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形形色色各个阶级的众多人物,且很多人物都性格鲜明,人物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条件.本文主要叙述了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塑造人物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菲尔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结构,不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进一步有力地阐明了小说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3.
黄翠兰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5):56-59,70
《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与人物类型是匠心独具的。它不仅代表了18世纪欧洲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模本。通过对《汤姆.琼斯》一书叙事结构与人物类型的梳理,旨在探索菲尔丁精妙的结构策略与多样的人物类型。  相似文献   

4.
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本文认为作品的主旨和隐性结构就在于表现人性,基于此,菲尔丁不仅塑造了一个真实丰富的主人公形象,并对当时某些似是而非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原则提出了讨论,表明了小说的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5.
论《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的叙事结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包括情节框架的设计和人物场景的安排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天堂府",路途和在伦敦。它以弃儿汤姆·琼斯为主人公,讲述了汤姆成长的经历。本文以汤姆被赶出家门后在路途中住客栈的经历为重点,分析了在当时社会中身份、地位和财产的重要作用,同时讨论了当时社会的无秩序状态。  相似文献   

7.
小说《汤姆·琼斯》塑造了颇具十八世纪气质的男性形象,本文试图解读十八世纪的男性气质所包含的美德内容。  相似文献   

8.
英国18世纪杰出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作品深度反映出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并进行文学技法实践,在《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作品的创作中集中体现。该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度探讨菲尔丁运用程度修饰词的特点和效果,这也是体现出菲尔丁文学创作中喜剧现实主义理念,通过此种技法的运用,可以更好诠释出作品中反语讽刺,相比较于当时盛行的圆周句,菲尔丁更愿意使用松散句,它可以让读者掌握更多的小说信息,便于理解且提升作品的兴趣。该文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的研究,会为文学作品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完善阅读者个人的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方达长篇小说《汤姆·琼斯》发表于1749年,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亨利·菲尔丁(1707—1754)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与气势,它不仅是菲尔丁本人的代表作,而且标志着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  相似文献   

11.
郭雷  王旭 《文教资料》2010,(14):31-32
《理发》是林·拉德纳的著名短篇小说。拉德纳成功塑造了,小说人物,使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用福斯特的小说扁平、圆形人物理论分析《理发》中人物塑造的形象性与艺术性。并从《理发》中独特的叙事观点挖掘拉德纳塑造人物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段丽斌 《海外英语》2011,(6):1-2,17
该文审视了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通过分析小说中Allworthy先生对汤姆·琼斯态度的转变过程,探讨Allworthy先生性格中体现出的人性的弱点,该文对Allworthy先生道德典范的地位提出质疑,并指出汤姆·琼斯和索非亚·韦斯特恩是新一代的道德典范。  相似文献   

13.
刘成 《文教资料》2011,(12):12-13
魏晋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先河,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从《世说》怎样抓准特点塑造人物,把握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人物内心,通过环境塑造人物,个性口语突出人物等方面对《世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菲尔丁的小说创作有着明确的道德目的。但由于他是一位小说家而不是一个伦理学家,所以他的作品中尚无明确的道德体系,菲尔丁本人的道德观也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混乱。然而,从分析其笔下的道德人物入手仍然可以总结归纳出菲尔丁小说道德主题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外省来的年轻人"这一类人物形象,在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外省来的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这一人物形象,而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塑造了拉斯蒂涅的形象。小说人物身份不同对其命运的影响、小说人物生活经历不同对其性格的影响、小说作者创作选择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决定了于连和拉斯蒂涅奋斗史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红岩》叙述上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读《红岩》文本,我发现小说在叙述上有如下几个特点,并尝试追寻其具体成因。 (一)全知全能的叙述视点。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叙述者往往通过其他人物的眼睛来描写刻画所要塑造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似乎是“隐匿”消失了,但是这个要塑造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创新著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 ,普鲁斯特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理论 ,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 ,运用印象迭加的方法 ,在情节流动中来塑造人物 ,用幽默这一艺术技巧冲淡在时间中流逝的人给读者带来的忧伤。这种全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 ,为现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典范 ,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20.
人物技法是小说人物塑造规律的整体归纳,《金瓶梅》评点者侧重文本细读,寻绎作者塑造人物的技法。他们就人物形象的传神效应、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人物关系设置等命题的探究,发掘小说人物塑造相对自足的演变规律,凸显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艺术辩证法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