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0,(8):49-50
<正>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教研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题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1]。为了建设科研型体育教研组,我校决定以微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体育教师能够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一、整体规划,谋划教研组发展要建设好教研组,首先要对教研组的发展做整体的规划,教研组规划需要从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2.
<正>小课题,不仅是指题目和级别的大小;更主要是针对广大体育教师从身边日常的体育教学、课余训练、课外锻炼等问题入手自选题目,为解决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促进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发展而开展的小(微)型课题研究。这类小课题大致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课题受限小,题目数量多。凡是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新矛盾、新现象都可能成为研究的问题。二是参与研究人数多。全国每年面向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在对我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传统"项目划分模式"与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的理念、各学段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及与未来的施教对象、教材等方面存在着的错位现象,并提出了"学段划分模式"的新构想。新模式将解决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形式演变中的断层现象,同时为推动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和促进各学段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是需要引领的,教师成长更需要引领。几年来,我县体育教师在小课题研究的引领和锤炼下,取得了明显效果。有一个分课题、六个子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立项,有三十多个课题在省、市级立项或结题,多名体育教师运用“对某一堂课教学环节设计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在江苏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多名体育教师的文章在国家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如今,科研之风正引领全县体育教师从一座山峰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攀登,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我县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现将小课题的研究形式、方法呈献给大家,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教科研活动是促进体育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体育教师们交流、沟通教学技艺的平台。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体育教科研活动也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其主要原因有:①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只哨子两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②大部分体育教师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不太注重自身形象,不能主动进行一些教科研活动。⑧个别负责任的体育教师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随大流想法,久而久之也成了不负责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支恩美 《体育教学》2014,(10):57-59
笔者对沿海五省参与国培的初中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着重研究了教师的自身现状、工作现状、专业发展、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分析后获知,五省骨干教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教师现状呈现地域特色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高校体育教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专业性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内在根据。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学术性和文化性特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专业自主意识淡薄与专业发展能力偏弱问题同在、知识本位教育倾向与主体性迷失现象并存、行政驱使与功利性选择矛盾突出等现实困境,由此提出破解这些现实困境的策略:提升职业认同感,激发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学术引领,推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践行协同善治理念,完善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9.
彭洁 《体育师友》2008,(5):40-41
目前,在新体育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加强了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力度,这无疑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的一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育教师总感觉力不从心,难以胜任。教师的这个‘特权’,必须慎重对待,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如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一样,学校体育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现代化,而体育教师现代化的关键一点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关键是要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学校要抓教师潜能的发挥。就是要抓学习,抓教科研。 1.抓体育教师的学习,扩大体育教师的知识面,优化其知识结构。 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更说不上创新了。科学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材要经常更新内容,体…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已进人实验推广阶段,到2005年,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在全国中小学校推行。这给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承担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才能准确把握、顺利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教育呼唤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提倡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的今天,青年体育教师如何能与时俱进而不随波逐流呢?参与微型课题的研究,对促进青年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无疑是一剂“良药秘方”。但是在青年体育教师借助微型课题不断给自己“充电”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呢?结合自身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它呼唤着“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为此,高校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出本校体育教育科研创新的对策;高校体育教师要注意学习,加强研究,认真总结,不断开拓,走教科研之路,迅速完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重新确立体育教师的角色问题是个关键的问题。体育教师不仅要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者,体育教师也需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及体育教育中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一、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将“职业倦怠”引人心理学研究之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在我国,教师压力问题日益凸显,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群体职业倦怠比例在教师行业中尤为突出,为数不少的体育教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身为一线体育教师的人一定听过这样的话:“做体育教师实在没意思”;“无论如何也不再让孩子吃体育这碗饭!”究竟是什么让体育教师如此心酸,如此不喜欢这个本该光辉、自豪的职业呢?是什么使自己曾经想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教育事业失去理想与激情呢?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体育教师职业思想不够稳定、改行等现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福建省129 位体育教师改行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控讨体育教师流动的特点、规律和原因,提出稳定体育教师队伍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呈现了课题选题难以确定、研究过程难以实施、课题成果难以提炼的"三难"现象。基于此,笔者基于课题"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家庭‘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为"家庭‘体育作业’课题"),归纳总结了体育课题实施规律和方法,形成课题研究可操作的范式和策略,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课题进行研究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新课程标准,从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体育教师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新时期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3个维度入手,对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谈中小学体育科研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即课题对于很多体育教师来说,搞体育科研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课题。实际上,教师们要研究的课题俯拾即是。中小学体育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张霞 《体育世界》2009,(1):66-68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来胜任21世纪的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承担着增进人类健康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使命体育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素质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育人的质量当今社会,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及社会的偏见,体育教师教育一直被社会所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师师资的现状及历史进程指出体育教师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体育教师体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