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特长教育使"差生"变成"合格+特长生",让校园无差生.文章从指导思想、施教原则、培养思路、特生教育的阶段划分和培养项目设立、特长教育的管理措施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差生",要相信每"差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肯定,多一份爱,让"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评价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出于对学生深深的爱和关怀.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采用统一的标准、机械的方式和单一的方法来评价有着独特精神世界与心灵体验的学生,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甚至在评价中将学生简单地定向为"好生"或"差生",导致"差生"感觉被冷落,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和老师讲,现在职业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差生".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谈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教育经验.似乎只有用改造这些"差生"的说法,才能说明学校的功绩.所谓"差生",习惯上是指那些文化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有时也指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说实话,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是当前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这项工作,学校要夯实"五项管理",向课堂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腾出更多时间、空间让学生发展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差生"不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城乡联合办学”模式的特点和中职英语的教学现状,指出分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探索和实践学校在办学策略上实行自主学习制的突破口.使不同的学生,能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称作学习"差生",有些因为调皮捣乱被称作行为"差生",如果两者都欠缺的话则是"双差生"了,这些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称谓,对于一个身心正处于成长期,对是非观念还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可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个称谓的存在不比对学生进行拳打脚踢而产生的心理伤害少,它是一种无形的内伤,既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也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谓"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对"差生"要关怀、体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进步,那怕是点点滴滴的,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有的老师对"差生"要求得过高,态度过严,拔苗助长,达不到目的.有时反而会闹成僵局,收拾不了.还有些老师怕"差生"影响"及格率"、"升学率",总是忧心忡忡,甚至"威逼"他们、"排挤"他们,这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学校教师对待"差生"关爱或关爱不当的现象,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差生",并注意爱的艺术,即注意关爱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木桶理论"是指木桶水容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理论对木桶的容量大小来说是正确的.但这个物理上的容量理论用在教育上,去评价学生,培养人才就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仍有些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用这个理论去要求学生,把它作为评价学生甚至当作衡量人才的尺度,把学生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当作组成木桶的木板,由此推断出一个学生的最终能力和成就取决于他最无能为力的那门知识和技能,而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就像木桶最长的木板一样,对木桶的容量毫无贡献.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发现他的闪光点,而是紧紧盯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发现他的闪光点,而是紧紧盯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总挑学生的毛病,只喜欢、偏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那些在学习上有欠缺,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不屑一顾,看成是"差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人才的培养只能按一个模式进行,不能使人人成才,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每个不同的班级都有着共同存在的群体,那就是"差生".所谓差生就是在某个方面表现比较差,被教师公认为"朽木"的学生.但是笔者认为"差"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不可改变的.其实,教育"差生"的过程就仿佛是雕刻"老藤朽根",只要我们精心雕刻,他们定能成为"绝妙盆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力量."因此,要转化差生就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尊严,理解他们,不能歧视他们.要相信,他们的落后并非自愿,而足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要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有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若干名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实录和分析,透视了绝大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的"高分就是优秀"的人才观,继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阐明了教育工作者乃至家长应树立"没有差生,只有特长生"的正确学生现,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拓宽各层面学生的成长途径,实施扬长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常态的教育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即过多的关注差生向优生的转化工作,而忽略了如何教育"优等生"。"优等生",我们通常是指成绩突出,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储量丰富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笔者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业成绩不良,纪律性差的学生,人们称之为"差生".了解"差生"心态,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相信我们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好生"、"差生",无论你身处何地。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心里给自己的学生贴上标签,哪些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哪些学生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有,哪些学生是给班级拖后腿的"差生"……老师们对这些了如指掌。当然,差生与好生的待遇相差很多。一、差生与好生的区别待遇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比较喜欢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听话认真,成绩好;而差生成绩不好,常惹麻烦,老师不容易接受。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西部农村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困难;教育人才少;留守儿童多。在教育中产生了大量的"差生",其实他们只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相对慢。家庭方面的因素是我们西部农村教育中产生差生的最大原因,如何解决"差生"问题西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东部经济带动西部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我们通常把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叫做"差生"或"后进生",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上把他们叫做"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滞后,道德品质差,现实表现不佳,令老师头疼,家长烦心。对学校和班级来说,如不加强教育引导这些学生,其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其他同学,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优良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精神实质就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差异,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教师不放弃学生是学生不放弃自己的前提,教师以及全礼会必须转变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差生"的观念,要将学生看成是一块块待雕琢的"璞玉",使学生在健康的舆论环境中重树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