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它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46年的历史,1992年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中国名校。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理念,有着“精诚团结,自强不息,励志图精,永争一流”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1.使用教材的建议。“圆柱和圆锥”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以及圆锥的休积。按教材内容教学时,建议作三个方面的修改。一、关于圆柱体的认识。教材开头列举常见的圆柱形物体如汽油桶、圆钢等以后,指出:“圆柱体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我认为这样描述圆柱体的特征是不够全面的,应补充说明“两个底面之间从上到下一样粗细,且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二、关于“进一法”概念。教材上的定义是:“省略的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71页是《圆柱的认识》。在这节教材中,笔者认为有三处说法有误:一是“本书所讲的圆柱都是直圆柱”;二是“圆柱的上、下的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三是“把罐头盒的商标纸像下图那样,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欲知上述说法是否有误,我们以且只能以圆柱的定义为基准,看看它们与定义是否有矛盾。圆柱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矩形以它的一边为轴,旋转360°所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例如,下图就是矩形AOO′A′绕轴旋转而成的圆柱。由矩形垂直于轴的两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了一节“圆柱体积”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这节课我们学习圆柱的体积,谁能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能否说说依据?”于是,有好几个学生都说:“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学生却说出了另一种想法:“圆柱的体积=d×d×h×0.785。”并说出了他的理由:“正方形中最大的圆的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0.785倍,把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就是这个长方体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就等于这个长方体体积的0.785倍。”这时老师又说:  相似文献   

5.
圆柱体的认识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中所讲的圆柱,是指的直圆柱(圆柱的母线若垂直于底面,便是直圆柱)。教材没有给圆柱下定义,只是通过实例引出圆柱的概念。只要求学生认识圆柱体及其底面和高。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教材明确提出了它们的大小关系(上、下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而没有明确提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平行),但它定义圆柱的高为:  相似文献   

6.
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几何形体的特征,灵活掌握和运用公式进行有关求积计算.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直观形象,计算与测算有机结合,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手脑并用中增长智慧,提高能力.一、深化概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在小学,圆柱与圆锥不给出定义,一般只要求学生认识其形体特征,能分辨哪些是圆柱体,那些是圆锥.圆柱体因粗细、长短的变化,会干扰人们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圆锥尽管也有大小不同,高矮不同,但形体特征比较明显.而认识圆柱又是认识圆锥的基础.所以,形体概念教学应以圆柱体为重点.教学时,教师先举例说明.如汽油桶、圆钢、铁皮水桶等都是圆柱体.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圆柱物体还有哪一些.然后,教师出示教具,让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要上的课是“圆柱的认识”。课前,我要求每人自制了一个圆柱体,学生准备得都很充分。考虑到圆柱与长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在面的特征、高的定义等方面有相当多的联系,于是我提了一个很“粗放”的问题:圆柱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计算圆锥体积时,常常只求出圆柱体积而忘除以3,在判断圆锥体积是否等于圆柱体积的1/3时,而忽略其是否“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这类错误已是司空见惯了的。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我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探求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三个圆锥体的空腔模型。在三个圆锥体模型中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一个等底不等高,一个等高不等底。当讲到圆锥体积如何计算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让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等底等高”这一特点,并提出既然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能否借助于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找出圆锥  相似文献   

9.
在讲圆锥怵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  相似文献   

10.
说起建设“校园雕塑”,好多学校“望而却步”,不是嫌“阳春白雪”太费心,就是嫌“锦上添花”太费钱。以前校园里雕塑是很少见的,随着教育建筑和学校文化的发展,许多雕塑都在校园里安了家。一座校园雕塑只要它的主题符合校园环境,位置得当、大小合体,是非常有利于传承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校园雕塑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它往往能凝聚一种文化氛围,成为一个校园的文化景点。一件雕塑作品能够承载师生的精神寄托,成为学校前行的永恒动力,如雨润无声胜过一切。  相似文献   

11.
圆柱表面积计算是小学几何形体教学上的难点之一。石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先将自制的一个圆柱小模具让学生观察,并指出这就是一个“圆柱”。接着将它展开,让学生看到它的表面积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上下底的两个圆面积构成——这是直观。之后,教师又把一张自制的圆柱表面积示意图——一张普通白纸的挖空图贴在黑板上,白纸黑底,极为分明。教师借助这件自制的简易教具,引导学生弄懂了圆柱体的表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以及与圆的周长、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导出了圆柱体表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便展开了给出各种条件求表面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圆柱和圆锥”这单元对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圆柱、圆锥的教学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1.这一单元的主要概念虽只有圆柱体、圆锥体,以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但与此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花开不同时     
《少年文艺(南京)》2010,(10):F0002-F0002
相关课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钟》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相似文献   

14.
《家教世界》2009,(9):15-15
宽容多一些,心中盛放阳光的空间就会大一些。今天落落值日,负责清扫南院的小花圃。花圃里有几棵小桃树,密密地缀满了小青桃,落落在地上拾到了一颗,小小的,青青的,让人说不出的喜欢。  相似文献   

15.
在《机械制图》第三章圆柱截割一节中,平面倾斜轴线截圆柱为重点,难点是所得三面投影中椭圆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书中只提了一句:“椭圆的形状和大小随着截平面与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而发生变化”。为了将这个问题讲清讲透,我自  相似文献   

16.
廖映红 《福建教育》2007,(12):47-4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探究有时和“玩”融为一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玩“,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利用萝卜、橡皮泥、沙子等探究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有的切萝卜,有的捏橡皮泥,还有的用圆柱筒装沙倒入长方体内……通过动手,学生很快就发现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这时,我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研究圆柱体和转化后的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讲圆锥体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柱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现以小学数学第九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 1.观察:揭示课题后,拿出各种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观察。提问:它们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两个圆同样大。教师再问:“你见到过的物体,还有哪些是圆柱体?”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们所讲的圆柱是直圆柱,大家刚才说的上、下两个面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1~32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郾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及各种圆柱体模型,剪刀、绳子、尺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郾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2郾叫三名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进行比赛。看哪一位滚得快?滚…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 ,学习了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包括了以下教学内容 :1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圆锥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又是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识数学的严密性。就本节课来说 ,圆柱体的体积是推导出来的 ,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