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芝华  占琦 《大学教育》2024,(1):14-17+36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乡村学校作为乡村办学机构,其承载着乡村政策宣传、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才培养等重要责任。在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的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迷失方向、缺乏乡土特色的现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顺应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要求更新育人理念,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凸显文化自信,重视校园文化引领;活用教学方式,助推乡村文化内化;加强师资培育,担当文化振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振兴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吉林省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培养金融人才,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在金融人才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仍存在乡村金融环境有待改善、金融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金融人才流失等问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效赋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乃破解“三农”问题之良策。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发展要聚焦技术帮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学科优势,夯实乡村生态振兴;聚焦培养培训,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聚焦文化浸润,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职业教育面向乡村发展,需要转换帮扶思路及逻辑,从把握大政方针政策,形成联动机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着眼长远发展规划,绘就发展最大同心圆等方面精准对接乡村“五个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科技、人才、文化等支撑,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成为新时代乡贤的重要代表。由于新时代乡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而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表达能够且必须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为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表达提供了路径选择。在“五大振兴”视角下,乡村教师能以“增产”“领路”“作宪”“筑才”“优治”的表达路径,践行乡贤身份,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彰显乡村教师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驱力之一,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即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青壮年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难度大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信息平台建设不健全,在此基础上从学校教育、青壮年劳动力培训、信息平台建设三方面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优化策略:一是通过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乡村振兴培育后备力量;二是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三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平台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开启民智,更是强国富民。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同步战略转型,为乡村振兴“升级”赋能增效。通过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并剖析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重大,乡村学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本文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学校教育的互动逻辑关系。乡村学校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乡村振兴起巨大的助推作用,而乡村振兴则为乡村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支持。审视当前影响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三大主体——课堂、教师、学生,未来应该落实乡村学校教育实现“小班化”“数字化”“乡土化”“个性化”的变革,构建“理想信念、角色认同、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服务体系,抓住优质乡村学生生源、增强乡村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这几个突破方向。以乡村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构建乡村社会发展共同体,实现乡村学校教育和乡村社会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阶段任务已经转变为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关乎着“三农”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保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L县一直以来立足于“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农业产业、人居环境等方面依托生态优势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然而,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振兴还面临着理念、产业、资源、制度等多方面困境,理应通过根植生态理念、促进产业升级、强化资金投入、健全治理体制等路径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9.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立足专业特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与宣传、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既是全面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履行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掌舵人,乡村中小学校长扮演着乡村学校的领头雁、乡村学生的筑梦人、乡村教师的引领者、乡村文化的革新者、乡村治理的协同者等五重角色,要主动肩负起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责任。乡村校长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处理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关系,正视乡村教育的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价值,理性看待“离农”与“为农”的辩证关系,处理好重塑精神文化与丰富物质文化的关系。通过坚持自我培养、加强精准培训、厚植乡土情怀、突出多方协同、重构评价管理等途径,强化乡村校长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建设,构建乡村校长培养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北省在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整体发展依然存在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力资源缺乏等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文化素质强、专业技能高、安心扎根农村的工作队伍。本科职业教育在河北省刚刚起步,进行河北省本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为本科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力量。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学校主要依托城区学校名师工作室,以主体驱动和内容驱动为途径培养乡村骨干教师。这种方式培养的骨干教师回到乡村学校后,难以扎根乡土持续自主地生长,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助力有限。在乡村振兴现实背景下,应通过鼓励优秀师范生返乡执教、邀请退休名师定期驻点指导、鼓励乡村学校挖掘特色乡土资源等路径,实现乡村骨干教师的“在地化”培养,为乡村教育振兴赋予内驱力,以教育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乡村的重要举措,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乡村振兴对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区域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应制定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策略,构建乡村振兴培训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培训资源,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团队,重构培育模式,提高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军 《甘肃教育》2023,(5):47-5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正式实施,为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指导,这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期间,可借助教育信息化改革契机,从教育角度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此,文章对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展开阐述,总结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站在乡村小学角度,针对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有问题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旨在加速乡村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全新战略部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阐述了红色资源开发在乡村振兴中提供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带来保障;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困境,提出以对接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导向,通过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形成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今天,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转变的迫切要求,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旅融合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主要发展模式,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基于对成都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发展文旅融合的方式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地缘边界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很多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演进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既失去了传统的史地样态,又难以融入城市的高发展节奏。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治理目标。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学可提供助力:一是乡土文学可展现乡村特色,传承乡村精神;二是乡土文学可回溯乡村历史,构建乡村文化;三是乡土文学可深挖乡村典型,讲好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19.
在脱贫攻坚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发展致力于助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帮扶和实现技术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服务理念的重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方式的优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回应乡村发展的应有转变。面对时代的嬗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认真审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梳理分析技术与人文、单一与全域、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通过淬炼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技“创新力”、整合产教“匹配度”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科技创新工作对高职院校提高师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与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我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专业人才优势,践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根据学校“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探索形成实践思路,不断总结凝练经验和做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以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进一步助力学校内涵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