对于提高运动成绩,补充品不是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与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壳聚糖的来源、发展、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在运动领域里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指出壳聚糖作为一种尚待开发的运动营养补充品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营养补充品与兴奋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场出售的一些营养补充品其成分中含有药物,其中有的药物又是国际奥委会(IOC)禁用物质,对1658种营养补充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96种营养补充品含有IOC禁用物质,占检测总数的11.82%,所检测到的禁用物质有22种之多。因此,运动员在选用营养补充品时,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物实验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设计并建立适应于各研究室条件的动物实验室;科学地管理实验动物;研究并设计适应于动物不同运动方式及实验设计所需的动物运动装置,将大大方便运动生理学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动生理实验中的动物运动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动生理研究中,如何规范动物运动方式及如何驱动动物按照程序进行运动,是动物运动实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已有动物运动模型的驱赶方式进行了分类比较,以期对今后的动物运动实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冰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营养恢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冰球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平衡膳食与合理使用运动营养补充品是消除运动疲劳、提高体能的有效手段。采用文献资料、下队调研等方法,结合冰球运动的项目特点与运动营养补充品的研究成果,提出冰球运动员发展力量素质时补充肌酸、HMB,提高耐力素质时支链氨基酸、1,6二磷酸果糖、谷氨酰胺制剂的补充和抗氧化剂的使用,以及补糖、补液等方法恢复冰球运动员训练的疲劳。  相似文献   

8.
运动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但由于伦理和人体实验的制约,使用动物运动模型成为研究运动干预疾病的首选。目前,运动对人体健康促进的研究存在一个难点:如何建立动物模拟人类运动的可靠模型。有效和可靠的动物运动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运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已经开发了多种动物运动模型模拟人类的身体活动,例如跑台、游泳、自愿转轮、举重、爬梯、电刺激等运动模型。研究发现,不同运动形式以及不同的联合运动形式对实验产生的结果可能也不一致(如自愿转轮运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恢复要优于其他运动形式),对此应根据已有的研究或设计实验对照组来选择最佳的运动形式。在未来的研究中,跑台和举重等运动模型应向自愿性运动模式的目标不断改进,游泳、自愿转轮和爬梯等运动模型应向易于控制和量化运动参数的目标不断优化,最终为运动促进健康研究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给实验小鼠灌服复元活血饮口服液,观察其对动物耐力运动、协调运动,对抗性运动及对实验动物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血乳酸含量的影响,发现其疲劳消除作用显著,为进一步在人体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白鼠游泳训练的实验方法和运动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是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不同的运动模型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综述了大白鼠游泳训练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明确指出了游泳训练所适宜应用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时间,并重点讨论了实验条件和过度训练模型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为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减体重期间的女子拳击运动员给予联合营养补充,观察其肌肉力量、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分析联合营养补充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营养补充可以减轻急性减体重对运动员运动能力所造成的影响,提高运动员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田径项目运动员营养补充与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训练之外的强力手段应用于竞技运动后,一直被运动训练界所关注,其中营养补充手段对运动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田径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和营养补充与田径运动能力的关系,综合论述了近年来田径运动中营养物质的补充与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徐杏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32+47-32,47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访谈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详细地阐述了网球运动营养补充的特点、重点及网球运动营养补剂的效果,由此全面的综述了网球运动在生活中以及在比赛中应该如何来注意营养的补充,为网球运动员营养的全面补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动营养补剂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检索,对近15a中外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对补充能量类营养补剂研究较多,成果显著;体液补充类营养补剂的研究较少理论上的突破;中药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刘巍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3):39+111-39,111
体能是羽毛球运动员运用技、战术的基础,羽毛球运动员在大运动量的比赛与训练过程后,运动疲劳的消除和体能的恢复,对羽毛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运动寿命的延长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羽毛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功能的特点,结合运动营养补充品的研究成果,对羽毛球运动员疲劳的消除与营养补充的措施做出相应分析,以其对羽毛球工作者维持运动员健康与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支链氨基酸(BCAAs)是蛋白类运动营养补剂中相当重要的营养素,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由于膳食不能满足大强度运动训练的营养需求,经常需要额外补充含BCAAs的蛋白类营养补剂。但长期过量地补充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力、肾脏功能、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补充支链氨基酸对抗阻运动和耐力运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和过量补充的负面影响机制,探讨运动员如何合理补充支链氨基酸,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7.
运动营养学实验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阐述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营养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实践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探索,突出介绍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开展.结果显示:运动营养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对运动营养学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当前运动营养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使用复合营养物质,通过纯肌酸、谷氨酰胺、强化多肽片和运动饮料的组合,充分发挥复合营养素的协同作用,达到从整体上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举重、皮划艇项目运动员进行运动营养组合调控5—6周后,运动员体脂百分率降低,在不明显增加体重的情况下,肌肉量增加,承受大负荷训练能力提高,减轻大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19.
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造成大鼠运动性贫血状态,并对其骨骼肌内某些能量代谢酶进行观察。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筛选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简称运动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营养补充组(简称运动+营养组,10只)。运动组和运动+营养组的跑台训练安排按照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方法实施。研究表明,运动性贫血条件下,大鼠腓肠肌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指标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LDH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低于运动+营养组,SDH的活力则没有表现出组间差异性。运动性贫血条件下,大鼠腓肠肌内ATP酶多数会发生显著性降低、LDH表现出显著性升高,表明运动性贫血发生时伴随着骨骼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下降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升高,说明此种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相对提高了机体利用无氧代谢的比例,而此营养补充对此种变化影响作用不明显,此变化的内部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体能是影响足球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策略能够增强运动员体能,从而提高运动表现,取得最佳成绩。通过分析足球运动的专项特点和能量代谢特征,根据足球运动员的营养需求,综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认为足球运动员应坚持以高糖膳食为主,多种营养成份合理搭配的原则,还可针对性选用运动营养补剂,满足足球运动日益激烈的训练和比赛需要,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